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资本论文 >

浅析杠杆收购在我国发展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发布时间:2015-03-01 20:38

摘要:杠杆收购的实质在于举债收购,即通过向银行或投资者融资借款来对目标企业进行收购,并以所收购、重组的企业未来的利润和现金流偿还负债的公司并购方式。它可以使得有效率的小企业能够利用这种手段实现对大企业的兼并,产生“蛇吞象”效应。本文主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阐述了我国发展杠杆收购的必然性与可行性。

企业并购活动是搞活企业、盘活资产的重要途径,随着并购数量的增加和并购金额的增大,已有的并购融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需要,拓展新的并购融资渠道是推进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在此情况下,杠杆收购的融资方式就成为我国企业并购市场待开拓的新的融资方式。

一、杠杆收购的概念

二、杠杆收购在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

1、大型企业走跨国经营的需要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与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增多。但是,当前国内大型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时依然存在规模过小的问题。企业规模偏小和由此带来的全球市场率偏低, 从一定意义上讲决定了我国企业的生死存亡。这种实力与规模的差距单靠内部积累是难以弥补的。利用跨国并购, 恰好可以实现企业规模成倍增长 。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为国内大型企业创造了良好的时机, 一方面美国等一些国家货币相继贬值, 人民币购买力增强, 另一方面由于经济萧条, 股市低迷,一些拥有坚强管理核心, 长期负债不多, 市场占有率高, 现金流量稳定, 且实际价值高于帐面价值的公司便成为理想的收购对象。同时, 国内大型企业也可利用国外企业资产调整出售某些部门之机, 适当收购一些产业,以实现跨国经营与规模经济。但是,由于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自身的资本积累较低,单纯依靠企业自有资金实现高速扩张是很困难的。从经济发展的规律看,资本的集中远远快于自身的积累。因此,企业必然投向金融机构证券市场进行筹措资金,收购那些经营不好的上市公司买壳上市,确立竞争地位,更好地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此时借鉴西方国家行之有效的LBO 就显得格外具有现实意义。

2、中小型企业实行产业扩张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中小企业在出口创汇、解决就业、开发资源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中国中小企业已超过46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以上 ;中小型工业企业在全国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中的比重分别为60%40%左右;中小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约占全国城镇就业总数的75%。中小企业已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这些企业大多数规模都较小,,竞争实力较差,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扩张已是一种必然。可是,由于中小企业资金实力较弱,如果单靠自有资金实现对大企业的并购根本不可能,而杠杆收购是一种负债收购,可以解决并购资金来源的问题。

3、我国金融机构存在数万亿的存款,这些存款需要一条有效率的投资渠道

截止2008年年底,我国居民储蓄存款达到了21.7885万亿元,同比增加26.3%,与2004年年末的11.9555相比增长了82.2%,年均增长在15%以上 ;居民储蓄率也在50%的水平以上,也就是说我国国民收入的一半以上都是以存款的形式存在,大量的资金流滞留在金融机构。存款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是一种负债,为了增加利润,必然要将这部分资金运用出去,目前我国的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资金运用业务是贷款,但是,自1995年开始,我国金融机构由贷差转为存差,2008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存差达到16. 28 万亿元,且由过去部分地区存差变为全国各省市均为存差 。这就使得金融机构不得不为这部分存款寻找新的投资渠道。而在杠杆收购中,收购的资金有80%-90%来自市场融资,我国金融机构存在的巨额存款,恰好可以为杠杆收购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而且杠杆收购一旦成功,也会给投资者带来高额收益。

随后,中国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允许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开办并购贷款业务,规范商业银行并购贷款经营行为,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并购贷款方面科学创新,满足企业和市场日益增长的合理的并购融资需求。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158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158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9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