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香港及内地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比较与借鉴

发布时间:2014-07-24 10:57

  0 引言教育是民族之本。千百年来,教育的目的及使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但教育的最终目的一直没有改变,即培养完善的人才。这样一个目的清晰地表明我们在进行教育事业之时,不仅要教授科学技术知识,还要从人文方面给学生以熏陶。目前在我国内地的教育中,虽有不少呼声呼吁要重视人文教育,但是人文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还是不高。而在香港地区,自钱穆创办新亚学院弘扬人文文化以来,人文教育一直受到了各个学校的重视。即使是在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内,人文教育所占比重也较大。所以,本文将对比香港和内地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发展情况.以借鉴香港高职院校的发展经验。

 

  1 办学理念德国教育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文中曾提到:“今天我们关心科技人才的培养,但对此我们必须小心行事,因为我们为科技人才的匮乏而震惊,而其所造成的后果却变得模糊。培养出来的科技人员只是服务于某些目的的专业工人,他们并没有受到真正的教育。看到这样一段文字,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教育行为,而这种反思必须追溯到教育的理念目标上。我们对教育理念目标的追求不应当只停留在经验层次的具体目的上,而是要上升到哲学层次,教育应为“成人”的教育闭。有人会提出疑问,认为高职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有其特殊性,故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和教育目的应该注重实用性和专业性。这种考虑是合理的,但是却忽视了人文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不管何种教育,都应当回归到人,以“成人”为目标。所以,高职教育理念至关重要,必须从培养学生为某一项专业技能的工人向培养全面型具有专业技能的人才上转移。“全面型”就是要求我们的学生不仅要具备完全的工作能力,还要有在工作中学习的能力,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还必须要有诚实、负责任等良好的品质。

 

  1949年钱穆以人文主义教育为宗旨在香港创办了新亚书院,这一行为影响了其后香港高校的发展。

 

  自此,人文教育在香港的教育中一直占有一席之地。

 

  香港的高职院校发展情况与内地有一定的差别:除了其最着名的8所大学设有高职文凭的培养,还有一些专业的职业培训机构,如香港专业进修学校等也有高职文凭的专业。“八大”(8所本科大学)一直注重传统文化.这样附属于香港“八大”高职文凭培养就裨益良多。比如,香港中文大学迄今仍采用书院制度,学校也以“博闻强识”为校训,其下属的高职学院— — 香港中文大学专业进修学院也受其影响,重人文已成为其发展的一个传统。香港所有职业培养机构乃至于本科大学中,其中职业生涯指导都是其重点发展项目.以帮助学生更理性地思考、更合理地选择。在进行生涯指导时,学校不仅会请社会成功人士来进行讲座,还会组织学生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公司参观。这样的指导方式体现了香港高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我国内地的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还是为了培养  具有专业知识的技术型、操作性、管理型人才。我们要关注的是.培养出的这些人是否可以将其所学技能应用于对社会有益的地方。我们不想再看到类似“富士通跳楼”的事件发生,这需要我们加强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 不乐观的情况是现在人文教育在不少高职院校只是一句空VI号。比如,不少学校在安排学生暑期实习的时候,容易出现安排不当;和学生沟通不足;学生不满的局面。我们应当反思这种办学理念和教育目的,从人出发,给学生足够的关怀,特别是在就业方面给予学生相关指导与支持。

 

  理念决定着价值取向,高职院校要树立正确的理念,确定合适的办学目标,以人为本。人文教育不能再局限在传统的内容上,应当以学生的需求为基础,随着时代的需要调整我们的内容。

 

  2 师生素质在教育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要在高职院校中发展人文教育,不仅需要学校政策理念的支持,同时也需要教师及学生的配合。教师要在基础课教学中逐步渗透人文知识。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老师,特别是基础部的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

 

  而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要有接受包容的精神。

 

  不能功利主义.认为人文学科与自己就业关系不大,就敷衍了事,勉强应付。学生要认识到人文教育是对自身内在的一种升华。若是只注重技能。而忽视人文培养。这些学生最终就会和生产线上生产出的产品一样,是不会思考、不会面对各种情况的机器。

 

  香港的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主要以学士为主。学生需要通过香港高级程度会考才能报读高职院校的学位课程。从学历学位来看,他们并没有太多优势。

 

  但是.这些师生的人文素质都较好。香港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处。近百年来。香港人民在接纳西方新文化的同时,也很好地传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一些着名学者.如梁文道等也推动了整个香港社会人文教育的发展。香港高职院校的教师通常都会选择在工作中继续修读其他专业学位。而在香港高级程度会考中,中国语文和文化是学习中文至少6年的学生必须报考的科目。这一科目公布的参考篇章有《与青年谈中国文化》、《情与中国文化》、《传统科学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中国艺术的基本精神》、《中国的传统社会》、《人生的意义》等。也就是说,在现在香港各高职中的学生都阅读过这些书目。

 

  对比之下,中国内地高职院校对基础部文化课教师的培养力度还不够。内地的普通本科高校一般会分层次对教师进行培训,如从助教到骨干教师的培养。

 

  但是这些措施在大部分高职院校中的实施力度还不够。此外,内地应试教育的传统造成了老师在教学上、学生在学习中的功利主义,重技能而轻人文。内地高职院校的生源大多是在高考第4,5批中录取的,还有一部分学生来自于职高、中专和技校。这些学生在9年义务教育后就与普通高中的学生分流,进行专业技能的培养.有些学生甚至会反感、排斥人文学科,认为这些都是无用的,只是为了相关学分敷衍了事 。这些学生在个人素质方面是有所欠缺的。

 

  这就是为什么即使高职学生有一技之长,但仍不被社会看好的原因。我们的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需要的是有道德文化的人才。即使一个人有再好的技术,不能学以致用,不具有好的职业操守,那对整个社会也是没有任何益处的。

 

  对比内地和香港高职院校教师、学生素质.不难发现.内地高校在这方面还需要努力。最根本的是我们整个教育需要一定的改革,从根源上改变应试教育的方式,这样才能提高人文教育发展不优的局面。

 



本文编号:43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43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f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