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幼儿教育论文 >

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成因及其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17-01-04 08:03

  本文关键词: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成因及其对策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成因及其对策分析2011-12-10 19:03

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成因及其对策分析

 

幼儿时期是智力发育和社会化发展的最佳时期,对此,世界各国和各种组织也进行了各种努力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世界重视幼儿教育的趋势在我国教育实践领域也得到积极回应,幼儿园条件不断改善,师资力量不断提高,特别是广大农村幼儿教育从无到有,民办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竞相涌现,为广大农民幼儿提供和创造了接受学前教育的良好条件,这对改变我国幼儿教育的薄弱局面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另一方面,随着幼儿教育的普遍化,不少农村民办幼儿园的办园现状委实令人堪忧,必须正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加以引导。
一、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教育设施严重不足
    民办幼儿园与公立幼儿园在资金投入上最大区别在于投入得不到持续的保障,获利的办园宗旨更使民办幼儿园“节约”投资,导致多数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学设施无法得到保障,往往因陋就简,随意而为,几间房屋加上简单的儿童玩乐设施、破旧的桌椅板凳,甚至连这些设施都不能完全具备,根本谈不上现代化的儿童教学设备,更谈不上促进幼儿智力开发、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兴趣,以致幼儿园成了名副其实的“托儿所”而失去吸引力,生源减少,收入降低,形成恶性循环。
    (二)幼儿教师素质不达标
    在农村,部分民办幼儿园保教人员不仅数量不够,远远没有达到每班“一教一保,保教分开”的要求,而且保教人员学历多数不达标、综合素质低,多为初中生和一些小学退休老教师,没有接受过幼儿专业教育,缺乏必备的幼教专业知识,“大孩子带小孩子”的现象较为普遍,教师普通话水平达标率低,地方音重,这对正处于语言学习关键时期的孩子来说存在巨大的影响。
    (三)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在我国,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都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坚持保教结合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与家庭和社会密切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护和启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但是,在农村幼儿教育中,一方面由于教师不专业、学校设施不齐、课程设置不当、管理和教育观念落后导致农村幼儿教育中存在着忽视幼儿基本能力培养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与幼儿教育相衔接的部分小学在招生时采取考试录取的方式,其考试内容往往以小学一年级学习内容为主,客观上使幼儿园为提高自己声誉不得不采取教授小学内容。其弊端显而易见:①学习误导。部分幼儿教师自身知识、教学能力不过关,存在对学生的误导,如:学生书写汉字的笔顺错误、学习姿势不当等。②不良习惯的潜伏。幼儿入小学前已经学习了小学部分知识,在入学后重复学习,不仅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会使学生逐渐养成不专心学习、不认真思考等不良习惯,妨碍小学生持续学习。③由于入学前主要的精力用于训练幼儿掌握小学的部分学业知识,从而就疏于培养其各种能力和兴趣。更令人担心的是,在这些民办幼儿园的激烈抢生源的恶性竞争中,许多公立幼儿园无法独善其身,无法坚持自己的教育理念,只能随波逐流,迎合家长,把幼儿教育改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小学教学,以多认字、多数数为教育目的,注重幼儿的智力教育而忽视了德、体、美等方面的协调发展,这是应试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漫延,这种杀鸡取卵的做法无疑是对幼儿心灵的摧残,后果不堪设想。
二、解决农村幼儿园建设和幼小衔接的办法与措施
    (一)确定办园最低硬件标准和师资标准。目前,在农村兴起的民办幼儿园中,几乎不能为幼儿教育提供良好的硬件条件。在这方面,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立办园标准,对申办的幼儿园进行审核,通过颁发许可证,实行许可证经营,并对教师文化层次作出要求和限制,以保证办园水准和幼教质量。
    (二)放宽政策引导扶持,整顿现有民办幼儿园。2003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的发展格局;教育部门要同其他部门相联合,统筹管理辖区内的幼儿园,办好示范园,制定幼儿园评估标准和督导制度,以规范办园行为和办园方向;各级政府部门应推出一些优惠政策,在地方政府办园的同时,积极鼓励社会资金用于举办不同体制、不同形式的幼儿园,发挥社会力量办园的主体作用,同时,加大农村幼教的管理力度。由于农村地区的政府投资很少,在农村地区更应该积极鼓励各方面的社会力量来办幼儿园,即通过私人力量来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这与社会主义的办学宗旨并不违背。在农村各乡镇,教育部门应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发挥这些幼儿园在农村的示范作用,这些幼儿园要面向本社区内的幼儿园,做好科研、教师培训和家庭教育指导等工作。
    (三)建立区域教师流动机制。城乡间应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城乡教师的流动应该是敞开的、双向的,形成自然的流动,而不是单向的流动,比如城乡教师之间应当建立合理的流动机制,即城市不能总是从农村抽调优秀教师,城区教师不能只进不出,城区教师可以以支教的方式到农村幼儿园进行支教,采取配套的激励方式,使一个区域内的教师流动起来。这样有利于农村教师队伍的成长,打通农村幼儿教育的信息通道,形成以城市幼儿园为中心,带动农村幼儿园的发展模式。
    (四)加强对农村幼儿园的统一管理
    1.对农村幼儿园管理必须落实到地方政府,对公立和私立幼儿园实行统一管理对私立幼儿园除人事、财政放手外,对其教学设施、课程设置、教师培训、教学评估都实行统一管理,缺少完善的教学设施、不具备基本的幼儿教育条件的民办幼儿园坚决不准招生入学,严厉打击和取缔无照经营的私人幼儿园;对公立幼儿园加强扶持,充分发挥公办幼儿园的示范作用,逐步形成教育局———各乡(镇)教委———中心幼儿园———村办幼儿园的管理网络,使公办园与民办园之间形成市场竞争态势,促使民办园在这种市场优胜劣汰中发展起来,不断提高幼儿教育水平,使农村幼教呈现健康有序的发展态势。
    2.开展“手拉手园帮园”活动,通过结对挂钩,切实提高办园水平根据城乡幼儿园发展不均衡的实际,开展“手拉手园帮园”活动,组织城乡幼儿园一对一结对挂钩,充分发挥优质园的示范作用,通过签订协议书等形式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有计划地对农村幼儿园开展一系列的导教活动,帮助农村幼儿园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提高农村幼儿教师师资质量。
    3.挖掘资源,开发特色课程
    农村幼儿园教育的资源具有乡村特色,应该说教育教学资源是相当丰富的,因此,农村幼儿园要立足于当地实际,开发校本课程,形成具有特色的乡村幼儿教育,改变以往单一的注入式的小学式幼儿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本文关键词:农村幼儿教育小学化成因及其对策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34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ejy/2334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a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