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教学论文 >

非语言交际在初级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6-08-05 19:20

  本文关键词:非语言交际在初级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师范大学》 2013年

非语言交际在初级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许珣  

【摘要】:随着中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在适应汉语推广方面,具有高素质的教师人数仍然不足。在以教授语言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中,面对汉语课堂学生的多样性、多国别性,汉语教师的行为举止、谈吐方式、教材选取、道具运用、场景布置等非语言方面都在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学习者的学习心理及态度。在追求科学性、合理性、创新性、多样性的汉语课堂教学中,语言交际作为主要学习内容及交际桥梁,有其局限性。然而针对初级汉语学习者来说,教师的语言往往会受到学习者母语、目的语等语言的限制。语言交际承载的信息量会降低,相对而言运用非语言进行交际的优势增加。资料表明,在学术研究中,与初级汉语课堂非语言交际相关的论文甚少,有关英语教学方面的论文居多。这一方面反映了在非语言教学方面,初级汉语课堂的非语言教学研究没有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存在短板问题。因此笔者针对本问题进行非语言交际在初级汉语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 本论文主要运用文献综述法、课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从教师方面,笔者选取了三位教师的三门课进行分析,分别为:口语课、精读课、精读示范课,以考察非语言交际项目在课堂中的应用情况。首先,笔者针对口语课与精读课教师的非语言交际行为进行统计。其次,,针对在相同教学内容下,精读课与精读示范课中教师的非语言交际行为进行统计。最后,所得数据运用SPSS、excel数据软件进行分析对比。从学生方面,分别从教师的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环境语以及教师授课态度等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类整理。论文根据数据所得,并结合初级汉语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法、课堂交际功能、课堂交际手段进行概括分析,针对语音教学、语法教学、词汇教学、汉字教学提出教学建议。 笔者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能够对今后教师的非语言交际行为提供帮助和参考。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95.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晓燕;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吴仁甫 ,徐子亮;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位”与“量”[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3 陈莉;;体态语与负语用迁移——从课堂上打榧子说起[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郭志斌;论外语教学的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培养[J];衡水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研究及其与外语教学之间关系[J];汉语学习;1993年03期

6 赵明;;据“情感过滤假说”确立对外汉语教学模式[J];继续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7 杨清波;非语言交际法与大学英语教学[J];经济师;2005年06期

8 卢娅;汉语口语教学中情感因素与互动式教学[J];职业教育研究;2003年12期

9 周盛元;;体态助说话,无声胜有声——体态语言在中学教学过程中的运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12期

10 兰丽伟;;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非言语交际能力的调查与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莉;跨文化交际法中国英语教学模式探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Aubakirova Ainur(阿娜);体态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及中哈体态语的异同[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薛伟;情感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非语言交际[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3 温秀杰;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交际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张素菊;ESL课堂中外籍教师的非语言信号对教学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4年

5 刘玉楼;非言语行为的语用功能[D];山东大学;2005年

6 于志浩;论外语课堂教学中跨文化非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D];浙江大学;2006年

7 宋明艳;肢体语言在中国英语课堂教学当中有效的及适当的应用[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8 宋冰;副语言及其交际功能[D];黑龙江大学;2006年

9 车俊英;交互式教学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10 管廷祥;非语言交际与大学英语教学[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正翠;交际口语中的文化因素[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2 七一初;非言语交际简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3 胡俐,杨军;略论英汉跨文化对英语学习的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4 孙健;;浅谈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及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S1期

5 杨正翠;王军;;略论外语学习者目的语文化意识的培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6 姚方方;单词的内涵与文化背景的密切关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周明;称呼语的语用特征及其语用翻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8 胡晓燕;论文化学习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9 殷莉;从习语中的动物喻体看汉英词语文化上的不对应[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10 杨华;英汉身势语文化内涵对比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德米;;模糊性法律语言及其翻译[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2 袁瑛;;刍议侦查语言学[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3 谢宏滨;;论法律语言的社会学属性[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4 王晓琳;;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研究[A];2011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常悦珠;陈慧;;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阶段研究[A];北京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C];2008年

