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交通工程论文 >

地铁高架段声屏障设计及性能分析

发布时间:2023-05-13 05:42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我国交通运输体系愈加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也产生了噪音问题,如常见的地铁制式,在高架段会带给周边的居民较大的噪音污染,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针对噪音污染的问题,最常见的处理办法是建立声屏障,我国现在常用的声屏障是直立和内倾型,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无法有效的解决低频绕射的问题。本文基于二次余数扩散吸声体、声波干涉理论和微穿孔吸声结构提出一种新的声屏障,利用大型声学软件LMS Virtual.lab来验证设计声屏障的降噪特性,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通过文献调查法获得地铁制式轨道交通的噪声特点,确定研究的噪声频率范围和声源强度。在LMS.Virtual.Lab中对比分析点声源与线声源的区别,确定出适合地铁噪声分析的声源模式。按照施罗德提出的二次余数扩散吸声体(QRD)设计方法,获得扩散吸声体结构。在考虑材料使用量和实际适用性的前提下,基于声学干涉原理,设计出新的用QRD结构与内倾型声屏障组合的声屏障。在LMS Virtual.lab中建立设计新型声屏障、T型复合QRD型声屏障和一般内倾型声屏障模型,以亚克力为声屏障材料,考虑声振耦...

【文章页数】:9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声屏障发展进程
        1.2.2 声学顶端结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二次余数扩散体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1.3.1 本文研究内容
        1.3.2 论文创新点
        1.3.3 论文体系结构
第二章 声学及声屏障降噪原理
    2.1 声学基本概念
        2.1.1 声压及声压级
        2.1.2 声阻抗与声导纳
        2.1.3 倍频程
    2.2 声屏障降噪原理分析
        2.2.1 声屏障声学性能评价的主要参数
        2.2.2 声屏障降噪原理
        2.2.3 声屏障反射分析
        2.2.4 声屏障透射分析
        2.2.5 声屏障绕射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QRD结构和声干涉理论的声屏障设计与分析
    3.1 理论依据
        3.1.1 QRD吸声原理
        3.1.2 声波干涉原理
    3.2 声屏障具体设计过程
        3.2.1 噪声源分析
        3.2.2 声屏障材料选取
        3.2.3 声屏障主体设计
    3.3 设计声屏障性能分析
        3.3.1 A型与B型声屏障对比分析
        3.3.2 A型与C型声屏障对比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复合微穿孔吸声体的声屏障设计与分析
    4.1 微穿孔吸声体简介
        4.1.1 单层微穿孔吸声体研究现状
        4.1.2 微穿孔吸声结构基础理论
    4.2 微穿孔板数值分析
        4.2.1 孔径对微穿孔吸声结构的影响
        4.2.2 穿孔率对微穿孔吸声结构的影响
        4.2.3 板厚对微穿孔吸声结构的影响
        4.2.4 空腔深度对微穿孔吸声结构的影响
    4.3 基于多目标遗传算法的参数设计
        4.3.1 遗传算法
        4.3.2 多目标遗传算法
        4.3.3 微穿孔板参数设计
        4.3.4 复合结构降噪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声屏障模态分析及受力特性研究
    5.1 声屏障仿真装配设计
        5.1.1 钢立柱设计
        5.1.2 材料设置
        5.1.3 模型网格划分
    5.2 装配结构的模态分析
    5.3 荷载组成及工况设计
        5.3.1 荷载组成
        5.3.2 工况设计
    5.4 工况分析
        5.4.1 工况一静力学分析
        5.4.2 工况二瞬态动力学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本文编号:38154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8154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6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