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突发地质灾害防治与减灾对策研究高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年

发布时间:2016-09-18 21:04

  本文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系统工程方法论及散体滑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突发地质灾害防治与减灾对策研究高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年

基于地貌演化原理分析三峡库区危岩链式规律

陈洪凯  唐红梅  

【摘要】:危岩的形成、失稳崩塌与运动是三峡库区边坡动力演化过程的主要形式之一,陡崖逆向台阶状地貌形迹是危岩阶段性演化的宏观表象。基于对库区内近万个危岩的现场调查并结合地貌分析原理,发现了三峡库区危岩链式规律,包括危岩从坡脚向坡顶逐渐崩落的微观链和从临空面向山体内部后退的宏观链;危岩链式规律可分为仅有一个宏观链简单模式和多个宏观链同时发育的复合嵌套模式;陡崖坡脚岩腔的形成过程及其卸荷效应是三峡库区危岩链式规律的孕育源。危岩链式规律是支撑、支撑-锚固联合等危岩防治技术及万州、云阳等长江两岸大量崩积物形成机制的理论依据.

【作者单位】: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678182) 重庆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5BA7008) 春晖国际合作项目(Z2005155002)
【分类号】:P642.21
【正文快照】:

危岩(Perilous rock)是指位于陡崖或陡坡上被岩体结构面切割且稳定性较差的岩石块体【’l,其 形成、失稳与运动属于边坡地貌动力过程演化的主要形式之一闭。危岩是山丘地区主要地质灾害类 型及灾害性地貌过程,仅在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库区便有5万多个危岩,单个体积可及8000m

下载全文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崇婧,杨达源,姜洪涛,李徐生,刘浩龙,张丽萍;长江三峡地区坡地发育初步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3期

2 陈洪凯,唐红梅,王蓉;三峡库区危岩稳定性计算方法及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年04期

3 韩志勇;李徐生;胥勤勉;陈可锋;杨达源;;三峡库区坡地地貌过程的速率[J];地理研究;2006年01期

4 陈洪凯,唐红梅;长江三峡水库区危岩分类及宏观判据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5年04期

5 陈洪凯;唐红梅;;拉剪型危岩发育过程的模型试验[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6 胡明;陈洪凯;易朋莹;;江津四面山风景旅游区红岩山危岩初步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陈洪凯;唐红梅;叶四桥;;危岩主控结构面损伤模型研究[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6年07期

8 杨达源,任黎秀;鄂西山区的峰顶面[J];山地学报;199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洪凯;唐红梅;叶四桥;易朋莹;胡明;;三峡库区危岩发育链式机理及失稳运动路径研究[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红梅;叶四桥;陈洪凯;;危岩主控结构面应力强度因子求解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2 唐红梅;;基于数值模拟研究倾倒式危岩的控制设计工况[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3 崇婧,杨达源,姜洪涛,李徐生,刘浩龙,张丽萍;长江三峡地区坡地发育初步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3期

4 杨达源,任朝霞,何太蓉,葛兆帅;入世后三峡库区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4期

5 唐红梅,叶四桥,陈洪凯;危岩主控结构面损伤-断裂数值模拟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唐红梅;滑塌式危岩控制设计工况数值模拟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7 唐红梅,王昌贤,陈洪凯,叶四桥;三峡库区陡崖形成及长期稳定性初步研究——以万州区太白岩为例[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8 胡明;陈洪凯;易朋莹;;江津四面山风景旅游区红岩山危岩初步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何太蓉,姜洪涛,杨达源,任朝霞,李徐生;长江三峡库区现代坡地剥蚀速率研究[J];地理科学;2004年01期

10 韩志勇;李徐生;胥勤勉;陈可锋;杨达源;;三峡库区坡地地貌过程的速率[J];地理研究;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洪凯;唐红梅;叶四桥;易朋莹;胡明;;三峡库区危岩发育链式机理及失稳运动路径研究[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明;唐红梅;祝辉;;危岩主控结构面压剪断裂机理研究[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3 叶四桥;唐红梅;祝辉;;危岩落石威胁区域预测[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陈洪凯;唐红梅;;三峡库区危岩发育规律研究[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向芳;长江三峡的贯通与江汉盆地西缘及邻区的沉积响应[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2 阙金声;三峡工程涪陵区水库塌岸非线性预测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关峻;复杂生态系统的无标度理论研究及其实证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4 刘卫华;高陡边坡危岩体稳定性、运动特征及防治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胡国成;沽源县坡地利用与治理[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2 任雪梅;夷平面理论研究与初步模拟[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唐小娟;坡地分段雨水集蓄利用技术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4 秦胜伍;三峡地区地质环境演化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5 陈秀琼;内昆铁路K249+159右侧岩质边坡崩塌形成机理及整治措施[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6 夏凯生;长江三峡地区岩溶地貌演化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7 郗增福;广东乳源大峡谷地区的层状地貌[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郭素芳;危岩体的分类及其危险性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9 黄波林;重庆市巫山县廖家坪高陡斜坡变形破坏机制及稳定性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崇婧,杨达源,姜洪涛,李徐生,刘浩龙,张丽萍;长江三峡地区坡地发育初步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3期

