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位的制度功能及其构建(2)

发布时间:2016-06-19 19:02

  本文关键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位的制度功能及其构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位的制度功能及其构建(2)

人气指数:点 发布时间:2015-11-10 10:54  来源:  作者:崔延强 吴叶林

 


  由此可见,学位在其诞生之时就已经与职业建立了不可割裂的联系。回溯其起源,职业性可以说是其基本属性,但专门的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的产生却是很晚近的事,中世纪大学的学位制度属性并未分化,学与术的属性是整体并存的。在学位制度发展史上,重"学"轻"术"的现象主要是从现代大学的诞生开始。在洪堡理念引领下,德国柏林大学成为现代大学之母,无论是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还是英国、日本以及我国大学的建立,大都以德国大学作为参照。洪堡时期德国古典大学观其核心是寂寞、自由、科学、修养,探索的是纯知识和科学,真理追求是大学的重要功能,现代学位制度也因此更加强调"探究的学术"并影响了世界,虽然各国学位制度都在改革,但纯学术性学位制度均是主体,较长历史时期,学位制度的职业属性均被遮蔽和掩盖。
  二、高等职业教育学位的制度功能
  学位是一种身份象征,向我们展示着个体所具有的知识、技能的类型与水平,是对个体智力资本的衡量和评估,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中唯一没有学位的教育形态,学位的长期缺位带来了较多的社会问题,如对学生就业、学历提升、社会地位的影响,对高职教育本身和国家技能人才培养的深层影响等。总体而言,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具有衔接、正名、导向和资本等四大功能。
  (一)衔接功能
  高职学位制度的构建其衔接价值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有利于促进层次衔接。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在校生人数规模庞大,根据纲要确定的目标我国2015年高职院校在校生将达到1390万人,由于学位的缺乏,大批毕业生将会在学历上止步于专科水平,从学位的本质内涵来看,学位是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学术水平的客观标志和凭证,由于得不到凭证,学生在继续深造与学历提升上就存在制度障碍。因此,建立高职教育学位制度有利于完善学位制度的层次体系,通过构建高职教育学位衔接已有的本科学士学位,打通纵向的人才培养通道,满足学生学历提升和知识学习的需求。其二,有利于促进类型衔接。菲利普o阿特巴赫指出,高等教育体系应该服务于不同的职业追求群体,以异质的功能发挥和不同类别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标准进行分类,各类分别进行层次划分,但他同时也提出有必要建立不同类别和不同层次之间的沟通渠道,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等教育识别系统。[5]我国高等教育形态多样,但总体来看,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尚未建立,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很难横向跨人另一教育系统,这实际上是人为制造了制度障碍,而这其中学位制度的断裂是重要因素。如,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专业学位教育之间存在鸿沟,究其原因,高职教育学历层次较低,学位制度缺乏是根本,难以找到有效的、对等的、客观的转换标准。其三,有利于推动国际衔接。从全球范围来看,各国大都构建起了专门的职业教育学位制度,职业技术人才与学术型、专业型人才具有同等的地位,均能够找到对应的文凭设计,如英国职业教育基础学位,美国社区学院副学士学位,日本的准学士学位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如果要与国际衔接,就有必要建立相应的可以转换的资格认证标准,而与国际接轨的学位制度则是重要突破口。
  (二)正名功能
  作为一种身份符号,学位表征着个体智力资本的层次与类型,是能力、知识水平的制度化象征,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的缺位对于我国大量同样接受高等教育的高职毕业生而言是一种不公正的制度供给,没有学位意味着不能接受社会的普遍认可,"学位是认可培训体系与标准最重要的形式,从根本上影响着培养目标与方法的合法性。如果不能给一类培养以相应的学位,这类培养就很难生存下来,更谈不上健康发展。"[6]由此而言,高职教育如果要获得健康发展就必须展开与普通教育等值的学位制度建设,这是正名的关键环节。《论语》有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我国传统文化心理和价值观直到今天仍然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与公共选择,儒家正名思想与当前职业教育身份地位的尴尬境遇是直接相关的。基于此,高职学位制度的构建其正名意义有两点。其一,正名后的职业教育形式和毕业生均能更好地得到社会的承认,在法律上与普通教育地位相同,平等参与劳动力市场竞争,转变公众对职业教育的传统观点;其二,高职教育学位制度的构建搭起了学位转换的平台,有助于衔接更高学位层级,培养和造就大量高端应用型人才,这种衔接其实也是更深层次的正名,进而吸引更多优秀青年学子参与职业技能学习与训练。
  (三)导向功能
  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的构建具有显著的导向功能。从宏观导向看,传统教育价值理念普遍以学问探究为主,重"学"轻"术",人们对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然而随着学位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纵横路径逐渐畅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地位逐渐平等,加之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教育所具有的适应性强、周期短、效益明显等特点,必然在实践中促使家庭与学生重新调整传统的教育观念与价值取向,从而在客观上促进人才培养的分流,换言之,人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系统,,追求学术学位,而是走向多元;从微观来看,学位制度的设计是伴随学位授予标准的,因此,在质量建设上同样具有导向性,尤其是学位授予标准可以明确高职教育学生培养的规格和类型,明确学位授予条件,对高职院校办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均有规范导向价值。高职毕业生要想获得学位就必须按照规定完成教学计划,通过相应的考试和进行毕业设计,从而达到能力要求。克拉克o科尔提出"在某种意义上,学位就是红绿灯,使得学生的车流通过高等教育的各个阶段。从副学士到博士学位,各级学位都起着测量和奖励学习成绩的作用,它们影响着录取政策、课程内容和年轻人在大学中的学习期限。"[7]

  常州前堂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旗下品牌--中国期刊库(),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论文发表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发表论文,寻求论文发表代理,快速发表论文,发表论文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论文发表/国家级论文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医学论文发表/职称论文发表。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在线咨询:

论文投稿

913775405、

论文投稿

867306987
 在线咨询:

论文投稿

646779424、

论文投稿

271374912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论文发表,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论文发表网站无关。论文发表,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论文发表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文关键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位的制度功能及其构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91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591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f9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