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校管理论文 >

学生体质健康泛教育论

发布时间:2017-05-17 23:11

  本文关键词:学生体质健康泛教育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社会调查法、行为观察法、测量统计法等研究方法,系统论述了美国、德国、英国、日本以及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学生体质健康教育、家庭和社会对学生体质健康教育、体质测量与评价等研究现状,归纳和总结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启示,,在此基础上,重点深入分析学生体质健康本体论、条件论和方法论,为改变目前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现状和促进体质健康教育理论的发展作出一定贡献。研究结果表明:1)各国学者都非常重视广大青少年的体质研究,但是这些研究大多数没有把学生的社会化与之相联系,以“描述—解释”式的研究范式,不能真正体现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本质特征。2)青少年儿童作为未来竞争的主体,其体质健康问题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教育界、体育界等有关部门为此而做的努力也从未间断。但连续四次的全国学生体质调查结果却不尽人意,其主要原因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知行冲突”现象。3)学生体质健康教育实质上是习得性教育与养成性教育的结合,它是一种长期的、广泛的、潜移默化的泛教育,长期以来,学生体质健康教育一直是以学校习得性教育为主导,而在养成性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局限。4)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体质健康教育实行的体育教育模式从自觉意识、行为习惯和长期效果而言,显得十分局促。学生体质健康教育不是对学生身体的简单改造,而是要让学生对体质健康的生存与生活意义产生积极的价值认同,并逐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5)任何一种教育活动本身都有教化和内化的统一,对学生体质健康教育而言,体质健康教育的内化是终其一生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化的内容、方式、方法、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及上述诸方面的相互影响、协调所形成的合力。6)从本质上而言,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是人的生存和生活的需要,是生活世界对学生成长提出的
【关键词】:学生 体质健康 泛教育 本质论 条件论 方法论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G478
【目录】:
  • 内容提要2-4
  • Abstract4-6
  • 中文详细摘要6-13
  • 1 问题的提出13-18
  • 1.1 选题的依据13-15
  • 1.2 研究综述15-18
  • 2 研究的基本思路18-19
  • 3 研究的对象与方法19-20
  • 3.1 研究对象19
  • 3.2 研究方法19-20
  • 3.2.1 文献资料法19-20
  • 3.2.2 社会调查法20
  • 3.2.3 行为观察法20
  • 3.2.4 逻辑法20
  • 3.2.5 测量统计法20
  • 4 结果与讨论20-114
  • 4.1 中、外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20-29
  • 4.1.1 美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状况21-23
  • 4.1.2 欧洲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状况23-24
  • 4.1.3 日本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状况24-26
  • 4.1.4 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状况26-27
  • 4.1.5 各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状况的比较分析27-29
  • 4.2 中、外体育教学与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比较研究29-49
  • 4.2.1 美国学校体育教学与学生的体质健康教育30-33
  • 4.2.2 德国学校体育教学与学生的体质健康教育33-34
  • 4.2.3 英国学校体育教学与学生的体质健康教育34-36
  • 4.2.4 日本学校体育教学与学生的体质健康教育36-41
  • 4.2.5 中国学校体育教学与学生的体质健康教育41-47
  • 4.2.6 各国学校体育教学对体质健康教育的重视带给我们的启示47-49
  • 4.3 中、外家庭和社会对学生体质健康教育影响的比较研究49-61
  • 4.3.1 各国家庭体育的开展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50-53
  • 4.3.2 各国社会体育的开展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影响53-60
  • 4.3.3 国外社会体育的开展带给我们的启示60-61
  • 4.4 中、外对体质测量与评价的研究61-84
  • 4.4.1 体质测量与评价的起源与发展62-64
  • 4.4.2 各国的体质测量与评价64-81
  • 4.4.3 科学研究的新成果促进了体质健康评价方法与手段的演变与发展81-83
  • 4.4.4 由国内外体质测量与评价的比较引发的思考83-84
  • 4.5 学生体质健康泛教育论84-114
  • 4.5.1 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本质论84-89
  • 4.5.1.1 学生体质健康的价值及内化85-87
  • 4.5.1.2 学生体质健康价值观的内化过程87-89
  • 4.5.1.3 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本质89
  • 4.5.2 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条件论89-105
  • 4.5.2.1 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环境条件结构89-91
  • 4.5.2.2 政府对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作用与局限91-93
  • 4.5.2.3 学校对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作用与局限93-98
  • 4.5.2.4 家庭对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作用与局限98-100
  • 4.5.2.5 社区对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作用与局限100-103
  • 4.5.2.6 传媒对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作用与局限103-105
  • 4.5.3 学生体质健康教育方法论105-114
  • 4.5.3.1 学生体质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105-108
  • 4.5.3.2 学生体质健康教育责任主体的任务整合与评价108-109
  • 4.5.3.3 学生体质健康教育的立法109-110
  • 4.5.3.4 学生体质健康泛教育方法学体系110-114
  • 5 结论114-119
  • 参考文献119-127
  • 致谢127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冬梅;;我国青少年体质增强的误区与对策[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陆菊萍;;体育教学效果与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探索[J];当代体育科技;2013年17期

3 姚大林;;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下降的社会学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陈仁蒙;;“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体育科技;2009年01期

5 王勇;;浅析国内外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现状[J];科技信息;2010年21期

6 方海涛;李胜英;;我校新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结果的比较分析[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00期

7 唐武松;许常芳;;湖南省中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与对策的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0年03期

8 唐武松;许常芳;;湖南省中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情况的调查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

9 吴本连;季浏;;体育自主学习影响学习不同项群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10 李芬;杨土保;贺达仁;;中、日、美体质研究体系的发展与批判性思维[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薛原;生命化教育视野下中学体质健康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廖文科;中国7~18岁汉族学生体质与健康动态变化与综合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3 吴本连;自主学习方式影响大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乔秀梅;中小学生体能促进理论与实践方案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高泳;我国青少年体育参与动力机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一鸣;功能性运动测试在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的理论和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王志航;十年间青海省撒拉族中学生体质状况的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文;新疆维吾尔族大学生和巴基斯坦留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亚平;中国中小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的地域分异规律[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德亮;阳光体育对农村小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全雅丽;青少年对增强体质网络服务平台的心理需求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7 王海思;洛阳市初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相关因素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8 张娟;身体锻炼干预对民办学校留守儿童体质健康促进及体育兴趣培养实验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聂盼;北京市普通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和对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1年

10 王沛玉;不同运动方案对中学生健身效果的比较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1年


  本文关键词:学生体质健康泛教育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46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3746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0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