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园艺论文 >

大别山特有植物都支杜鹃(Rhododendron shanii)的群体遗传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1 22:47
【摘要】:都支杜鹃作为杜鹃属的一种,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安徽与湖北的交界处,其生长环境相对特殊,这也导致了目前我国自然生长的都支杜鹃的居群面积较小,不利于都支杜鹃的发展,对此应当加强对都支杜鹃的研究和培育,这样才能有效的开发并保护都支杜鹃。目前对频临灭绝的物种的研究方面很多,最主要的就是对其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和分析,这不仅能够了解濒危物种的遗传情况,同时还能够提出科学的保护建议。本研究选用了 illuminaHiseq测序平台的双端测序模式进行都支杜鹃cDNA均一化处理的高通量测序,通过软件进行大规模转录组简单重复序列的标记的发掘,同时对其组成、分布及特征进行分析。通过研究,我们一共筛选出了 24个微卫星位点,包含291个等位基因,各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Na)的取值为3~21,所得到的多态性信息含量PIC计算结果为(mean ± SD)0.677 ± 0.212,其期望杂合度(HE)的最终计算结果为0.705 ±0.206,而观测杂合度(Ho)的最终计算结果为0.704± 0.273,以上数据可以说明所筛选的位点具有较高的多态性,作为研究的分子遗传标记是可靠的。而24个位点中有9个明显偏离哈温平衡,其他未发现偏离现象。本研究使用以上筛选的24个位点对采集自5个地理居群的都支杜鹃进行群体遗传学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都支杜鹃的遗传特性,即其遗传的多样性、结构性以及群体动态,最终得出如下结论:1)都支杜鹃大别山区的5个自然居群的研究结果为:期望杂合度取值范围0.589~0.700、观测杂合度取值范围0.649~0.759,由此可以得出都支杜鹃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较高。2)对于都支杜鹃的5个群体我们分别做了遗传距离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居群之间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3)通过Msvar居群动态分析发现:各居群保持了一个相对比较稳定状态,未经历居群的波动。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685.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中岳;;珍稀花木都支杜鹃[J];园林;2002年05期

2 方琴;都支杜鹃[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1年01期

3 周翰儒;;都支杜鹃和黄山杜鹃叶片结构的观察[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2期

4 赵凯;杨文虎;陈文龙;邵剑文;;濒危植物都支杜鹃雄蕊数目描述的修正[J];植物研究;2010年06期

5 赵凯;邵剑文;王刚;王国祥;;都支杜鹃地理分布及种群现状分析[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12年03期

6 王桂芹;刘艳然;;都支杜鹃茎、叶解剖特征与环境的适应性[J];植物研究;2012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裴亚莉;大别山特有植物都支杜鹃(Rhododendron shanii)的群体遗传学研究[D];安徽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471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yylw/26471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4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