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测绘论文 >

西昆仓造山带丘克苏花岗岩与暗色微粒包体岩石构造意义及其成因研究

发布时间:2014-09-03 09:41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目的和意义
西昆企造山带位于青藏高原的西北缘,是“特提斯构造域”与“古亚洲构造域”接壤、转换的重要地带,北以奥依塔克-库地缝合带与塔里木地块相接,南以麻扎-康西瓦缝合带为界与甜水海地体相拼接(图1-1)。区内岩柴活动十分强烈,中酸性侵入岩体广泛分布,空间上大体沿缝合带NW-SE走向呈带状分布;呈现为两条显著的中酸性深成岩带,研究者习惯称之为“北岩带”和“南岩带”。其中,西昆合北岩带位于奥依塔克一库地缝合带南侧,以早古生代岩楽作用为主,南岩带则位于麻扎一康西瓦缝合带北侧,以早中生代的岩楽作用为主(图1-1)。

由于地质、气候、交通等恶劣条件的限制,对西昆企区域的科学研宄程度相对较低;近些年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的研究方向,用不同的科学手段对西昆仓展幵科学研宄,获得了一系列新的地质、地球化学数据资料,并对西昆企地区的演化史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潘裕生,1990, 1994,1996,2000;姜春发,1992;姜耀辉,1999a, 1999b,1999c, 2000;郭坤一,2002;李荣社,2007,2008;袁超,2003a.b,2005;肖文交,1998, 2000,2003; Jiang etal. 1992; Amaud et al. 1993; Brunei et al. 1994; Yao and Hsu 1994; Hsu et al.l995;Matte et al. 1996; Mattem and Schneider 2000; Jiang et al. 2002, 2008,2012b, 2013;Xiao et al. 2002, 2005; Yuan et al. 2005; Liao et al. 2010)。潘裕生(1994)首先提出在西昆企北部存在着一条奥依塔克-库地缝合带,并认为它代表着曾经在此存在的原特提斯洋的残留,早期的西昆企造山旋回与原特提斯洋的俯冲闭合、塔里木地块与西昆仓地体的碰撞有关。这一观点目前被多数研宄者所接受。然而,原特提斯洋最终的闭合的准确时限依然存在着争议:潘裕生(1996)认为原特提斯洋闭合于晚奥陶世,Matte et al. (1996)则认为原特提斯洋向南俯冲于西昆企地体之下,最终闭合于志留纪;Mattem and Schneider (2000)认为原特提斯的俯冲一直持续到泥盆纪;Liao et al.(2010)通过其对北岩带中大同岩体的研究,结合西昆企地体早古生代晚期碰撞造山的变质峰期年龄(周辉等,2000;计文化等,2007)认为,原特提斯洋盆闭合时间应介于426 Ma到448 Ma之间,即志留纪。
在俯冲-碰撞造山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大规模、长时间的岩楽作用,西昆企造山带区域带状分布的早古生代中酸性侵入岩体,最有可能是原特提斯洋俯冲消减和碰撞造山的产物;西昆企造山带这些不同时代、不同成因的侵入岩体,是对西昆企造山旋回的回应,其岩石成因及构造制约的研究对于再现西昆企的造山史有,   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岩衆锆石U-Pb同位素定年,作为最为精确的地质年代学测试手段之一,决定了中酸性侵入岩体定年工作的优势;加上火成岩地球化学研究的深入、同位素示踪方法的普遍应用,使之已成为造山带演化研宄的重要工具,并与区域基础地质资料紧密结合,对大地构造环境判别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构造演化过程提供准确的约束(如Pearce et al., 1982, 1984, 1995; Miiller et al.,1992 等)。
本次工作我们选取了西昆企造山带“北岩带”中、前人尚没有开展详细工作的丘克苏岩体(图1-1),对其寄主岩及其中暗色微粒包体进行了详尽的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SHRIMP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Sr-Nd-Hf-0同位素的系统研究,旨在探讨花岗岩及其中的暗色包体的岩石成因,从而对原特提斯演化历史提供更准确的制约。
................................

1.2研宄历史与现状
西昆仓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十分恶劣,大多数地段山势险峻,平均海拔约为4000-5000米,高寒缺氧,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昼夜温差大,自然灾害多发,道路交通十分不便,野外地质调查开展十分困难。近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领导下的地质调查工作相继幵展,国内外许多学者也开始关注西昆企的地质科学研究问题,更多的详实的地质资料和数据相继被报道,但整体上相对于国内其他地区研究程度依然偏低。
西昆企地区的地质调查历史的开始时间并不晚,早在清末即有国外科考探险家进入,揭开西昆企这一区域的神秘面纱;最早的科学报告见于1878年,是基于西方传教士经由印度北上的“第二莎车传教团”成员的野外记录和采集的样品所编写。此后,来自沙俄、英国瑞典德国荷兰意大利、前苏联等诸国的国外探险家与科学家相继进入西昆企地区,为早期的科学研宄提供了零星的资料。新中国成立以前西昆企地区的科学考察工作几乎都由这些西方学者完成。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和政府对地质事业十分重视,随着我国地质人才的成.   长和地质队伍的不断壮大,国内对西昆仓区内的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工作逐步系统展开,。至1980年以前,以新疆地质矿产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为主的国内地质单位对该区进行了比较全面、粗略的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工作,首次取得了关于西昆企地区较为系统的区域地质资料,但总体上仍处于初始的地质资料积累阶段。这期间完成了该区域首批综合性地质图件的编制工作,例如《暗什幅》、《和田幅》、《日土幅》1:100万地质图,同时也查明了区内的部分矿点,提交了《和田县以南昆企山地质矿产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逐渐好转,加之国际上“青藏高原”研宄热的持续升温,西昆公地调和科学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持续关注。陆续有多支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中科院专家与国外科学家组成的联合科考队进入西昆公地区,在区域地层划分、构造变形、岩衆活动以及区域地质演化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宄所姜春发等为首的专家联合青海、新疆区调大队对东、西昆合山进行了全面考察,并将成果总结于1992年出版的《昆企开合构造》一书中,这也是第一本结合实际地质资料系统地论述西昆企、瞎喃J昆企造山带的专著。1987-1990年,中国科学院与法国科研中心联合组织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对青藏高原进行了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地质年代学、构造地质学、地球物理等多方面的综合研究。以潘裕生为首的专家,结合系统的地质资料,通过多学科的系统深入分析,对西昆企地区沉积环境演化、岩菜活动序列以及构造变形历史等进行了分析,并初步建立了西昆仓造山带的区域演化史,相关成果发表于《嗜卩刺昆企山-昆企山地区地质演化》一书中,这也是目前本地区研究的权威著作之一。与此同时,新疆地质矿产局及局下属地质单位也在此开展了较大规模的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完成了南疆西部1:50万地质图和西昆仓山部分地区1:100万地质图。此外还对区内出露的部分岩装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和年代学工作。至此,依靠本阶段的这些科学研究和地质调查工作,西昆企造山带的岩装活动的基本年龄格架初步确立,区内基础资料的初始积累完成,一些区域构造演化的基本观点也在此阶段被提出。

本文编号:84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zhicehuilunwen/84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6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