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新课改视野下中学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变革研究

发布时间:2016-08-05 05:06

  本文关键词:有效性视角下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湖北大学》 2013年

新课改视野下中学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变革研究

周锐  

【摘要】:教学组织形式是课堂教学最终的实施点和落脚点。不同的时间与空间的组合、教师与学生的搭配,都影响着教学是否能够顺利、有序、高效地进行。长期以来,以“教师、讲台、课本”为中心的“秧田式”教室布局,加上大班额规模,使得新课改的教学方式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难以有效实施。因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绪论,在本章中首先论述了本论文的研究缘由、价值和意义,接着通过对文献进行的梳理,了解到现有研究的现状以及不足;之后对论文中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最后对研究内容、方法和本论文的研究创新点进行了简要的说明。 第二章,首先对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和容易混淆的几个相关概念进行了区分,然后对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和特征进行了分析。 第三章,主要用文献法、历史法,对建国以来至新课改前,即1949-2000年我国课堂主要教学组织形式的阶段性特征作出分析及反思。 第四章,采用比较法对新课改以来具有代表性的中学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比如分层教学、走班制、小组合作、自然分材教学等作详细分析,再结合具体的案例进一步分析上述四种教学组织形式,如飞虹中学与分层教学等。 第五章,在前一章具体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将四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成绩与问题进行概括分析,得出启示。 本文在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上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性。从对象上来讲,立足于中学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作专门研究;从内容上来说,在梳理前七次课改教学组织形式特征的基础上,以多样化的探索和典型案例着重分析新课改以来中学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对其发展趋势和改革措施提出可行性建议,力图对新课改课堂教学的实施环节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632.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杰;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之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2 赵廷瑞;张斌;;教学组织形式的现实性选择——基于课程设置、教学资源、高考评价和学生发展[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0年02期

3 陈志科;;教学组织形式争鸣述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4年02期

4 王曼文;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探索与实践[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5 徐莉,王俊华;对现行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的再审视[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4期

6 高翔;张伟平;;20世纪20年代道尔顿制实验回顾与思考——以东南大学附中为例[J];教学研究;2010年01期

7 姜国钧;;中国古代大学的教学组织形式[J];大学教育科学;2008年06期

8 吕忠杰;试谈教学班规模的控制及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J];广州教育;1988年04期

9 马晓强,都丽萍;教学组织形式的嬗变与网络教学[J];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10 王凤玉;;“习明纳”:高等学校的成功教学组织形式[J];辽宁教育研究;2006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文旗;;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设置的问题与对策研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阮成武;教师专业化与教师形象的重塑[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姚运标;唐磊;;美国教科书中的宗教与科学之争——以斯科普斯案和《国防教育法》为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伍德勤;;论传统派与现代派教育思想并存的现实意义[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5 傅林;;不能被忽略的历史:1607年以前的北美教育[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杨佳;周红安;杨汉麟;;西方儿童观的历史演进[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王德寿,诸咸斌,吴秀玲,江丽,李慧林;优化组合多种教学组织形式 探索开放教育教学组织新形式——安徽电大开放教育学院开放教育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与实践[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8 刘奇;;思想政治课中人格教育的意义和策略[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马金柱;崔玉东;余丽芸;王北艳;朱战波;;理工科实施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4期

10 邵世光;;基于高职教育的《药用植物学》课程目标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明海;周波;;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2 陈媛;;我国大学教师角色地位的历史演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杨晓;;我国中小学课程设计研究的历史演进综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4 申仁洪;;论柏拉图的课程理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5 熊贤君;张雪强;;杜威“教育即生活”新释[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王丽;;怎样看待学校——解读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陈欢龙;;农村中学生不良品德的心理分析及其教育对策[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8 杨娅萍;;有容乃大——试论新时期美术教师前进的方向[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9 刘荣飞;;论生本管理的内涵与实施[A];国土资源职教改革与创新[C];2009年

10 蓝晗;;“学困班级”班主任工作中需要妥善处理的几个关系[A];广西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研讨班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洁;上海市郊公办学校学生来源的多样性对教育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史大胜;美国儿童早期阅读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晓红;教育代价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中黎;中国百年日札写作教育与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黄慧娟;鲁道夫·斯坦纳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天平;追寻完整的人[D];西南大学;2011年

