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校管理论文 >

聋校活动渗透式性教育隐性课程体系建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0 03:15

  本文关键词:聋校活动渗透式性教育隐性课程体系建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的性教育在大中小学的普遍开展及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听力障碍学生(以下称为聋生)性教育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并不断实践。对他们开展性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现代特殊教育发展的要求、是自身特点的要求、也是社会稳定的需要。 调查表明:聋生由于听力缺陷,获取科学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的途径非常狭窄,获取性知识的主要渠道是影视网络、课外书籍和同学交流。学校与家庭必须引起重视,促进他们性生理和性心理、性道德等方面健康地发展。 目前,聋校的青春期性教育主要在体育与健康课中进行,教师讲授相关的生理卫生知识。由于受到课时、师资和资金等限制,对学生关于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性心理、性道德知识教育,计划生育与优生优育知识教育,性病的防御与治疗的教育仍然欠缺。 同时聋校的性教育隐性课程显得更加匮乏,大多数学校利用大队会或主题班会渗透性教育,都是以教师为主体,确立性教育主题和内容。教学时间无法保证,教学内容比较零散,表现出性教育隐性课程是随机和无序的。聋生与性有关的一些正确观念、情感态度、行为等尚未形成。调查显示:71%的学生对自身男女性别的心理特征缺乏基本的认识;45%的学生对社会问题如人口问题、优生优育、计划生育等漠不关心。学生早恋现象也屡见不鲜。反映了学校性教育隐性课程体系方面不够完善,缺乏系统和长远的课程发展计划。 本研究尝试建构适合聋校性教育的隐性课程体系,通过活动渗透式性教育的教学模式进行实践及探索。在隐性课程的课程层面我们主张学生的自我教育和教师指导相结合,让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人。根据聋校的实际情况,在既定的性教育目标下,以当前学生关注的问题来确立性教育主题,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一系列性教育活动过程,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性教育的教育方式,进行自我教育、同伴教育。 结果表明:活动渗透式性教育隐性课程充分发挥了育人功能,聋生性的观念、行为、情感态度等发生了积极的转变,有利于塑造聋生的健全人格。 本研究得出了2个结论: 1.聋校急待完善性教育隐性课程体系。 2.活动渗透式性教育隐性课程具有独特的性教育价值。
【关键词】:活动 渗透式性教育 隐性课程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479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Abstract6-7
  • 第1章 引言7-9
  • 1.1 问题的提出7
  • 1.2 本研究的实践意义7-8
  • 1.3 本研究创新之处8-9
  • 第2章 相关研究理论的概况9-16
  • 2.1 性教育、聋校性教育、渗透式、活动渗透式性教育等概念的界定9
  • 2.1.1 性教育9
  • 2.1.2 聋校性教育9
  • 2.1.3 "渗透式"性教育的概念9
  • 2.1.4 活动渗透式性教育的界定9
  • 2.2 聋校性教育的现实意义9-10
  • 2.2.1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9
  • 2.2.2 性教育也是现代特殊教育发展的要求9-10
  • 2.2.3 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健全的人格10
  • 2.2.4 可以促进社会稳定,帮助学生构建和谐人际关系10
  • 2.3 隐性课程的概念与特点、功能、构成要素、理论基础10-16
  • 2.3.1 隐性课程的概念10-11
  • 2.3.2 隐性课程的特点11
  • 2.3.3 隐性课程的功能11-13
  • 2.3.4 隐性课程的构成要素13-14
  • 2.3.5 隐性课程的理论基础14-16
  • 第3章 聋校性教育现状调查16-21
  • 3.1 研究设计16
  • 3.1.1 研究目的16
  • 3.1.2 研究方法16
  • 3.1.3 被试的选择16
  • 3.1.4 数据处理16
  • 3.2 聋校性教育课程体系的现状16-17
  • 3.2.1 性教育显性课程无法保证学生的实际需要16
  • 3.2.2 聋校性教育隐性课程体系现状16-17
  • 3.3 聋生性教育现状调查17-21
  • 3.3.1 聋生获得性知识的途径17
  • 3.3.2 聋生的性生理知识17-18
  • 3.3.3 聋生的态度和看法调查18-19
  • 3.3.4 结论分析19-21
  • 第4章 聋校性教育的隐性课程建构21-23
  • 4.1 性教育隐性课程的初步建构21-23
  • 第5章 活动渗透式性教育隐性课程的实施23-28
  • 5.1 确定性教育的目标23
  • 5.2 活动渗透式性教育的实施23-28
  • 5.2.1 利用信箱、校园网络确立性教育隐性课程主题23-24
  • 5.2.2 利用活动渗透性教育24-28
  • 第6章 活动渗透式性教育隐性课程的实施结果和分析28-32
  • 6.1 实施结果28-30
  • 6.1.1 性知识测评结果28
  • 6.1.2 性观念、态度看法测试结果28-30
  • 6.1.3 活动渗透式性教育后学生行为观察结果30
  • 6.2 结果分析30-32
  • 第7章 结论与思考32-33
  • 7.1 研究结论32
  • 7.2 思考32-33
  • 参考文献33-35
  • 附录35-41
  • 附录135-38
  • 附录238-39
  • 附录339-40
  • 附录440-41
  • 致谢4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饶启豪;信念的力量是无穷的[J];希望月报;2003年22期

