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泥石流堆积区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6-09-18 21:04

  本文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系统工程方法论及散体滑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长安大学》 2010年

泥石流堆积区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沈志红  

【摘要】: 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尤其是西部山区,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动频繁,地形起伏波动大,气候多变,生态环境脆弱,为泥石流灾害的形成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使之成为全球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我国泥石流集中分布在西南山区、黄土高原、秦巴山地以及青原东南部,泥石流严重危害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其中以铁路和公路部门受害最重,损失最大。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公路每年因泥石流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 泥石流对公路路基、桥涵、路面及相应的防护构造物具有强烈的破坏作用,已建工程中因必选方案造成工程巨大损失的实例屡见不鲜,合理的选择泥石流沟设计方案成为工程实施的重要安全保障。根据流域沟谷形态、固体松散物质分布及泥石流堆积体分布特征,可将泥石流划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及堆积区。公路一般在泥石流堆积区横向穿越,因此,加强泥石流堆积区对公路工程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使用价值。 本文首先对泥石流的危害及形成条件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泥石流灾害形成的水源条件、土源条件、和地形地貌条件的分析入手,对泥石流的运动机理(包括运动特征和动力特征)的公式和函数作了详细的论述,在此基础之上,结合野外实地调查、测量、取样及地理信息系统成图等手段,尝试性的探索泥石流堆积区的形态特征、物质组成和规模与泥石流流域的关系,结合堆积区对公路工程的破坏形式,对于堆积区有关公路选线、工程结构物的选择(位置和类型)和道路跨越泥石流的位置等作了细致的分析,提出了合理的防治措施; 其次,专门对我国与公路工程有关的道路泥石流灾害的防治现状与发展趋势作了论述,并就泥石流灾害所采取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逐一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剖析了各种措施的适用范围与特点,例举了一定量的图片和工程实例资料来加以说明,这对于今后类似工程项目的设计与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最后,对本文中有待进一步的工作和不足之处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P642.2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5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3
  • 1.2.1 我国泥石流研究现状11-13
  • 1.2.2 国外泥石流研究现状13
  • 1.3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3-15
  •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3-14
  • 1.3.2 技术路线14-15
  • 第二章 公路泥石流成灾条件及机理15-32
  • 2.1 泥石流概述15-20
  • 2.1.1 泥石流的定义与分类15-20
  • 2.2 泥石流的形成20-21
  • 2.2.1 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20-21
  • 2.2.2 泥石流形成的影响因素21
  • 2.3 公路泥石流成灾条件21-24
  • 2.3.1 地形条件21
  • 2.3.2 物质条件21-23
  • 2.3.3 动力条件23-24
  • 2.4 公路泥石流运动机理24-32
  • 2.4.1 泥石流运动特征24-30
  • 2.4.2 泥石流的动力特征30-32
  • 第三章 泥石流堆积区对公路工程的危害及处治措施32-53
  • 3.1 泥石流的堆(沉)积作用32
  • 3.2 泥石流堆积的规模、形态特征和物质组成32-41
  • 3.2.1 泥石流堆积扇的规模33-37
  • 3.2.2 泥石流扇形地的形态特征37-39
  • 3.2.3 堆积区物质组成39-41
  • 3.3 泥石流对公路的危害方式41-43
  • 3.3.1 直接危害41-43
  • 3.3.2 间接危害43
  • 3.4 泥石流堆积区对公路的危害43-50
  • 3.4.1 堆积区对公路的危害及工程实例调查43-46
  • 3.4.2 泥石流堆积区对公路产生的影响及处治措施46-50
  • 3.5 工程实例50-53
  • 第四章 公路泥石流合理的工程措施及其防治对策53-67
  • 4.1 公路泥石流防治的目的和原则53-54
  • 4.1.1 防治目的53
  • 4.1.2 防治原则53-54
  • 4.2 公路泥石流治理的基本现状与发展趋势54-58
  • 4.2.1 公路泥石流治理的基本现状54-56
  • 4.2.2 泥石流治理的发展趋势56-58
  • 4.3 公路泥石流防治措施及对策58-67
  • 4.3.1 公路泥石流防治措施及其适用条件58-64
  • 4.3.2 泥石流防治对策64-67
  • 第五章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的内容67-69
  • 5.1 结论67
  • 5.2 进一步研究的内容67-69
  • 参考文献69-71
  • 致谢71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伟;;浅谈泥石流易发区公路养护[J];科技与企业;2012年16期

