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资本论文 >

关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问题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5-02-19 22:06

梁亚会 南京农业大学

摘要:随着知识产权对企业和社会的作用日益增大,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将成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手段,它有利于把更多的资金吸引到支持自主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域和行业中来。但是目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还面临着各种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推进知识产权融资的良好发展对于全面推动我国经济的健康增长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参阅各种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目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知识产权; 质押融资; 问题与对策

一、引言

当前我们已迈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知识产权对企业和社会的作用日益增大,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将成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手段。它有利于把更多的资金吸引到支持自主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领域和行业中来,实现金融改革与科技创新的良性互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直接提供有效的金融支持。但是,由于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本身的局限性和现行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地方政策的制约,企业利用知识产权质押担保、融资,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政府银行的支持以更好的发展。

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现状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问题的研究是随着对技术资产的深入研究发展起来的,相对与固定资产而言,对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问题的研究比较薄弱。这一问题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人们对知识产权的认识开始到人们利用知识产权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

(一)国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现状

美国通过签署《统一商法典》规定的融资声明公示质押版权、专利、商标和商业秘密上的担保权益,以保护债权人的担保权益。特别的是,美国设有硅谷银行,专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贷款等金融支持,这个银行不能和其他商业银行实施统一的管理模式,要建立自己独立的信贷管理制度。韩国知识产权担保权益通常会通过与韩国知识产权局签署的执行合同被记录在注册专利或商标中。

总体上,虽然主要国家立法都在动产担保的相关规定中涉及到知识产权质押问题,但目前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尚未作为一种普遍的担保方式引起关注,国际上所谓的知识产权融资大都是指质押以外的其它方式,纯粹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并不多见,而且也未设立单独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品种。

(二)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现状

从目前我国各地的举措来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可以粗略地归结为三种模式:一是社会商业主体自发形成的、以市场为导向的责权利体系,可被称之为市场主导型体系;二是政府有关部门或政府委托机构充当着实质性的重要角色、社会商业主体被动参与其中所形成的权责体系,可被称为政府主导型体系;三是中间道路,,既不能成为市场主导型体系,又不愿成为政府主导型体系,希望走介于两者之间的第三条道路。

   业内人士认为,银行做中小企业业务,最大的问题关键在于:供给需求方的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不知道银行有该产品、银行也找不到有需求的客户——这需要政府发挥一定的作用,整合各方利益需求,帮助社会构筑流畅的知识产权质押工作体系,降低各方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也需适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履行监督管理职能,规范市场交易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三、我国知识产权融资发展对策

为促进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的良好发展,各个专家学者在参考国外模式与实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立为服务知识产权融资的金融机构

为了更好地扶持知识产权融资,国家应该出资建立专门从事知识产权融资的金融机构,特别可以考虑由财政部出资,专门建立一个分支机构遍布全国的科技银行,同时大力支持成立知识产权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方式。从自身角度来看,科技型企业之间也可以通过成立信用互助协会,由协会会员共同出资组建互助担保基金,以该基金为担保来降低银行贷款风险,帮助企业解决信贷缺口。

(二)建立为服务知识产权融资的保险机构

仿照出口保险的做法,由政府财政出资建立专门为知识产权融资的科技保险公司,在企业申请知识产权融资前,为知识产权信贷融资提供保险服务,由地方财政给予相应风险补贴,容易实现企业知识产权融资目标。

(三)完善现有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和法律制度

整合相关社会资源,在已有的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基础上,完善现有知识产权交易平台,降低知识产权交易成本,实现知识产权的价值转化。同时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融资法律制度。目前我国的法律制度与知识产权融资存在着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应积极借鉴欧洲各国的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实际,建立高效、安全、规范的融资规则,对相关法律和制度进行调整,尽快为知识产权融资提供制度保障,以保证知识产权融资行为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1]汪广翠.关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若干思考[J].新学术,2009,01:200-202.

[2]宋伟,胡海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分散机制研究[J].知识产权,2009,04:73-77.

[3]李龙.日本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评估[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79-85+99.

[4]彭湘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理论发展、实践与借鉴[J].中国金融,2007,05:23-24.

[5]张卫,罗彩云.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若干问题研究[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5:210-214.

[6]宋伟,孙玉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若干问题探析[J].科技与管理,2007,05:61-63.

[7]黎四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障碍及其克服[J].理论探索,2008,04:139-142.



本文编号:155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155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28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