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校管理论文 >

学分银行中的关键环节学分转换

发布时间:2017-06-02 01:02

  本文关键词:学分银行中的关键环节学分转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之间如何建立起学分的沟通、衔接和转换是学分银行建设的关键和核心问题。通过学分银行,针对不同情况,采用预先设计、相互比对和认定吸纳等达到学分转换的策略,为解决问题提供新思考。这样的综合与包容的科学管理,既突出理论上的批评反思,又达到实践上的应用,有利于真正体现出学分银行的价值与效果。
【作者单位】: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
【关键词】学分银行 学分转换 课程标准 职业证书
【基金】:四川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年重点课题《继续教育“学分银行”教学管理体系研究》(项目编号:KT2011002Z) 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十二五”成人教育科研规划课题《继续教育“学分银行”教学管理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1-102Y)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G47
【正文快照】: 随着世界范围内继续教育的不断发展和终身学习时代的来临,各国各类学校在学生交流、学习成果互认上都面临着—个现实问题——当前学分管理制度缺乏弹性,学习者先前的学习成果在异地异校往往难以得到承认。这一方面不利于有先前学习经历的成人学习者,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倡导和践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媒体链接[J];江西教育;2004年06期

2 邓澳利;;浅析我国“学分银行”推行的困难与障碍[J];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11期

3 康乃美;叶必锋;;远程教育实施“学分银行”管理模式的思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4 陈晶晶;;基于学分银行的完全学分制构建[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王红柳;浅谈中国科学课程标准的特点及启示[J];中学生物教学;2002年05期

6 董玉琦;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研制省思[J];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09期

7 赵中建;李敏;;美国三级课程管理模式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10期

8 朱伟强;;基于标准:课程改革的新转向[J];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02期

9 刘燕;秦建波;张景生;;制约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实施因素剖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年02期

10 佚名;;如何说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彬;;小初衔接——六年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研究[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蔡其勇;;中英国家课程标准比较研究[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唐燕;;结合学生绘画——塑造学生的良好性格[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湛东;;浅谈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5 仲剑峰;;试论常熟地区有效推进课程改革的策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6 ;深化教育改革 建设教师队伍[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7 雷进生;;青年教师是民中发展的重要生力军——浅谈我的“师徒帮带”的三点体会[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8 施虹冰;李小丽;;刍议以校为本的信息化教学研究制度的建立[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范学敏;;走校本培训之路,促教师专业成长[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潘克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探索研究[A];中国电化教育协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凯文;有感于拖堂[N];大众科技报;2008年

2 徐小平;树立“健康第一”新理念[N];中国教育报;2002年

3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牛学文;什么样的课是优质课[N];中国教育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周晓东;课业,挥之不去的沉重?[N];江淮时报;2005年

5 编译 李茂;美国统一课程标准定稿[N];中国教师报;2010年

6 记者 康淼 孟昭丽;闽建“学分银行”“课程超市”促终身教育[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7 高子阳;对语文课程标准的思考(上)[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8 高子阳;对语文课程标准的思考(下)[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9 李建平;从“大纲”到“标准”[N];中国教育报;2001年

10 陈 京;教材:需要用课程意识来整合[N];中国教师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育改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锋;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艳霞;课程中的文化选择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朱伟强;基于标准的体育课程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丽群;论知识准入课程中的国家介入[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斌;基于标准的学校教育问责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余文森;个体知识与公共知识[D];西南大学;2007年

8 鲍道宏;教师课程理解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宁彦锋;教育变革中的教科书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敏;美国教育政策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洁;从“缺失”的角度看课程[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纪德奎;任务型教学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3 丁道勇;正式课程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廖鹰;教科书如何充分地体现课程标准[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晓燕;国内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徐清清;美国德克萨斯州初中健康教育(性教育部分)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张雷;学业评价和课程标准一致性分析模式与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邓金霞;美国性教育课程标准和初中通用版教材《Health&Wellness》(性教育部分)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王晓燕;林东一中信息技术校本的课程开发与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10 于希勇;美国社会科公益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学分银行中的关键环节学分转换,,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38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4138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f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