    2 贺西勇;;泥石流堆积区对公路工程的影响研究[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13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邴国林;“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映汶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防治措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洪凯,唐红梅,翁其能,祝晓寅;地质灾害防治系统工程方法论及散体滑坡研究[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2 何易平,崔鹏,陈瑞,马东涛;西藏中尼公路沿线的泥石流[J];地理学报;2002年03期

    3 马东涛,崔鹏,祁龙,杨坤,王忠华;西部地区交通建设中的泥石流灾害与防治对策[J];工程地质学报;2003年02期

    4 陈洪凯,唐红梅;公路泥石流水毁概化模式分析[J];公路;2003年S1期

    5 余秀峰,刘凤轩,高吉东;隧道渡槽在公路穿越泥石流沟工程中的应用[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04年01期

    6 唐川;;泥石流扇形地研究[J];云南地质;1990年03期

    7 杨重存;泥石流堆积形态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S2期

    8 陈宁生,崔鹏,陈瑞,何易平,王中华,崔建恒;中尼公路泥石流的分布规律与基本特征[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2年01期

    9 唐晓春,刘会平,唐川;云南省泥石流防治模式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自立;;云南蒋家沟上游重力侵蚀和支沟泥石流形成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2 谢贤健;韦方强;;蒋家沟流域立地类型组划分及土地利用现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9期

    3 张继;韦方强;于苏俊;谢贤健;;泥石流对岩性的敏感性研究现状及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1期

    4 孙伟;高峰;;暴雨型泥石流预报中的降水因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2期

    5 唐芬,陈洪凯;重庆市万州区天城实验小学滑坡的致滑概率初探[J];地下空间;2003年03期

    6 矫滨田,鲁晓兵,王淑云,陈晓清,崔鹏;土体降雨滑坡中细颗粒运移及效应[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S1期

    7 王磊;沈娜;;5.12地震引发潜在泥石流灾害的调查评价——以四川省德阳绵竹市龙形沟泥石为例[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06期

    8 张长庆;对《多年冻土的工程分类》一文的商榷意见[J];冰川冻土;1980年02期

    9 曾群柱,张顺英,金德洪;祁连山积雪卫星监测与河西地区河流融雪径流特征分析[J];冰川冻土;1985年04期

    10 王景荣;中巴公路喀什至塔什库尔干路段冰川泥石流[J];冰川冻土;1987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柏松平;云南复杂地质环境公路地质病害诱发机理及其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2 孟凡奇;基于GIS的泥石流预测预报[D];吉林大学;2011年

    3 黄芮;基于PPA的乌东德水电站库区泥石流流速模型建立与计算[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李巧媛;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青藏高原冰川的变化[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苏志满;泥石流灾变控制与模型化分析方法[D];中南大学;2011年

    6 樊赟赟;泥石流动力过程模拟及特征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7 管延华;强度衰减路基稳定性及其路面结构力学响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8 刘江川;泥石流数学模型构建及危险性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9 林涛;生态友好型公路建设与地质环境问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10 陈德明;泥石流与主河水流交汇机理及其河床响应特征[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雪峰;太原市山西虎峪沟泥石流诱发机理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2 何友兵;基于热释光技术的沉积物标样制作和沉积物测年若干基础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金鑫;鞍山市岫岩县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群敏;舟曲特大泥石流的冲击作用及其防治对策[D];兰州大学;2011年

