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气象学论文 >

两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汛期江淮暴雨低涡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6 11:42
【摘要】:本文基于一个水平分辨率为50 km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4 (Regional Climate Model Version 4.0)的模拟与预估结果,结合新一代情景“典型浓度路径”(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 RCPs)的未来RCP 8.5与RCP 4.5两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对我国汛期江淮暴雨低涡进行分析研究,在检验模式对低涡的模拟能力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未来两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2020-2030年汛期江淮暴雨低涡的的统计特征、结构特征及演变特征。结果表明:RegCM4模式对环境要素及低涡都具有一定的模拟能力,低涡的伸展高度、生命期及暴雨位置模拟结果与观测较为接近,但模拟的低涡个数、最大暖区高度、以及温、湿要素分布均比实际略偏低,而风速和低涡的强度模拟则偏强;在未来两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预估方面,RCP 4.5情景下,暴雨低涡数量比例减少,强度减弱,但低涡发展高度仍以850 hPa为主,生命期多为2天以内,低涡雨区分布及最大暖区高度均与历史时段相近;RCP 8.5情景下,暴雨低涡比例明显大于RC P 4.5情景,低涡发展高度以700 hPa为主,生命期达3天的增多,强度增强,最大暖区厚度范围显著伸展。两种情景下均有低涡中温度锋区减弱,而湿度锋区增强,但RCP 8.5情景减弱与增强更显著。演变特征方面,未来两种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暴雨低涡移动路径均主要为东北路和东路,但RCP 8.5情景下偏北路径的低涡也达到了18.2%;从各类路径典型暴雨低涡强度随时间的变化上来看,RCP4.5情景下的暴雨低涡强度随时间变化整体强度弱于RCP 8.5情景,且低涡变化趋势较RCP 8.5情景更加稳定。说明高温室气体排放情景下低涡强度的增强以及变化趋势的复杂性,都能影响低涡暴雨的强度发生改变,显示更高的温室气体排放将导致未来出现更强的暴雨低涡,造成伴随暴雨的低涡灾害性天气的增加,因此应进一步深化对低涡暴雨灾害性天气发展趋势的研究。
【图文】:

分布图,情景,正偏差,历史时段


4.5情景下的预估结果稍大化03邋m/s,而相对历史模拟结果都有所增加,说明在逡逑未来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温度升高的情况下,近地面风速也有着相应的增大。逡逑那么从未来两种情景下的预估风速与历史时段的模拟结果差值分布图(图3.3)逡逑中可看出,未来两种情景下的预估风速在江淮地区大部都是正偏差,,正偏差逡逑的分布区域大致相同,正偏差较大区都集中在江淮地区的北部及东北部,且民CP逡逑8.5情景下近地面风速最大正偏差达到了邋3.5邋m/s,明显比民CP4.5情景下更强。逡逑两种情景下的负偏差则主要分布在江淮地区的西部及东南部,负偏差的数值相逡逑对较小,在1邋m/s之内,说明未来2020 ̄2030年间巧期江淮地区近地面风速的变逡逑化情况主要表现为增大的趋势。逡逑表3.3不同时段讯期江淮地区平均降水量与风速逡逑景与时段 ̄era(观测) ̄Histoiy邋(模拟)民CP4.5(顶估)RCP8.5邋(预估)逡逑背景逦1995-2005逦1995-2005逦2020-2030逦2020-2030逡逑讯期总降水量(mm)邋713.97逦705.48逦792.53逦729.19逡逑平均风速(m/s)逦^逦4^逦4.23逡逑17逡逑

生命期,模式模拟,中尺度,观测资料


从低锅的生命期来看(图4.化),观测资料和RegCM4模式模拟结果统计出逡逑的低祸生命期在2天W内的分别占%%和87邋%,说明巧期江淮地区的中尺度低逡逑锅系统主要表现为生命期较短的低锅活动。虽然模式模拟的短生命期低锅比例逡逑,是式模拟的结果超过3天的长生命期低锅比实际出现的略多。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426.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学杰 ,赵宗慈 ,FilippoGiorgi;东亚区域极端气候事件变化的数值模拟试验(英文)[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2年05期

2 隆霄,程麟生;“99·6”梅雨锋暴雨低涡切变线的数值模拟和分析[J];大气科学;2004年03期

3 董佩明,赵思雄;引发梅雨锋暴雨的频发型中尺度低压(扰动)的诊断研究[J];大气科学;2004年06期

4 钱永甫;王谦谦;黄丹青;;江淮流域的旱涝研究[J];大气科学;2007年06期

5 张强,韩永翔,宋连春;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09期

6 胡宜昌;董文杰;何勇;;21世纪初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7年10期

7 程麟生;彭新东;马艳;;“91.7”江淮暴雨低涡发展结构和演变的中尺度数值模拟[J];高原气象;1995年03期

8 张冬峰;石英;;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对华北地区未来气候变化的数值模拟[J];地球物理学报;2012年09期

9 冯涛;黄荣辉;陈光华;武亮;黄平;王磊;;近年来关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和台风活动的气候学研究进展[J];大气科学;2013年02期

10 沈杭锋;翟国庆;尹金方;张文滨;查贲;;长江下游梅汛期中尺度涡旋特征分析[J];大气科学;2013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柳俊杰;梅雨锋中的低涡结构及发展机制分析[D];南京气象学院;2003年

2 谷文龙;长江下游梅雨锋中尺度涡旋统计分析与模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3 王超;全球变暖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强度的影响[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996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qxxlw/26996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7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