2 陈洪凯,王蓉,唐红梅;危岩研究现状及趋势综述[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唐红梅,王昌贤,陈洪凯,叶四桥;三峡库区陡崖形成及长期稳定性初步研究——以万州区太白岩为例[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4 陈洪凯,唐红梅,翁其能,祝晓寅;地质灾害防治系统工程方法论及散体滑坡研究[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5 何太蓉,姜洪涛,杨达源,任朝霞,李徐生;长江三峡库区现代坡地剥蚀速率研究[J];地理科学;2004年01期

6 邓清禄,王学平;黄土坡滑坡的发育历史:坠覆-滑坡-改造[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7 蒋良潍,姚令侃,蒋忠信;冷竹关水电站开关站谷坡落石防护[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2年04期

8 李长安;三峡地区滑坡与构造运动、气候变化的关系[J];地质科技情报;1997年03期

9 邓清禄,王学平;长江三峡库区滑坡与构造活动的关系[J];工程地质学报;2000年02期

10 唐红梅,易朋莹;危岩落石运动路径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洪凯;唐红梅;叶四桥;易朋莹;胡明;;三峡库区危岩发育链式机理及失稳运动路径研究[A];第八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鸿熙;;第18届国际地理学会会议[J];科学通报;1957年08期

2 毛政旦;关于气候地理学的几个问题[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3期

3 陆大道;区域开发研究是地理学的中心课题[J];地域研究与开发;1987年01期

4 思宁;简评五年来地理学学位论文[J];地理研究;1989年03期

5 王才安,梁留科;地理科学发展问题初探[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0年S3期

6 千怀遂 ,李明霞;地理学的特点和方法论[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4期

7 朱春奎;地理学中的结构主义评述[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3年12期

8 刘盛佳;持续发展与地理学之管见[J];地理科学;1995年04期

9 葛全胜;中国科学院地理界科技青年联合会首届学术讨论会综述[J];地理研究;1986年03期

10 张祖林;当代西方地理学中的地理虚无主义[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洪凯;唐红梅;;基于地貌演化原理分析三峡库区危岩链式规律[A];突发地质灾害防治与减灾对策研究高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陈国阶;;论地理学面临的挑战与发展[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王铮;;21世纪地理学:计算化、管理化与新经济的地理学[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4 任美锷;;地理学——大有发展前景的科学[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倪绍祥;;地理学综合研究的新进展[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周世良;;腊梅科的分子系统学与地理学[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7 黄春晓;张京祥;;西方女性主义地理学对城市建设的性别反思[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8 刘盛佳;;地理学是地球系统科学的论说的解读[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9 张亚英;;试论民族学与地理学的关系[A];民族学研究第一辑——首届全国民族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0年

10 王五一;杨林生;谭见安;;环境-健康-发展的平衡与调控——关于地理学创新的思考[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光明日报;2003年

2 张燕燕;[N];中国测绘报;2004年

3 蔡运龙;[N];中华读书报;2002年

4 中国科学院院士 任美锷;[N];光明日报;2003年

5 李北陵;[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6 张巨睿;[N];中国邮政报;2007年

7 于佩芝;[N];光明日报;2001年

8 王静爱;[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9 达里尔·朗 郑丽君 译;[N];中国摄影报;2008年

10 ;[N];中华读书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珺;英国地理学家伊恩·西蒙斯的环境史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2 朱华友;空间集聚与产业区位的形成:理论研究与应用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陈扬乐;中国Internet用户人口学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黄松;尖吻蝮的亲缘地理学和保护遗传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刁红军;基于GIS的市场网络拓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6 张国坤;新开河流域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及图谱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袁定坤;明清科技图书编撰出版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昱;区域生态补偿的基础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梁旺兵;跨文化视角中的旅游客主交互与客地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付爱民;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形象设计中的景观色彩设计[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鸿涛;从气象地理学角度探讨中医五行生克制化规律的科学内涵[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2 马彩华;南海地理学与鱼类生物多样性及渔业区划关系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3 华红莲;云南省生态足迹时空结构的初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窦余仁;论程大昌学术成就[D];安徽大学;2005年

5 姜克春;缓倾角层状岩体边坡破坏规律的力学机理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6 王玉娟;中学生地理视角的培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斌;基于GIS的城市消防信息系统[D];贵州大学;2006年

8 鹿忆;《野草在歌唱》的文学地理学解读[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肖凌霞;地缘东方的“异托邦”[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10 陈春春;从文化后现代主义到地理学后现代主义的转变[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系统工程方法论及散体滑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75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175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8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