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学校管理论文 >

广州市中学性别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5 20:03

  本文关键词:广州市中学性别教育现状调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性别作为社会上对人类分类的唯一基本标准,其角色使得社会赋予男性和女性不同的期望和约束,同时也赋予了男、女不同的性格、行为等特征。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学性别教育,已经成为目前教育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对男性要求的逐渐提高,使得男性必须具有较强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但是,由于教育中对性别教育的疏忽,一般教师对男、女生采取同样的教学模式、活动设计等等,使得中学中的少数男生在心理发展过程中逐渐趋于女性化,出现脆弱、焦虑等女性心理特征,这将直接影响他们未来的发展。 笔者主要通过以下方法对中学性别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1)通过观察法和访谈法,观察其外在行为表现,并通过向同班级学生进行了解,并与家长保持联系,掌握其女性化行为的第一手资料。 (2)采用文献法,通过其外在的行为表现,查阅相关资料,并向心理咨询师咨询,分析其心理特征,同时经常找他谈心,及时了解他的心理发展动向,保证研究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3)通过资料分析法,对收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出针对该同学的具体解决办法,并付之于行动。 本课题的论述结构是:第一部分前言:叙述选题的意义和相关文献综述;第二部分:分析目前中学生男生女性化的现状以及问题;第三部分:中学性别教育的对策与思考;第四部分:后记。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从中学男生女性化现象谈起,实证调研广州中学性别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并思考其科学合理开展性别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中学 性别教育 男生女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479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1. 前言9-11
  • 1.1 论文的选题和背景9
  • 1.2 研究意义9
  • 1.3 文献综述9-10
  • 1.3.1 我国研究现状9-10
  • 1.3.2 国外研究发展10
  • 1.4 研究内容10
  • 1.5 研究方法10-11
  • 2. 关于性别教育11-20
  • 2.1 性别教育概述11-17
  • 2.1.1 性别的界定与形成11-13
  • 2.1.2 性别角色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13-14
  • 2.1.3 中学性别教育研究现状14-17
  • 2.2 实施性别教育的原因17-18
  • 2.2.1 学校原因:男女教师的比例失调17
  • 2.2.2 家庭原因:父爱的缺失和母教溺爱现象突出17-18
  • 2.2.3 社会原因:社会舆论影响是男生女性化的助推手18
  • 2.3 实施性别教育符合社会的规律的需要18-20
  • 2.3.1 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需要19
  • 2.3.2 保证学生健康心理的需要19
  • 2.3.3 积极占领教育领地的需要19-20
  • 3. 广州中学男生女性化现状及性别教育调查20-26
  • 3.1 调查过程和方法20-21
  • 3.2 广州中学男生女性化现状21-22
  • 3.2.1 学校教育方式潜在推动了男孩弱势倾向21
  • 3.2.2 学校课堂教学的阴柔性实施过程加强了男孩女性化的倾向21-22
  • 3.2.3 学校的评价方式忽视性别差异,不利于男孩健康性别的形成22
  • 3.2.4 男女师资比例不均衡,女教师比例偏大22
  • 3.3 中学生性别教育存在的不足22-26
  • 3.3.1 思想教育上的不足22-23
  • 3.3.2 教育内容上的不足23
  • 3.3.3 教育内容上的缺失23-24
  • 3.3.4 教育环境上的缺失24-25
  • 3.3.5 教育队伍上的缺失25-26
  • 4. 中学性别教育存在问题的反思及对策26-31
  • 4.1 认识因性教育的重要性,更新旧有的教育观念26
  • 4.2 提供政策支持,制定性别教育法26-27
  • 4.3 明确性别角色,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性别角色27-28
  • 4.4 优化课程设置,使性别教育进入课堂28-29
  • 4.5 优化校园环境,突出性别素质的熏陶29
  • 4.6 培养教师的性别意识,建设男女比例均衡的师资队伍29-31
  • 结语31-32
  • 参考文献32-34
  • 致谢3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阳辰;;感受新加坡的性别教育[J];家教指南;2009年03期

2 李少梅;论青少年性别教育的重要性[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3 邵莉莉;;性别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J];咸宁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楚冬梅;崔林霞;;如何给幼儿进行性别教育[J];校园心理;2009年06期

5 盛英;性别研究和性别教育的参照[J];文学自由谈;1995年03期

6 丁利民;徐晶;毛剑玲;;为男孩女孩开设的性别教育课程[J];思想理论教育;2011年08期

7 郭少榕;福建少数民族女生教育发展问题探微[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刘忠华;;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教育意义简论[J];考试周刊;2007年37期

9 赵万宗;李霞;;以性别教育引导大学生价值观转变[J];传承;2010年06期

10 高庆;;对校园文化活动中女生性别教育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艳;;谈中学教育与高职教育的差异[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韩烽;;海南民族地区中学教育的现状与对策[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3 杨反浪;;当代中学教育中几个问题之浅析[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4 李文强;;冲突与协调——中学教育中的几个问题与反思[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5 金林祥;;恽代英论中学教育改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李小青;;谈中学教育中的舞蹈教育[A];中国少年儿童舞蹈论文比赛获奖作品集[C];2005年

7 鲁善坤;;新世纪中学教育的思考与实践(提纲)[A];第三届中国教育家大会论文集[C];2006年

8 计庆国;;中学课程改革与大学课程改革[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教育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张根福;;抗战时期浙江省中等学校迁移的特征与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10 夏静芬;;让学生在课堂上焕发自主的魅力[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静;入世对我国中学教育制度的影响[N];社会科学报;2001年

2 中国教育报刊社社长 史习江;推动大学中学教育和谐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记者 王传军;菲将在公立中学开设汉语课[N];光明日报;2011年

4 金怀远;部分中学教育负债过高还贷压力沉重[N];中国审计报;2007年

5 记者马献忠;把学术研究引入中学教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宋晓梦;中学教育如何跨入新世纪[N];光明日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郑立华;《大高考》揭开中学教育黑幕[N];中国商报;2009年

8 缝雾;感悟美国中学教育[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9 咏杰;打造育人新天地 老校今朝更辉煌[N];抚顺日报;2006年

10 樊曦;亚太地区:六千万儿童未能享受中学教育[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伦信;清末民国时期中学教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朱晓明;人力资本差异性与区域经济增长[D];浙江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司徒静;广州市中学性别教育现状调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2 窦志珍;当代美国公立学校的单一性别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晓影;高师学生性别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长春师范学院;2010年

4 马建维;澳大利亚中小学单性别教育及启示[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宾爱革;中学特色教育模式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陈玉玲;民国初期女子中学教育发展研究(1912-1927)[D];西南大学;2010年

7 常长岭;南京国民政府与中学教育现代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方雅玲;中法中学教育体系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窦坤;科南特中学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中学教育改革的启示[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10 李林波;新桂系时期中学教育投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广州市中学性别教育现状调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533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uexiaoguanli/4533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c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