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幼儿教育论文 >

论幼儿社会教育的基本原则、途径与方法

发布时间:2017-02-09 18:27

  本文关键词:幼儿社会教育实践性问题研究——论幼儿社会教育的基本原则、途径与方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首页 > 学位论文 > 山东师范大学

幼儿社会教育实践性问题研究——论幼儿社会教育的基本原则、途径与方法

分享

  • 摘要

    制度化的幼儿社会教育,一直游离于幼儿园之外,直到20世纪90年代,幼儿社会教育才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2001年我国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确定了社会教育在幼儿教育课程体系中的独立地位,从宏观政策上对于幼儿社会教育给予了制度上的支持和指导。近年来,社会领域课程开发与建设的研究渐趋兴起,但相对于其他领域的研究仍显得十分的薄弱,在研究的系统性上尚存在较大的欠缺。加强对幼儿社会领域教育的研究既是理论建设也是幼教实践的迫切要求。 基于此现状,本论文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幼儿社会教育的理论研究,进而用理论指导实践,提出专门针对社会领域的基本原则、途径与方法。 第一部分幼儿社会教育的概念与意义解读与界定幼儿社会教育的概念是进行社会教育研究的逻辑前提,本部分通过考察社会教育的百年概念演变历程、概念的多维角度论证及相关概念的辨析,阐明幼儿社会教育的内涵。进而,从两个方面论证幼儿社会教育的意义,即在横向上表现为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从纵向上表现为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部分幼儿社会教育的基本原理首先,论述幼儿社会教育的理论基础,在发展心理学、文化人类学和社会生态学的多学科视野下寻求幼儿社会教育的理论依据。由此,尝试提出并阐发幼儿社会学习的基本原理:观察学习、行动学习、体验学习和情境学习。社会学习原理无疑是幼儿社会教育基本规律的反映,并体现着对于幼儿社会教育实践的原理性要求。 第三部分幼儿社会教育的基本原则、途径与方法发挥理论研究对幼教实践的指导性,是本研究的基本宗旨。基于幼儿社会教育基本原理的构建,本部分的研究切入实践层面,进一步阐发幼儿社会教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幼儿社会教育的基本原则有生态化原则、渗透性原则、熏陶性原则、生活化原则、民族性原则和情感性原则。幼儿社会教育的基本途径一是幼儿园一日活动——教育活动,二是幼儿园文化——环境陶冶,三是幼儿的自我体验——自我教育。幼儿社会教育的基本方法主要有情境陶冶、角色扮演、移情训练、行为练习、积极强化和价值澄清等。

  • 作者

    韩云龙 

  • 学科专业

    学前教育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学位授予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 导师姓名

    丁海东

  • 学位年度

    2008

  • 语种

    chi

  • 分类号

    G613

  • 关键词

    幼儿教育  社会教育  教育实践  幼儿园 

  • 在线出版日期

    2008年09月24日

  • 参考文献

  • [1] 吴文菊.
  • [2] 蒋波.
  • [3] 李润洲.
  • [4] 郑三元,庞丽娟.
  • [5] 唐淑.
  • [6] 廖莉.
  • [7] 李莉.
  • [8] 吴达玲.
  • [9] 邹晓燕,陈巍.
  • [10] 于开莲.
  • [11] 杨卫卫. 张宗麟幼稚园社会课程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 2006
  • [12] 冯淑娟. 幼儿园利用社区资源进行社会领域教育的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 2007
  • [13] 廖莉. 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的现状研究. 华南师范大学, 2005
  • 相似文献 查看更多>>


      本文关键词:幼儿社会教育实践性问题研究——论幼儿社会教育的基本原则、途径与方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413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ejy/2413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3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