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华斑羚家域、适宜生境及种群生存力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07 18:16
  野生动物家域估计、栖息地评价和种群生存力研究是制定野生动物管理政策和保护措施的重要依据。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为东北亚特有物种,受人为活动加剧、栖息地破碎化和丧失的影响,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和《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中被评估为易危(VU)状态,并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中。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中华斑羚种群栖息地处于被周边村镇隔离孤立状态,面临种群灭绝的风险。本研究在2015年2月至2018年9月,利用GPS项圈精确定位技术,获取中华斑羚的位点数据,对5只雌性斑羚家域和栖息地内海拔利用情况进行分析;通过样线调查及红外相机监测获取斑羚空间分布数据,对其在保护区内的适宜栖息地进行评价,分析影响斑羚生境选择的关键因子;基于前期监测及参考文献获得斑羚种群参数,利用Vortex模型预测该种群生存力,寻找影响种群存活率的致危因子。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不同计算方法获得斑羚的平均年度家域面积分别为0.205±0.138 km2(Minimum Convex Polygon,MCP95%)、0.03...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斑羚研究进展
        1.2.1. 研究对象
        1.2.2. 家域研究
        1.2.3. 生境选择研究
        1.2.4. 食性研究
        1.2.5. 斑羚的保护遗传学研究
        1.2.6. 斑羚性激素水平研究
    1.3. 研究目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及意义
        1.3.3. 技术路线
2. 研究地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地质地貌
    2.3. 气候
    2.4. 水系
    2.5. 土壤
    2.6. 动物资源
    2.7. 植物资源
3. 赛罕乌拉保护区斑羚家域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斑羚的捕捉及数据下载
        3.2.2. 家域面积计算方法
        3.2.3. 地形因素对家域面积影响研究方法
        3.2.4. 家域重叠率及栖息地海拔变化分析方法
        3.2.5. 数据处理及分析
    3.3. 结果
        3.3.1. 年度家域面积分析
        3.3.2. 季节性家域面积分析
        3.3.3. 月份家域面积分析
        3.3.4. 考虑地形因素对斑羚家域估算的影响
        3.3.5. 家域空间重叠现象
        3.3.6. 斑羚栖息地季节性海拔变化分析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4. 赛罕乌拉保护区斑羚适宜生境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数据来源和处理
        4.2.2. 模型方法
        4.2.3. 因子筛选和模型拟合
        4.2.4. 模型预测性能评估
        4.2.5. 分布预测
    4.3. 结果
        4.3.1. 变量筛选
        4.3.2. 模型拟合结果
        4.3.3. 模型拟合效果
        4.3.4. 模型预测性能评估结果
        4.3.5. 预测结果
        4.3.6. GAM模型中环境变量的响应曲线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5. 赛罕乌拉保护区斑羚种群生存力研究
    5.1. 引言
    5.2. 方法和材料
        5.2.1. 种群生存动态参数设置
        5.2.2. 参数解释
        5.2.3. 敏感度分析参数设置
    5.3. 结果
        5.3.1. 斑羚种群未来100a生存动态
        5.3.2. 斑羚种群参数敏感度分析
    5.4. 讨论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和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陆生野生动物长期监测简报[J]. 杨婧,李春华,姜秀丽,穆丽光,乌力吉,向昌林,张书理,鲍伟东.  野生动物学报. 2019(01)
[2]基于MaxEnt模型的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斑羚生境适宜性评价[J]. 唐书培,穆丽光,王晓玲,张静,刘波,孟和达来,鲍伟东.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9(01)
[3]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浅析[J]. 郑虹钰,乔伟光,乔方,秦家炜,李卓君,陈佳欣.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8(06)
[4]Assessment of habitat suitability of the snow leopard (Panthera uncia) in Qomolangma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based on MaxEnt modeling[J]. De-Feng Bai,Peng-Ju Chen,Luciano Atzeni,Lhaba Cering,Qian Li,Kun Shi.  Zoological Research. 2018(06)
[5]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斑羚性激素水平的季节变化[J]. 张蕊,陈照娟,姜秀丽,王晓玲,乌力吉,孟和达来,陈琛,韩莹莹,鲍伟东.  生物学杂志. 2019(03)
[6]A new methodology for computing birds’ 3D home ranges[J]. Alessandro Ferrarini,Giuseppe Giglio,Stefania Caterina Pellegrino,Anna Grazia Frassanito,Marco Gustin.  Avian Research. 2018(02)
[7]海州湾双斑蟳栖息分布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栾静,张崇良,徐宾铎,薛莹,任一平.  水产学报. 2018(06)
[8]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华斑羚的季节性食物构成分析[J]. 唐书培,姜秀丽,王晓玲,洪美静,孟和达来,陈琛,韩莹莹,鲍伟东.  四川动物. 2018(03)
[9]川西亚高山斑羚冬春季死亡调查及保护策略[J]. 程跃红,王敏,王超,马联平,何廷美,王鹏彦.  四川林业科技. 2018(01)
[10]基于MaxEnt模型预测白唇鹿的潜在分布区[J]. 崔绍朋,罗晓,李春旺,胡慧建,蒋志刚.  生物多样性. 2018(02)

博士论文
[1]基于迁移行为、食性分析的貂熊冬季生境利用和评价[D]. 朱世兵.东北林业大学 2015
[2]气候变化情景下四川山鹧鸪适宜生境变化特征研究与保护关键区识别[D]. 雷军成.南京林业大学 2015
[3]内蒙古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研究[D]. 张书理.北京林业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气候变化下物种分布模型建构与模型比较[D]. 赵泽芳.陕西师范大学 2018
[2]野生大熊猫种群生存力评估及保护管理对策研究[D]. 曹丹丹.西华师范大学 2016
[3]基于粪样DNA的两个中华斑羚种群保护遗传学初步研究[D]. 周许伟.北京林业大学 2015
[4]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土壤[D]. 朝鲁门其其格.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2
[5]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群落研究[D]. 王安梦.北京林业大学 2010
[6]内蒙古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猞猁种群生态研究[D]. 张逦嘉.北京林业大学 2010
[7]基于广义模型和分类回归树的中国常见树种地理分布模拟研究[D]. 曹铭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 2005



本文编号:37041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37041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5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