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保险论文 >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发布时间:2015-03-11 08:26

徐淑娟 中国农业银行黑龙江省分行营业部特殊资产经营部

摘要:本文从宏观层面研究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阐述了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和信贷风险管理的内涵,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风险管理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和信贷风险管理的内涵

信贷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因受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贷款无法按期收回本息而使商业银行遭受资金损失的可能性。贷款风险与贷款损失又是有区别的两个概念,贷款的风险既有可能引起贷款损失,也有可能不引起贷款损失或者获得额外收益,这也为商业银行进行信贷风险管理提供了前提。

信贷风险管理包括微观层次和宏观层次两种解释。微观层次的信贷风险管理,是指对某一笔贷款或对某一客户贷款的风险进行管理,即通过建立一系列非常具体的贷款操作制度等手段,对贷款的各个环节的风险进行预防、评估、回避、分散或转移,其中既包括贷前对客户及贷款项目本身的多方面审查评估,也包括贷后对客户及贷款项目的跟踪监督等。而宏观层次的信贷风险管理,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方面的一些大的方针政策、组织形式和方法制度等。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二)信贷风险量化管理落后

(三)信贷风险控制的手段不健全

三是由于国内市场不健全,抵押物的处理难以实施。抵押或担保贷款虽然在贷款中起到了一定的防范和转移风险的功效,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这种效果并未能尽如人意。

(四)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

三、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建设有利的的风险管理文化

首先,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树立长短期目标相互协调、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在强调追求效益最大化时,要冠以“ 质量 ”二字,即追求有质量的效益最大化。如果发展不讲质量,急功近利而自损长期盈利能力,发展就等于零。其次,构建全员的、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一方面,要坚持不懈地深入开展风险管理教育,着力推动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的风险管理理念、意识和作风实现根本性转变,进一步提高全体员工对加强风险管理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自觉地把风险防范与控制这一关乎银行生存与发展的大事与个人的工作和责任紧密联系起来。另一方面,要以国外先进银行为标准,着力实现风险管理体系、机制和制度建设的根本性转变,使全体员工在从事业务活动时遵守统一的行为规范,并力求所有存在操作风险的单位员工都了解本行的风险管理制度,对风险的敏感程度、承受水平、控制手段有足够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构建成全行齐抓共管的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

(二)提高和完善决策支持及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加强信息技术在银行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是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实现风险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方法。首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处理和通讯技术,使信息系统覆盖银行所有的业务经营和管理领域,并通过建立适宜的组织架构、完善的工作制度和充足的交流渠道,促进信息的充分流动,使银行能利用风险管理技术来识别、控制和分散风险,提高整体赢利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二要在信息整合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决策支持系统,使各项决策和业务经营活动建立在充分的信息支持的基础上,加强决策和经营管理活动的针对性和主动性,及时协调解决内部控制中的问题,有效防范和控制业务风险;三要充分利用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通过对数据仓库技术、在线联机分析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数据抽取、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银行管理的手段,实现基于各业务系统和管理系统之上的全方位多视角的分析金融风险、辅助决策的银行管理。要利用信息技术逐步实现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内控机制与信息流程的优化组合,实现在数据集中基础上的深层次的数据应用,以全面提高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水平。

(三)建立全方位的风险管理体系

要健立全方位的风险管理体系要从三个层面进行调整: ⑴ 要逐步建立完善的,由总行一级风险控制委员会垂直领导下的风险管理体制,形成具有独立性、全面和全方位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⑵ 在风险管理的执行层面,要改变行政管理模式。逐步实现风险管理横向延伸、纵向管理,在矩阵式管理的基础上实现管理过程的扁平化。 ⑶ 要建立以业务流程为中心的管理体制来取代以往商业银行内部条条框框的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以战略业务体为中心的风险管理体制,以逐步实现在各业务部门分别设置“风险管理窗口”,从而传递和执行风险管理政策。

(四)转变风险管理的内容及方法

要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模式,提高风险管理效率,就必须在风险管理上实现以下转变与突破:在风险管理内容方面,要由单一信用风险管理向信用、市场、操作等多种类型、综合型风险管理转变;由局部风险管理向全面风险管理转变。在风险管理方法方面,要由经验型管理向定量分析等预测型管理转变;要由事后补救型管理向事前预防型管理与事后补救型管理并重、突出事前预防型管理转变;由末端治理型管理为主向源头控制型管理与末端治理型管理相结合转变;由风险静态评估向动态评估转变;由风险一次性控制向连续性、不间断控制转变。在风险管理制度上,要由重制度建设、轻执行落实向制度建设与执行落实并重,,突出执行落实转变。在风险管理机制上,要由惩戒功能为主向惩戒功能与激励功能并重转变。

(五)提高对信用风险的控制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仍然是信用风险,在银行风险管理中,要对执行贷款尽职调查、审查,建立贷审会审议、审批相分离的制度,真正建立起贷款各岗位间分工明确、职责清晰、责权分明和相互制衡的信贷决策体系。要借鉴国内外先进银行的经验,建立以风险预警、风险控制为核心的贷后管理机制,要通过授信信息系统等途径,动态监控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和内部管理情况的变化。另外,对企业与银行交易方面的情况也要动态监控以便从中发现风险预警信号,并及时反馈给经营部门;最后,有效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是完善信贷内控机制和提高风险管理的保证,关键是要建立有章必循、违章必究的长效机制。因此,必须强化管理责任,要建立严格的责任定性、考核定量的管理考评制度和有关风险控制奖惩制度。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170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170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d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