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空轨建设BOT融资模式的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10 05:44
  伴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作用愈发明显。空中列车系统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单轨交通存在共性优势,即安全舒适、绿色环保、占地少、噪声低、环境协调性好等特点,除此之外,空轨还具有造价更低、工期更短、施工更加便捷,且便于拆卸迁移和扩充等特点。但由于目前面临大多地方政府资金紧缺的现状,导致无法完全依靠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用来投资城市轨道交通。相对于国内而言,BOT融资模式在国外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它拥有许多远超于其他融资模式的优势,但该模式目前并未被我国的空轨建设项目所用。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我国空轨建设BOT融资模式的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本文在空轨建设与BOT融资模式相关背景的基础上,对空轨的概念、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以及BOT融资模式的起源、概念、内涵、特征和变形等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在理论基础的铺垫之下,本文首先对BOT融资模式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介绍。其次分析并研究了我国空轨建设采用BOT融资模式的必要性与优劣势。再次,本文将BOT模式应用在我国空轨建设中的风险进行分类,并对风险的规避以及分担措施进行了分析。接着,本文...

【文章页数】:7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空轨发展的背景
        1.1.2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投融资现状
        1.1.3 国家支持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机制创新的背景
        1.1.4 BOT融资模式较成功运用的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空轨概述
        2.1.1 空轨的概念
        2.1.2 空轨的优缺点
        2.1.3 空轨的适用范围
    2.2 我国BOT融资模式理论研究
    2.3 BOT融资模式理论基础
        2.3.1 BOT融资模式的起源
        2.3.2 BOT融资模式的概念
        2.3.3 BOT融资模式的内涵
        2.3.4 BOT融资模式的特征
        2.3.5 BOT融资模式的变形
    2.4 其他融资方式理论基础
        2.4.1 PPP模式
        2.4.2 ABS模式
        2.4.3 项目融资租赁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BOT融资模式的发展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我国BOT融资模式的发展
        3.1.1 我国BOT融资模式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2 本章小结
第4章 BOT融资模式在空轨建设项目中的风险分析
    4.1 空轨建设采用BOT融资模式的必要性研究
        4.1.1 加速我国空轨的建设进程
        4.1.2 使空轨建设的盈利性和公益性更好地结合
        4.1.3 保证空轨建设的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4.2 空轨建设采用BOT融资模式的优劣势研究
        4.2.1 BOT融资模式在空轨建设中应用的优势
        4.2.2 BOT融资模式在空轨建设中应用的劣势
        4.2.3 空轨建设采用BOT融资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4.3 空轨建设采用BOT融资模式的风险研究
        4.3.1 我国空轨建设采用BOT融资模式的风险分类
        4.3.2 我国空轨建设采用BOT融资模式的风险规避和分担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空轨建设BOT项目的风险模糊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5.1 风险模糊综合评价体系
        5.1.1 风险模糊综合评价体系概述
        5.1.2 风险评价方法及模型构建
    5.2 双流区单轨交通示范线BOT项目实证研究
        5.2.1 项目背景与概况
        5.2.2 双流区单轨交通示范线BOT项目的风险因素分析
        5.2.3 双流区单轨交通示范线BOT项目的风险模糊综合评价
        5.2.4 我国空轨建设采用BOT融资模式的建议
    5.3 本章小结
结论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参与的科研与生产实践项目情况



本文编号:38131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8131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5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