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期货论文 >

我国股票市场周期性行业动量效应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1 18:46

  本文关键词:我国股票市场周期性行业动量效应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动量效应 行为金融学 超额收益 周期性行业


【摘要】:目前主流的经济学研究都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假设,即理性经济人假设(hypothesis of rational man);应该说这个假设是整个主流经济学的基石。在理性经济人假设这块基石上,尤金法玛,史蒂芬罗斯等大师建立起现代金融学的支柱,主要包括资产组合理论和资产定价模型(CAPM),有效市场理论(Eugene Fama), BS期权定价理论,套利定价理论(Stephen A. Ross)。而其中有效市场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理论更是目前对股票市场进行各种研究的基础。毫无疑问,在对股票市场的理论研究中这两大支柱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这两大支柱本身的牢固性正受到质疑。 按照有效市场理论,股票价格已经包含了市场所有的信息,也就是说无论投资者采取怎样的投资策略都不会获得超额的收益。但是动量效应在美国股市被发现对有效市场理论提出了有力的挑战。投资者只需根据股票的股价信息,买入前期表现较好的股票同时卖出前期表现低迷的股票,从而获得超额的收益。 那么中国的股票市场是否同样存在着动量效应呢?对于这一问题,学术界并没有一致的答案。有些学者认为中国的股票市场上不存在动量效应,如王永宏,赵学军;也有学者认为中国的股票市场上存在动量效应,如周琳杰;还有学者认为中国的股票市场上存在动量效应,但不明显。可能由于使用的数据及使用的研究方法存在着差异,不同学者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但是,中国的股票市场上存在着明显的“追涨杀跌”以及“强者恒强”的现象这一事实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 而在国内对股票市场动量效应的研究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将整个A股,中小板或者创业板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研究对象为该板块中的个股。虽然这样研究能够对整个中国股市动量效应的存在性进行研究,但没有考虑到每个行业都有自身的行业特征,不同的特征可能导致不同行业的动量效应存在着差别。比如周期性行业和非周期性行业:周期性行业与经济大环境紧密相关,经济大环境对周期性行业的影响也远大于对非周期性行业的影响,所以周期性行业的公司业绩波动性较大,这就导致周期性行业股票的走势也更容易出现短期内的暴涨暴跌,而非周期性行业股票走势会比较平稳。另一类是从行业的角度来进行研究,以中国股市的一级行业为研究对象,优点在于能够辨别不同行业动量效应的不同表现,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只是将每个行业作为一个整体,以该行业的行业指数为该行业的代表,而在中国不同的对行业进行划分的标准中最多的也才分为二十几个行业,这就在成了研究样本过少。 本文弥补了前两种研究方式的不足,不仅选取了不同的行业(银行、电力、煤炭、钢铁、有色金属、房地产、石油、化工9个行业),另外在这些行业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个股共计110只作为研究对象。样本区间的选取方面,本文选择从2006年初到2012年底这个区间,共计356周。并且以GDP增长率的走势为标准将这7年分为了两个上升区间以下降区间,以便分别研究周期性行业在不同的经济大环境下是否存在动量效应;如果存在那么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动量效应的显著性是否有差别。研究得出的结论应该是较有说服力的。在形成期和持有期的选择方面,选择1、2、3、6、8和12周作为时间段,共计36种组合。组合的构造采用重叠抽样的方法,有助于扩大样本空间,提高统计上的可信度。具体的数据来自深圳市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数据库(CSMAR)。 整个的实证检验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取2006年初开始到2009年第一季度进行实证检验,将这个阶段作为第一个研究周期。第二个部分取2006年初到2007年底的数据进行检验,这个阶段是整个经济大环境上升阶段。第三个部分取2007年底到2009年第一季度的数据进行检验,这个阶段是整个经济大环境下跌阶段。第四部分研究取2009年第二季度到2012年底进行实证检验,将这个阶段作为第二个研究周期。第五个部分取2009年第二季度到2010年第一季度的数据进行检验,这个阶段是整个经济大环境上升阶段。第六个部分取2010年第二季度到2012年底的数据进行检验,这个阶段是整个经济大环境下跌阶段。通过分别对六个部分的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的一些结论:在整两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内,我国股票市场上的周期性行业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在本文所选取的六个时间长度组成的三十六中组合中动量效应相对于反转效应来说更加明显,更多的表现出来的“强者恒强”的规律。在经济大环境上升阶段,周期性行业的动量效应表现得更加明显,表现出强烈的动量效应。在经济大环境下降阶段,周期性行业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动量效应,同时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反转效应。这也就意味着投资者在宏观经济上升时,会非常热衷追涨于被爆炒的股票,再加上周期性行业的股票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波动,这就更引诱投资者去追捧前期表现较好的股票;然而,当经济开始减速或者下滑时,投资者的行为会变得很谨慎,即使手中持有前期表现较好的股票也会尽快将其卖出,这就导致经济下降阶段的动量效应变得不如牛市阶段那么显著。总的来说动量效应的显著程度与形成期和持有期先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再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随着形成期增加,动量效应开始变得显著,一般在形成期为六周和八周时最为显著。随着形成期时间长度的继续增加,动量效应逐渐消失,开始出现反转效应。从持有期来看,在超短的持有期内会出现反转效应,随着持有期时间的增长,动量效应变得越来越明显;在持有期时间进一步增长之后动量效应开始变为反转效应。 以上现象的出现与中国股票市场自身的一些特征是相关的。这些特征主要包括新兴市场特征,政策市特征,投资者特征,信息不对称特征等。