10 赵逸庶;高中物理科学探究活动实施现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远芳;运用认知方法网络结构图对高三立体几何复习课的研究与实践[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董玲;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课堂教学评价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贾丽颖;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文化的重新理解与建构[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鞠杰;高中地理学案导学与情境场相结合的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尹晓茹;高中阶段情感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海燕;论文献资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吴蒙;探索中国当今钢琴立体教育及其教材建设[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杜烁;中国高校俄罗斯地理课研究型课程教学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丛晓芳;中职实践课教师专业自主权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郑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政策的嬗变与评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国民;道尔顿制教育在中国实验的启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罗尧成,廖才英;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在于改革教学方法[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1年01期

3 徐莉,王俊华;对现行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的再审视[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4期

4 黎天宇;廖世承教育实验思想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03期

5 迟艳杰;教学论的基础[J];教育研究;2000年01期

6 张定璋;情境教育的教学论发展观[J];教育研究;1998年05期

7 王本陆;教学认识论:被取代还是发展[J];教育研究;1999年01期

8 张志亚;新课程下的班级管理探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9 韩艳梅;新课程背景下学习组织方式的新探索——“走班制”的实施与管理[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10 程金发;讨论班式教学法的探索[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泽滨;教学组织、教学形式及其分类[J];教育科学;1993年04期

2 王力军;吕吉华;;浅谈投掷教学的组织与教法[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3 孟东灼;;注重教学组织形式提高教师全员培训质量──浅谈“小队教学”形式在开展教师全员培训中的优势[J];中小学教师培训;1998年X3期

4 朱诗柱;税务成人培训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的探讨[J];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5 于荣;; 对“一普一选”制选项教学组织形式的几点思考[J];体育教学;2002年02期

6 罗正仙;;历史教学组织形式的新发展——浅说初中历史教学的新形式“角色扮演”[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3年Z1期

7 王孝威;;浅析赫尔巴特与杜威教育思想的分歧——由电影《窥-阳光灿烂的日子姐妹篇》谈开去[J];电影评介;2006年16期

8 高礼平;;浅谈探究教学中学生的组织形式[J];物理教学探讨;2006年14期

9 刘刚;;试论新课程下的教师合作教学[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10 叶国荣;陈达强;吴碧艳;;高校本科生教育中研究型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尔康;陆正娟;;分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2 张俊华;;适应新课改要求 构建和谐政治课堂[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东卷)[C];2010年

3 郭伟章;张凤霞;;新课改实施中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困惑及其对策[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4 柯文挺;;在探究中学习化学——浅谈新课改的一点体会[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5 柯文挺;;在探究中学习化学——浅谈新课改的一点体会[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4年

6 宁云莲;;浅谈新课改下的语文创新教育[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苏喜梅;;浅谈数学新课改[A];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6年

8 李大勇;;去除浮华 留住真实——浅议小学数学课堂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9 杨智;;浅谈新课改下如何让语文课更加充满活力[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10 蔡怀昱;;浅议实验在化学中的重要作用[A];中国化学会关注中国西部地区中学化学教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黑龙江大学体育教研部 刘刚;[N];光明日报;2009年

2 兰溪二中 叶淑佳;[N];学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梁明;[N];绵阳日报;2009年

4 记者 王云霞 通讯员 刘宏;[N];兰州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杨丽;[N];浙江日报;2010年

6 宗秀生;[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7 记者 杨占苍;[N];中国教育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李小伟;[N];中国教育报;2005年

9 周立群;[N];中国教师报;2003年

10 胡国雄;[N];中国教师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莹;一种新型教学形式[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2 张辉蓉;数学诊断式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颜士刚;技术的教育价值的实现与创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吕星宇;论教育过程公平[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家琼;教学网络组织系统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赵雪江;道德教育因材施教的聚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壮国桢;高职教育“行动导向”教学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博;教育的职业服务功能探究[D];天津大学;2011年

9 张梅俊;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10 李沁;探索文学作品应用的教学新路[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锐;新课改视野下中学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变革研究[D];湖北大学;2013年

2 齐嘉妍;有效性视角下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3 周建伟;北京市校园足球指导员岗位培训班教学组织形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4 李玉玲;教学组织形式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相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星;网络教学组织形式优化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刘诗永;大学英语教学组织形式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卢怀飞;江西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8 魏玉鹏;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状况影响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陈辉;初中英语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姜冬艳;当前高中数学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有效性视角下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853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853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2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