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远程教育论文 >

冷战后“成就困境”中的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1 20:30
  马来西亚华文教育自19世纪初诞生以来,经过18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冷战后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日趋缓和及各种因素的作用,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已建立了一套包括华文小学、华文独中及高等院校在内的完整的华文教育体系,但同时仍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形成了所谓“成就困境”的局面。 本文通过对冷战后华文小学、华文独中及大专院校发展状况的解读,首先揭示其成就背后的困境;然后详细分析影响其发展的各种因素;最后对其发展前景做简单预测。 

【文章来源】:暨南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一章 从冷战后华文小学的发展现状解读“成就困境”局面
    第一节 冷战后马来西华文教育发展的总体现状分析
        一、从不同角度分析母语教育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二、冷战后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总体现状分析
    第二节 从华文小学的发展现状解读“成就困境”局面
        一、华小面临的困境——资金、师资方面
        二、个案分析——从吉华事件透视华小面临的困境
        三、宏愿学校计划
        四、“2-4-3”方案
        五、国小改革及在国小教授中文
第二章 从冷战后华文独立中学及大专院校的发展现状解读“成就困境”局面
    第一节 冷战后华文独立中学取得的成绩及面临的困境
        一、取得的成绩
        二、面临的困境
    第二节 由“固打制”向“绩效制”的转变
    第三节 从冷战后高等院校的发展现状解读“成绩困境”的局面
第三章 冷战后影响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展的因素分析
    第一节 国际大环境的日趋缓和,“华文热”的凸显
    第二节 华文教育的助推器——中马关系的良性发展及马来政府对内政策的日趋缓和
    第三节 华人政党(马华公会)在华文教育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第四节 华文教育发展中的华团因素分析——以董教总为例
结论
注释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东南亚华文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 刘峰.  八桂侨刊. 2003(05)
[2]马来西亚多元文化社会中的华人文化[J]. 骆莉.  东南亚纵横. 2002(07)
[3]马来西亚华族的民族母语教育[J]. 周聿峨,龙向阳.  世界民族. 2002(03)
[4]马来西亚马、华两族关系的几个特点[J]. 廖小健.  世界民族. 2002(01)
[5]马来西亚国阵政府的华人政策走向[J]. 廖小健.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01(01)
[6]东南亚华文教育复兴的原因分析[J]. 何万宁.  教育评论. 1999(03)
[7]21世纪东南亚华文教育前景及与中国的关系[J]. 林蒲田.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1)
[8]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及其发展前景[J]. 张禹东.  八桂侨史. 1997(03)
[9]马来西亚的内外政策及其展望[J]. 廖小健.  东南亚研究. 1995(04)
[10]马来西亚华人社团现状和发展趋势[J]. 崔志鹰.  八桂侨史. 1993(03)



本文编号:35101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wangluojiaoyulunwen/35101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a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