尤其是政策市特征和投资者特征与动量效应的形成密不可分;从政策市特征来说,中国股票市场的建立是政府为解决国企业融资的问题而建立的,从建立之初就有浓重的政府色彩。通俗的来说在这场游戏中政府既扮演着裁判员又扮演者运动员。而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变迁基本都是靠政府来驱动。这导致公平原则受到质疑,监管力度大打折扣;政府对股票市场的直接干预,会对股票市场的波动性造成显著的影响。政策消息往往影响股票市场众多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都对政策密切关注,将政策作为影响股市最重要的因素。从投资者特性来说,机构投资者拥有专业的投资管理能力,畅通的信息来源渠道,规范的投资行为。这些都使机构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定时更加理性。而个人投资者多数是将股票投资中作为副业或者业余爱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搜集信息,分析信息。他们更关注股票价格本身的变动,而不是这种变动背后的原因,在看到股价迅速上升时立马跟进,在股票价格大幅下跌时又恐慌性的抛售。其投资行为往往是非理性的。对政策信息的过分关注,以及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投资行为方式的差别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因素引起了我国股票市场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 出于本人自身的研究水平和论文研究时间的限制,本文也有众多的不足之处。首先是研究的时间区间选取方面,选取的是2006-2012年,这个区间只有短短的356周时间。其次是在形成期和持有期的选区方面,选取了1、2、3、6、8和12周六个时间段,对于长期内动量效应是否存在没有做出研究。第三,构建组合时需要做多赢家组合做空输家组合,而中国股市的做空机制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第四,实证检验的过程中未考虑交易成本的影响。将来的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将交易成本和做空机制考虑在内,使研究结论与现实情况更加符合;扩大研究的样本区间,在持有期和形成期的时间选取上加入中长期的时间段,扩大样本量,兼顾对长期动量效应的研究。
【关键词】:动量效应 行为金融学 超额收益 周期性行业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24;F832.51
【目录】:
  • 摘要4-8
  • Abstract8-14
  • 1. 引言14-19
  • 1.1 问题的提出14-16
  • 1.1.1 研究背景14-16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6
  • 1.2 研究思路16-17
  • 1.3 结构安排17-19
  • 2. 相关理论及概念19-26
  • 2.1 现代金融理论概要19-20
  • 2.1.1 有效市场理论19-20
  • 2.1.2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20
  • 2.2 动量效应20-21
  • 2.2.1 动量效应20-21
  • 2.2.2 动量投资策略21
  • 2.3 经济周期划分21-24
  • 2.4 周期性行业24-26
  • 3. 文献综述26-37
  • 3.1 国外研究26-29
  • 3.2 国内研究29-33
  • 3.3 对动量效应的解释33-37
  • 3.3.1 传统金融学解释33-34
  • 3.3.2 行为金融学解释34-37
  • 4. 周期性行业动量效应实证分析37-62
  • 4.1 研究样本的选择37-39
  • 4.1.1 股票的选择37-38
  • 4.1.2 样本区间的选择38-39
  • 4.1.3 单位的选择39
  • 4.2 研究方法39-40
  • 4.2.1 权重的确定39
  • 4.2.2 抽样方法39-40
  • 4.3 全样本阶段(一)40-45
  • 4.4 经济上升阶段(一)45-49
  • 4.5 经济下降阶段(一)49-51
  • 4.6 全样本阶段(二)51-54
  • 4.7 经济上升阶段(二)54-57
  • 4.8 经济下降阶段(二)57-60
  • 4.9 本章小结60-62
  • 5. 动量效应成因解释62-75
  • 5.1 我国股票市场特征分析62-68
  • 5.1.1 新兴市场特征62
  • 5.1.2 国有背景明显62-64
  • 5.1.3 政策市特征64-65
  • 5.1.4 投资者特征65-68
  • 5.1.5 信息不对称68
  • 5.2 动量效应成因分析68-75
  • 5.2.1 政策市角度解释68-70
  • 5.2.2 噪声交易角度解释70-71
  • 5.2.3 基于反应不足模型的解释71-72
  • 5.2.4 基于信息投资者模型的解释72-73
  • 5.2.5 基于统一理论模型的解释73-75
  • 6. 总结75-78
  • 6.1 结论75-76
  • 6.2 本文特点76-77
  • 6.3 不足与未来的研究方向77-78
  • 参考文献78-80
  • 附录80-82
  • 致谢8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松立,唐旭;中国股市动量策略和反向策略投资绩效之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05年01期

2 陈乔,汪_";我国股市的惯性效应:一个基于行业组合的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03年12期

3 徐信忠;郑纯毅;;中国股票市场动量效应成因分析[J];经济科学;2006年01期

4 杜敏杰,林寅;行业动量赢利性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01期

5 王永宏,赵学军;中国股市“惯性策略”和“反转策略”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1年06期

6 鲁臻;邹恒甫;;中国股市的惯性与反转效应研究[J];经济研究;2007年09期

7 张人骥,朱平方,王怀芳;上海证券市场过度反应的实证检验[J];经济研究;1998年05期

8 沈艺峰,吴世农;我国证券市场过度反应了吗?[J];经济研究;1999年02期

9 刘博;皮天雷;;惯性策略和反转策略:来自中国沪深A股市场的新证据[J];金融研究;2007年08期

10 邹昊平,唐利民,袁国良;政策性因素对中国股市的影响:政府与股市投资者的博弈分析[J];世界经济;2000年11期



本文编号:8962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ihuoqq/8962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7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