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资本论文 >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投资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5-02-19 22:01

刁清华  东北财经大学投资工程管理学院

摘要:十八大报告提出,城镇化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新型城镇化将会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动力。在新形势下,把握好新型城镇化建设对经济的影响、明确未来投资的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建设  投资  结构转型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2012年年底,以新型城镇化为主题的改革之音逐渐高亢。从十八大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新型城镇化被多次强调,并得到了重点部署。种种迹象显示,下一个十年,城镇化将是中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实现结构转型的重要动力和突破口,是撬动中国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支点。

(二)研究意义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顺应世界各国实现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加快实现我国现代化的理性选择,也是自觉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建设经济强国的必由之路。

    投资,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浪潮中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因此,看清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发展对投资的导向作用,不仅有利于投资者把握未来趋势、明确投资方向、科学理性投资,而且从宏观角度而言,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获取最大效益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城镇化建设现状及问题

(一)我国城镇化建设现状

城镇化建设一直是我国21世纪的重要发展战略目标之一,自2002年以来,中国城镇化率以每年1.35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到2011年,城镇化率达到了51.27%,全国共有657个设市城市,19683个建制镇;全国有30个城市的常住人口超过800万人,其中超过1000万人口的城市有13个。

城镇化发展的成果不仅在速度和数量上得以体现,全面医保体系初步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实现全面覆盖、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开展等等告诉我们,城镇化建设在质量方面也有诸多进步。

(二)我国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城镇化建设并非是在一张白纸上绘就蓝图,我们在取得了辉煌的发展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中国过去的城镇化建设将大部分资金被投入到城市化建设中,而以农村建设发展为主体的城镇化建设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投资支持。

2.忽视环境资源保护,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城镇建设滞后于工业发展,各种污染的处理能力不能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使得城市环境日益恶化。

3.投资以政府为主体,且供给方式单一。

政府作为城镇化建设的投资主体,其财力有限,城镇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单纯靠政府投资无疑是不行的。此外,政府投资还具有效率低、供给方式单一的缺点。

三、我国城镇化建设对投资的影响

快速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据估计,城市化过程中每增加一个城市的新移民,大约可以带动该城市增加10万元左右的投资,带来城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投资的扩大。

1.新型城镇化促进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居民消费结构转变。

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 23979元,农村人均收入为 9833 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15161,农村人均5211元。若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更多的农村居民变为“城里人”,他们的消费支出将大幅增加,国内内需亦将得到极大的提振。

2.中小城镇将成为未来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发展对象,投资方向发生变化。

中国的城镇化要重点发展小型城镇,因为小城镇在为农村提供劳动力转移、人口转移、产业升级的空间载体的同时,还在发展过程中融入了生态环保、低碳节能、循环经济等现代元素,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新型城镇化建设将刺激对基础设施的需求。

基建膨胀经合组织(OECD)报告称,,到2030 年,中国正在迅速增加的城市人口将会再增加3亿,这将给中国的基建行业带来发展的春天。其中,地方政府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天然气管网、城市排水系统、智慧城市等方面的投资有望加大。

4.新型城镇化追求和谐、集约式的发展,对节能环保提出了较高要求。

以往的城镇化建设以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为代价,借鉴以往发展的经验教训,新型城镇化更强调科学的发展方式,因此节能环保成为城镇化过程中的投资主线。其中,绿色节能照明、城市污水处理、节能建材等行业,将显著受益于新型城镇化的推进。

5.新型城镇化着力解决“住房难”问题,给房地产业带来影响。

十二五期间我国要建住宅6500万套,其中保障房有3500万套。此外,产业结构调整能够促进商业地产、旅游地产、产业地产等的发展,老年的住房问题也要关注。综合考虑所有因素,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的驱动下,中国的房地产发展前景看好。

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的矛盾和问题非常突出。而资金的支持是城镇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对我国城镇化战略进行调整和优化的同时,要合理引导投资方向,顺利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

(一)保证城镇化的质量和效益

新型城镇化侧重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具体要做到:

推动和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积极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解决半城镇化问题;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提高城镇综合管理服务水平,增强城镇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要适应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加强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完善评价体系,将城镇化建设成果纳入政绩考核、督查范围。

(二)尽量降低城镇化门槛

这主要为了改变城镇化滞后、半城镇化和贵族化城镇化的状况。

首先应该建立公平公正的农民工落户条件,使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转化为城市人口。其次要坚持对房地产业的调控。通过抑制高房价来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同时还要积极完善多层次、多元化的住房保障体系。

(三)建设包容性和和谐式的新型城镇

新型城镇化建设强调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的均衡统一,看重其发展的包容性和协调性。

制度是社会发展和运行的重要基础,因此要逐步消除不利于包容性发展的排斥性制度体系,促进农民工等城镇外来人口更好的融入城市。此外,扩大城市规模也是建设包容性和和谐式城镇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陈伟.抓住城镇化中的投资良机.钱经,2013(3)

A04   

[3]牛文元.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2010.科学出版社,20105

[4]杨森.新型城镇化的新投资机会.观点·关注 Attention,20131

[5]杨阳.2013投资主题:新型城镇化.股市动态分析,2012(52)



本文编号:155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155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2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