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考虑乘客满意度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可达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12 18:18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模及客流量高速增长,乘客越来越看重出行体验。可达性和乘客满意度作为轨道交通网络及站点的重要评价指标,在以往的可达性模型和乘客满意度研究当中,存在着许多不足:可达性模型研究中只考虑到基于网络结构的时间或换乘等客观因素,而没有考虑乘客个体的主观因素;而满意度研究中大多基于网络影响因素进行评价,未针对具体站点提出优化建议。本文以轨道交通站点为研究对象,将站点的时间、拓扑可达性与乘客满意度相结合,得到考虑乘客满意度的站点心理可达性,以期在站点层面提出优化建议,提升乘客出行满意度。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以2018年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为对象,建立基于GIS的时间可达性模型,通过Arcgis软件的网络分析模块求解网络站点的时间可达性;另一方面,建立基于图论的拓扑可达性模型,通过Depthmap软件建模并利用平均深度值以及不对称性计算出网络站点的拓扑可达性。对站点时间、拓扑可达性的特点及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2)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建立站点层面的满意度评价体系,针对站点满意度设置了 6个潜变量和32个观察变量,设计并发放调研问卷。以西直门站为例,通过Amos软件得到反映潜...

【文章页数】:12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2 可达性与满意度理论与研究方法
    2.1 可达性理论及测算方法
        2.1.1 可达性的概念与特征
        2.1.2 可达性的测算方法
        2.1.3 可达性测算方法对比
    2.2 满意度理论及评价方法
        2.2.1 满意度的概念与特性
        2.2.2 乘客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2.2.3 满意度评价方法对比
    2.3 可达性与满意度研究方法选择
    2.4 小结
3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网络可达性分析
    3.1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概况
    3.2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时间可达性分析
        3.2.1 时间可达性的计算方法
        3.2.2 基于GIS的可达性模型的建立
        3.2.3 计算结果分析
    3.3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拓扑可达性分析
        3.3.1 空间句法理论及指标
        3.3.2 基于空间句法的可达性模型建立
        3.3.3 计算结果分析
    3.4 小结
4 乘客满意度评价体系构建与问卷设计
    4.1 乘客满意度评价方法与模型变量确定
        4.1.1 结构方程模型
        4.1.2 潜变量与观察变量的确定
    4.2 乘客满意度问卷设计与数据检验
        4.2.1 乘客满意度调查问卷设计
        4.2.2 问卷数据检验
    4.3 小结
5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站点乘客满意度与心理可达性分析
    5.1 问卷数据分析
        5.1.1 乘客基本信息数据分析
        5.1.2 乘客满意度均值分析
    5.2 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与修正
        5.2.1 AMOS简介与建模步骤
        5.2.2 初始模型图构建
        5.2.3 模型修正
    5.3 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5.3.1 潜变量路径因子分析
        5.3.2 观察变量路径因子分析
        5.3.3 IPA分析
        5.3.4 加权满意度分析
    5.4 站点心理可达性计算
        5.4.1 心理可达性计算思路
        5.4.2 心理可达性计算过程
    5.5 三种可达性模型数值的对比
    5.6 站点优化建议
    5.7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查问卷
附录B 问卷样例
附录C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时间可达性
附录D 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拓扑可达性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本文编号:37415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7415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12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