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幼儿教育论文 >

论中国幼儿教育财政投资体制的重构

发布时间:2016-10-22 19:20

  本文关键词:论中国幼儿教育财政投资体制的重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浪费资金。这种“既缺经费却又浪费经费、既没钱却又乱花钱”的状况,无疑进一步加重了我国幼儿

教育财政经费不足的问题。

我国现有的幼儿教育财政投资体制见图1:

图1中国当前幼儿教育财政资金划拨路线示意图

从上图1可以看出,我国现有的幼儿教育财政投资体制实际上由主体部分和辅助部分两部分构成。其主体部分,是我国各级财政部门对教育部门划拨幼儿教育财政经费路线及相关政策;其辅助部分,是我国其他非教育部门的各级财政部门划拨幼儿教育财政经费路线及相关政策,即国家允许其他非教育部门,各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以职工福利形式资助其附属托幼机构。目前,随着社会各界社会化和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幼儿教育财政投资的辅助部分正面临全线崩溃的危机。

这种主辅双线并存、高度分散的幼儿教育财政投资体制的缺陷是非常明显的:

第一,幼儿教育资金不能实现自由流动。在中央、省、地、县四级财政部门之间一般没有幼儿教育财政经费的纵向转移支付关系和活动,同级的各财政部门之间、不同部门的财政机构之间也缺乏横向联系。尽管各部门内部和有的区县之内,县(区)级与乡镇和村财政之间存在财政经费的转移活动,但这种向下的纵向转移数额微小。

第二,财政资金分散,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安排国家拨付的有限的幼儿教育经费由妇联、教育、卫生和其他党政军部门多个“条条”下达,多个条条之间调剂困难,幼儿教育资源被条块分割、部门占有,具有分散性和封闭性,不利于国家统筹安排和管理,也不利于发挥幼儿教育资源的整体效益。

第三,影响幼儿教育的公平和平稳发展。在这

种高度分散的投资体制下,由于幼儿教育资源分配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一般各地、各类托幼机构的办学条件和质量参差不齐。另外,各种附属幼儿园对其所属部门的福利资金依赖明显,缺乏独立性和安全感,这为幼儿教育事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各托幼机构的财权、物权、人事权和行政管理归所属部门,业务又归教育和卫生部门,容易形成“权、利大家抢,,责任无人担”的局面。政府也未能给广大弱势地区、幼儿园和幼儿拉起社会保教的安全网。

二、幼儿教育财政投资体制调整的建议鉴于幼儿教育财政投资体制的以上弊端,我国可以尝试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改革:

第一,对幼儿园进行归属调整。如打破各公立托幼机构分级分类的传统,在坚持自愿原则的条件下,将各类公办托幼机构划归地方教育部门,各非公办托幼机构也按地区划片由地方教育部门监督管理。实行幼儿教育“地方负责,上级支持和指导”的管理体制。各企事业单位附属幼儿园实行改制时,应尽可能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接管,而不能随意将其推向市场。

第二,建立各级教育和财政部门相互贯通的财政投资体制。为保证幼儿教育财政经费自由流动,整体规划和统筹安排,不同级别的教育和财政部门之间要相互配合,形成上下贯通、横向联系的幼儿教育财政投资网络。见图2

论中国幼儿教育财政投资体制的重构_蔡迎旗

22

上一页下一页


  本文关键词:论中国幼儿教育财政投资体制的重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97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ejy/1497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0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