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高速列车半主动悬挂可变刚度和阻尼减振器适应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0 12:13
  针对中国高速列车运行速度高、运营里程长、轮轨磨耗加剧,被动悬挂式抗蛇行减振器适应性较差,导致转向架抗蛇行稳定性能不足的情况,开展半主动悬挂抗蛇行减振器研究。首先,基于高速列车悬挂系统非线性和轮轨接触非线性特征,建立了高速列车模型、磁流变阻尼器模型、可变刚度和阻尼抗蛇行减振器模型;然后分析了抗蛇行刚度和阻尼参数对新轮轨和磨耗轮轨的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针对磨耗轮轨接触提出了半主动悬挂控制策略;最后,对比分析了被动悬挂和半主动悬挂车辆运行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通过采用半主动悬挂调整抗蛇行减振器的刚度和阻尼参数可大幅改善磨耗轮轨接触的车辆运行性能,保证构架不发生蛇行失稳,与采用被动悬挂抗蛇行减振器的车辆相比,车体横向加速度和构架横向加速度分别降低22.4%和16.0%。 

【文章来源】:振动工程学报. 2020年04期 第772-783页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所设计的磁流变阻尼器为剪切阀式磁流变阻尼器,其结构原理图如图3所示。剪切阀式磁流变阻尼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阻尼器最大出力F和阻尼力可调系数β,按照Bingham平板模型[22],忽略阻尼器的阀式分量,其计算公式分别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速列车可变阻尼抗蛇行减振器适应性研究[J]. 金天贺,刘志明,任尊松,徐宁.  振动工程学报. 2019(02)
[2]等效锥度曲线非线性特性及影响研究[J]. 董孝卿,任尊松,许自强,朱韶光,刘保臣.  铁道学报. 2018(11)
[3]高速列车减振器组合阻尼特性效应研究[J]. 金天贺,刘志明,任尊松,李响.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9)
[4]高速列车轮轨匹配关系改进研究[J]. 李国栋,曾京,池茂儒,宋春元,干锋.  机械工程学报. 2018(04)
[5]高速铁路轮轨磨损特征、机理、影响和对策——车轮踏面横向磨耗[J]. 金学松,赵国堂,梁树林,陶功权,崔大宾,温泽峰.  机械工程学报. 2018(04)
[6]减振器特性参数对高速动车组临界速度的影响研究[J]. 秦震,周素霞,孙晨龙,陈金祥,龙文波,张晓军,王成国,罗金良.  机械工程学报. 2017(06)
[7]高速动车组异常振动问题分析[J]. 常欣.  铁道车辆. 2016(03)
[8]某型弹性高速车辆系统振动传递特性研究[J]. 王珊珊,任尊松,孙守光,杨光.  振动工程学报. 2016(01)
[9]半主动悬挂高速列车稳定性研究[J]. 李忠继,戴焕云,曾京.  机械工程学报. 2015(04)
[10]铁道车辆不同踏面等效锥度和轮轨接触关系计算[J]. 干锋,戴焕云,高浩,魏来.  铁道学报. 2013(09)

博士论文
[1]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高速机车横向振动控制与动力学研究[D]. 马新娜.北京交通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高速列车蛇行运动半主动控制研究[D]. 孟素英.西南交通大学 2018
[2]高速列车转向架二系悬挂磁流变减振器研究[D]. 张坤.北京交通大学 2018
[3]高速列车蛇行运动监测与半主动控制研究[D]. 闫中奎.西南交通大学 2017
[4]高速列车抗蛇行减振器主动控制研究[D]. 修源.西南交通大学 2015
[5]轨道车辆抗蛇形振动磁流变减振器研究[D]. 李兴.重庆大学 2010



本文编号:29086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9086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b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