2 郭湛;论活动的展开和有效性[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89年06期

3 ;The Pet[J];英语大王;2004年08期

4 余上坊;;当一回电影导演,展现活动的过程[J];少年作文辅导(小学版);2006年05期

5 马士钧;衬衣外衣和大衣[J];新少年;2003年05期

6 苑士军;论主体的认知技能[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7 曹志红 ,王容芳;小班认识五官主题活动实录[J];早期教育(教师版);1990年12期

8 林爱治;;重视活动过程 提高教育成效[J];小学教学参考;2006年15期

9 张彩丽;;幼儿园故事教学中应该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继续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10 于颖;谢仕兴;;活动革新信息技术教材——活动学习视野下信息技术教材的建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珍;;片段活动过程评估法——一种新的人格研究方法[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詹敏玲;龙欢;;“活动——发展”教学模式在中职德育课的构建[A];全国德育教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胡培培;;快乐种子[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4 张向明;;如何激发和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5 周彩峰;;护理管理理念与创新[A];河南省第十二次妇产科、第十一次儿科护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6 江济华;赵嘉芸;;从论文分布特征谈医院科技队伍建设[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2005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黄卉;;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学生评价方式的研究[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8 黄惠晴;;谈谈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历程表”的实施[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9 葛世伦;;基于企业信息活动过程与规律的企业信息模型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7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王琼;王海涛;;伽师强震群活动过程应力触发作用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玉山县保育院 黄龙军;开展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N];上饶日报;2008年

2 铜山县张集中心中学 薛萍;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误区析要[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3 穆鹏;宣传教育保量求质[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5年

4 王宁;“三创三争”促发展[N];中国石化报;2005年

5 镇江市丹徒区辛丰中心小学 朱玉蓉;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N];江苏教育报;2011年

6 莫娇;儿童绘画活动过程评价技巧[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7 贾同;怎样防止孩子过度的自责[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邓心;慈善狂人陈光标[N];财经时报;2008年

9 淮安市盱眙县官滩中心小学 毕静;音乐欣赏过程中的审美能力培养[N];江苏经济报;2009年

10 田学科;谁能给酶分子拍摄实况录像[N];科技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晖;语文教科书中学习活动的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应东;空间信息服务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3 仲秀英;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4 王林;学习型社会视野中的高校体育课程设计[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5 黄松有;民事审判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6 杨兴龙;PDK分子PH结构域与蛋白激酶B在胃癌细胞抗脱落凋亡中的相互作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年

7 宋煜萍;生态型区域治理中地方政府执行力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8 沈贵鹏;心理教育活动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罗林;休闲体育的认识深化及在我国的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10 李媛;从传播学视域对展示空间的设计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洁;聋校活动渗透式性教育隐性课程体系建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2 魏游;考察活动学习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3 邹小燕;论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马金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幼儿园中班绘画教育活动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马海琳;中考数学命题改革及其对教学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曾杰;志愿活动过程中的权利救济问题初探[D];兰州大学;2009年

7 陈艳;复杂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8 张琳;基于WebQuest模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探讨[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刘石磊;历史材料教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孙冬颖;“做中学”活动中幼儿的学习过程及其特点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聋校活动渗透式性教育隐性课程体系建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77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3177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2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