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思想论文 >

马克思货币哲学视阈下现代社会关系物化分析

发布时间:2021-12-18 12:26
  货币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体现,折射出现代生活世界中物化的效应。这种物化促使社会关系脱域平衡化,规范了商品交换中的平等关系,巩固了生产消费中的依赖关系;但符号化的社会关系又背离人自身的存在方式和价值旨归,使得人的类本质自我异化、软硬实力的比重偏颇、导致拜金主义的生产模式、低俗化人际交往关系。故应当运用马克思主义货币哲学思想,反思现实生活世界颠倒的价值秩序,剖析人们在"工具主义"环境中的生存状态,凸显人的价值,认清货币职能的界限,增强文化软实力,冲出社会关系物化的牢笼。 

【文章来源】:大庆社会科学. 2019,(04)

【文章页数】:6 页

【文章目录】:
一、社会关系物化的理论逻辑
二、社会关系物化的利弊分析
    (一)物化的关系催生社会的有益性变革
        1. 货币促使社会关系脱域平衡化。
        2. 货币规范了商品交换中的平等关系。
        3. 货币巩固了消费市场中的依赖关系。
    (二)物化的社会关系带来的弊端
        1. 货币是人的类本质的自我异化。
        2. 货币导致拜金主义的生产模式。
        3. 货币使软硬实力的比重偏颇。
        4. 货币低俗化人际交往关系。
三、冲出社会关系物化的牢笼
    (一)凸显人的类本质价值,促使经济生产良性循环
    (二)认清货币职能的界限,严打功利腐败主义行为
    (三)竭力增强文化软实力,重视金钱意识教育
四、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货币与现代个体风格的塑造——从马克思经济哲学的观点看[J]. 陈飞.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5)
[2]从个人到社会的演进逻辑——以《精神现象学》中的“物象本身”概念为核心[J]. 韩立新.  哲学动态. 2012(10)
[3]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致思取向[J]. 李春火.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06(00)
[4]货币:“社会关系的物化”及其现代性意义——对马克思《1857-1858经济学手稿》的解读[J]. 范晓丽.  兰州学刊. 2006(02)



本文编号:35423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jsxs/35423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b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