    5 李书娜;尾矿坝溃坝模型及数值模拟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王威;秦岭北麓中段芷阳沟泥石流特征分析及预测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7 田丽君;已有养护技术在西藏高海拔低温地区适用性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8 曾作良;云南省楚雄州山地灾害风险管理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9 蒋道君;成昆线北段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及数据库系统[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10 沈远;大渡河长河坝水电站泥石流特征及危险性评价[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朋莹,唐红梅,陈洪凯;沟谷泥石流护岸、固底与糙底技术研究[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陈洪凯,王蓉,唐红梅;危岩研究现状及趋势综述[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黄润秋;刘卫华;;滚石在平台上的运动特征分析[J];地球科学进展;2008年05期

    4 亚南,王兰生,赵其华,徐进;崩塌落石运动学的模拟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6年02期

    5 张永双;雷伟志;石菊松;吴树仁;王献礼;;四川5.12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初析[J];地质力学学报;2008年02期

    6 甘建军;黄润秋;李前银;叶晓华;高文军;;都江堰-汶川公路汶川地震次生地质灾害主要特征和形成机理[J];地质力学学报;2010年02期

    7 张中俭;张路青;;滚石灾害防治方法浅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7年05期

    8 殷跃平;;汶川八级地震地质灾害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8年04期

    9 贺咏梅,阳友奎;崩塌落石SNS柔性防护系统的设计选型与布置[J];公路;2001年11期

    10 陈洪凯,马康,马永泰,唐红梅;《公路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指南》梗概[J];公路;2005年1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廷方;西部山区道路工程与环境的相互影响机制及其评价[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兴泽;泥石流灾害机理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2 吴亚子;山区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3 张博;天山公路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及防治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4 张迎春;铁路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价与防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5 张管宏;交河故城崖体稳定性及崩塌机理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6 陈秀琼;内昆铁路K249+159右侧岩质边坡崩塌形成机理及整治措施[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7 杨三强;天山公路泥石流病害分类及形成机理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7年

    8 张兵;天山公路重点滑坡地质灾害形成机制与防治对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9 王蓉;危岩发育机理与工程防治原理研究[D];重庆交通学院;2003年

    10 王鹏;水麻路危岩危险性风险评价及防治[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中生,张建华,胡善铨,潘亚辉;重庆市近年地质灾害的特点及防治对策[J];地下空间;2000年01期

    2 吕德寿,白子培,陈洪凯;川西山地公路水毁与新构造应力场[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3 肖盛燮,陈洪凯,吴国松,杨斌;桥梁受洪灾异相耦合破坏作用的形态及仿真雏议[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4 唐红梅,陈洪凯,翁其能,王凯;从泥石流沟的岩土稳定性论冲淤变动型泥石流的物源问题——以西(昌)木(里)路平川泥石流为例[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5 祝晓寅,陈洪凯,翁其能,周富春;山区公路水毁机理与抗毁结构分析——以凉山地区为例[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6 唐红梅,翁其能,王凯,王蓉,袁建议,陈洪凯;冲淤变动型泥石流沟中物质启动类型及机理研究(Ⅰ)[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7 陈洪凯,,唐虹梅,吴承平,白子培,胡德源;四川省公路水毁与地质环境的关系探讨[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8 陈洪凯,唐红梅,白子培;山区公路水毁路基发育机制研究──以四川境内公路水毁路基为例[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4年04期

    9 陈洪凯,唐红梅;四川境内公路水毁的基本特征及防治问题探讨[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1994年S1期

    10 艾南山,陈洪凯,李后强;从新构造应力场论公路水毁问题——兼论地貌发育的对抗性原理[J];地理科学;1996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艾杰;李玉平;李盛;;泥石流堆积区高速公路设计方案比选[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知网广告投放

    泥石流堆积区对公路工程的影响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系统工程方法论及散体滑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75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175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c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