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保险论文 >

估算我国金融机构影子银行业务规模及其影响

发布时间:2015-03-11 08:21

北京化工大学

关键词:影子银行业务 风险 规模

引言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影子银行因其金融脆弱性特征在繁荣金融市场的同时,也增加了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在我国,金融机构的发展和形态不同于国外,更合适的称呼应是“影子银行业务”。因此,本文试图以影子银行业务的口径来估算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及其影响。

一、影子银行业务的内涵

“ 影子银行”(Shadow Banking)这一新名词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麦卡利(Mc Culley)提出。根据金融稳定理事会的观点,影子银行是指行使银行功能却不受银行监管或者少收银行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1]

我国商业银行不断发展表外业务,推出理财产品、信贷资产转让、同业拆借等业务来提升金融体系效益。包括承诺、担保、金融衍生工具、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等。其中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是指未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债权性资产,包括但不限于信贷资产、信托贷款、委托债权、承兑汇票、信用证、应收账款、各类受(收)益权、带回购条款的股权性融资等。[2]这样,因其或有负债的特性而具有更大的风险。另外银行越来越多的资产是由非传统的信贷方式提供的,也因其或有负债的特性,存在很大的信用风险。因此,我们暂且称这两部分为“影子银行业务”,也在本文主要研究其“影子特性”。

二、影子银行业务的规模估算

按照金融稳定理事会的定义,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本文借鉴李建军(2010) 的根据2013424日银监会发布的2012年年报,信托公司、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货币经纪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五类非银行金融机构不属于影子银行。[3]因此,为了避免重复计算,我们在估算影子银行业务的时候采用减法运算。按照“区格于正规信贷业务的其他债务融资方式”这一定义口径,我们可以这样计算:其他存款性公司总资产(PT)减去对企业和居民部门的债权(AREn)、储备资产(PRe)、对政府和央行的债权(ARGov)、国外资产(PF)以及其他资产(PO)。得到银行通过非传统信贷方式投放的信用,另外,加上理财产品和私人部门直接持有信托、债券(PP),以及民间借贷(HP),就得到了中国式影子银行业务的规模。

Shadbank=PT-AREn-PRe-ARGov-PF-PO+ PP+ HP

根据惠誉提供的调查报告,私人部门直接持有信托、债券规模约在13万亿元,另据央行的调查,截止2012年底,我国民间借贷规模约在3.5万亿元。按照前文的介绍,我们采用利润表法计算影子银行的规模,如下表:

1 影子银行业务规模表                单位:万亿元

其他存款性公司总资产(PT

133.69

减:对企业和居民部门的债权(AREn

69.43

19.71

  6.88

2.88

6.02

银行非传统方式信用量

28.77

加:私人部门直接持有信托、债券(PP

 13

  3.5

中国式影子银行业务规模(Shadbank

45.27

据上表,利用央行公布的数据,截止至201212月,中国影子银行是业务的规模据估算约在45.27万亿元左右。下面,,我们运用上述方法,对2006年到2013年的影子银行业务规模进行趋势运算。鉴于数据的可得性已经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考量,我们用一般意义上的银行通过非传统方式的信贷规模来代替本文中所介绍的影子银行业务规模,通过这种转化,我们可以大致看出我国体系内银行的影子业务发展趋势。

我国银行通过非传统的信贷方式的规模增长趋势,2005年非传统信贷规模只有4.43万亿元,但是到2012年底,其规模已经达到28.77万亿元。非传统信贷规模平均增长率基本都在25%上下,特别是2011年增长势头迅猛,达到38.72%

三、影子银行业务的监管建议

首先,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应该和理财产品所得资金的投资资产相对应,确保投资资产清晰明确。也能对每个理财投资产品单独进行账务处理,使得每一个理财产品都能够有财务报告。这样在监管的层面做到清晰明了、易于管理。

其次,理财产品的投资人应该能够通过一定的正规渠道了解到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情况,在理财产品投资人的投资期间,发生非标准化的债权资产发生重大变更或者风险状况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的,应该以一定的形式在规定时间内向投资人披露。

再次,在对待理财产品的资产投资时,商业银行应比照其自身的自营贷款管理流程,进行投资前的尽职调查、信用调查已经投资后的风险管理。有效规避理财产品的流动性短缺带来的问题。

参考文献:

国际金融研究,20121

江海学刊,20093

金融研究,20104



本文编号:170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170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4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