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生管理论文 >

基于SPOC的中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0-11-08 10:08
   翻转课堂是一种将知识获得与知识内化进行翻转来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借助新型教学平台,完善翻转课堂,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合作、探究、交往的学习环境。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即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平台,是对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继承、延伸与拓展,能够将优质MOOC资源与面授课堂教学的优势有机结合,实现对教学环节的重构与创新。因此探索基于SPOC的中学数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成为本文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建构主义理论、掌握学习理论、混合学习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学生的学习特征,提出了学生主体性原则、教师主导性原则、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设计原则。基于SPOC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原则,构建了包括教学预案、教学组织以及教学反馈三个环节为主线的SPOC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流程,并选择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5的第三章第3.2节“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将SPOC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对照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对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具有极高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从学习知识点的角度来看,实验组学生知识点掌握的情况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班,从学习效果的角度来看,实验组学生认为在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乃至学生终身发展状况明显有优势,因此探索SPOC平台下的中学数学翻转课堂对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学位单位】:黄冈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434;G633.6
【部分图文】:

平面区域,解题步骤,不等式,取值


图 5-2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体展示解题步骤,既规范学生解题步骤,同时通过借助小箭头的指向表示出不等式点表示 x、y 可能的取值,形象直观。

最优解,目标函数,线性规划问题


图 5-3 求目标函数的最优解 图 5-4 线性规划问题中的基本概念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找到最优解的求解方法,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在这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环节:概念生成。回顾解题步骤,引导学生理解线性规划问题中的基本

线性规划问题,最优解,设计意图,求解方法


图 5-3 求目标函数的最优解 图 5-4 线性规划问题中的基本概念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找到最优解的求解方法,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在这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环节:概念生成。回顾解题步骤,引导学生理解线性规划问题中的基本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晓凡;胡钦太;邓彩玲;;基于SPOC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年10期

2 陈然;杨成;;SPOC混合学习模式设计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5年05期

3 贺斌;曹阳;;SPOC:基于MOOC的教学流程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15年03期

4 杨斌;王以宁;任建四;张海;;美国大学IPSP课程混合式翻转课堂分析与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5年02期

5 赵呈领;徐晶晶;刘清堂;;基于微视频资源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年12期

6 胡钦太;林晓凡;;面向社会教育的MOOCs应用模式及优化设计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年11期

7 蒋梦娇;邹霞;;基于MOOCs环境的深度学习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年07期

8 陈怡;赵呈领;;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及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年02期

9 康叶钦;;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C解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年01期

10 沈书生;刘强;谢同祥;;一种基于电子书包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3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纬善;基于微信的翻转课堂在混合学习教学模式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年

2 朱苗;基于SPOC的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6年

3 孙宇杰;后MOOC时代基于SPOC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设计与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4 吴雪娇;基于建构主义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模式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2年

5 熊婷婷;大学生群体手机阅读业务的采纳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746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shengguanli/28746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9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