6 孙慧琦;张扬;;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迁移现象[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7 孙静波;;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状况的调查与研究[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8 苗立强;;英语学习中的一朵奇葩——回译[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9 刘雯;王茹;;论高校外语教学中跨文化渗透教学方法[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10 张娜;;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汉生;英国都铎王朝的语言与文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静;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伦理沟通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马腾;民族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语际语语用能力及其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龙翔;中国英语学习者言语交际中语用失误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吴越民;中美报纸新闻中女性形象塑造的跨文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7 朱国辉;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吴学忠;跨文化交流背景下音乐融入外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黄雪霞;新加坡华语词汇五十年发展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红莉;从文化角度谈旅游宣传资料的翻译[D];河北大学;2009年

2 张晓泳;汉英习语在跨文化翻译中的文化流失[D];河北大学;2009年

3 李玲玲;英语教师课堂非语言行为对学生情绪的调节作用[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4 江玉娟;论中文企业简介的英译[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魏潇;英国人的文化定势[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高璐;小学英语课堂中文化教学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媛;高中生英语口语焦虑、学习策略与口语成绩的关系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宋秋莲;会话策略视角下的赞美语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朱岚晖;文本的历史性和历史的文本性[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李振;关联—顺应理论视角下茅盾作品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邦玲;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亓华;中国对外汉语教学界文化研究20年述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4 范云,王爱华;文化与非言语交际(英文)[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5 黄学杰;论日本人的非言语表达行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黄赟琳,覃儒奎;论非言语行为(沉默)的文化内涵[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7 张琦,安晓灿,郝玉英,杨秀萍,张亚红;21世纪大学英语教材对比研究与实践[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肖婧;语调——英语口语中重要的副言语要素[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9 周茜;书面语中的副语言和超语言信息及其翻译[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王德春;;国俗语义学和《汉语国俗词典》[J];辞书研究;1991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鲁卫群;跨文化教育引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莹;口语教材述评[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2 武氏梅兰;从培养交际能力角度评析五部初级口语教材[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3 邓群芳;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现状的调查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莉莉;基于霍尔理论的中美跨文化交际中语境文化差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增翠;大学英语教师非语言交际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英华;非语言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2 丁智慧;非语言交际与外语教学[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6期

3 王学成,董建辉;英美文化中的非语言交际[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S2期

4 李树刚;非语言交际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及其文化差异[J];琼州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5 徐秀敏;非语言交际在旅游服务中的作用[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年05期

6 唐洁;谈非语言交际中的体态语[J];福州师专学报;2002年04期

7 鄂玉荣;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的文化意义探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魏华;闫素峰;;非语言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与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8年21期

9 马文;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冲突及克服[J];山东社会科学;2000年06期

10 王晓红,国锐;跨文化非语言交际[J];金融理论与教学;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秀娟;;英语课堂教学对学生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许静;;非语言交际的跨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胡超;;非语言交际中的“Immediacy”探析[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柳雅琴;胡超;;从非语言交际看文化价值[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王璐;;非语言交际的分类、功能及其跨文化对比[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分组讨论[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7 熊文新;宋柔;;信息检索查询语句的表述分析[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崔梅;;儒家思想在交际文化中[A];孔学研究(第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海峡两岸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9 都建秀;;体态语与态度的表达方式[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10 王晴;;跨文化交际方式与外语教学[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璟;[N];伊犁日报(汉);2009年

2 河南省洛阳市龙城双语初级中学 曹松峰;[N];学知报;2011年

3 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石晶晶;[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芳;“渗透式”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红利;非语言交际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D];西南大学;2010年

2 张琳焱;基于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3 赵淑媛;日本人非语言交际之“物品表现”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4 薛伟;情感语言学视角下的英语非语言交际[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5 李阳;中英非语言交际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D];河南大学;2013年

6 黄锦;中国和马达加斯加非语言交际对比[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7 吴丹;中日非语言交际的差异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8 甘航;非语言交际中自我表现的跨文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9 梁蕊;对异文化非语言交际的探究[D];西北大学;2013年

10 王春楠;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异同性及其意义探究[D];河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非语言交际在初级汉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859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ktjx/859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b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