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劳动学论文 >

《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4期目录

发布时间:2017-01-01 12:39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正义理论的四重辩护,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4期目录

  1.列宁“帝国主义论”:历史争论与当代评价

  摘要: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同时期古典帝国主义理论积极借鉴和辩证批判相结合的基础上,列宁帝国主义论通过对资本主义历史逻辑和运动规律进行实证分析,从批判逻辑、解释逻辑和建构逻辑层面,实现了理论与思想的升华,具有独具特色的理论原创性。列宁帝国主义论是对资本主义发展及其历史走向的理论反思,是对帝国主义引起的世界结构性矛盾的实践回应,是努力探索和建构新文明社会价值诉求的时代反映,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的思想深化。列宁基于唯物史观对帝国主义研究的方法论和一般原则没有过时,以垄断研究为基石的帝国主义理论命题没有过时,在向旧世界价值观、制度和实践宣战的同时,为未来社会提供了崭新的认知方法、哲学态度和价值理想,成为跨越历史时空的人类宝贵财富。

  关键词:

  列宁 帝国主义论 马克思主义 资本主义 垄断 世界历史观

  作者姜安,深圳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深圳 518060)。

  2.马克思正义理论的四重辩护

  摘要:

  马克思关于正义问题的讨论通过批判“国民经济学”完成,其立论前提是消灭私有制,这由他的理论任务所规定。不是用公平、正义的政治法律概念解释分配关系,而是用生产关系来解释分配关系,用生产劳动解释生产关系,这是马克思正义理论的基本逻辑。只有从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出发,才最能切中应得正义论的要害和现代正义问题的实质。自由主义等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正义概念是一个低阶概念,而马克思的正义概念则是一个含义更广的高阶概念。马克思的高阶正义概念从“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出发,以“自由人”之间有机的社会合作为基础,刻画出人类社会可能具有的最高正义原则。这一原则是先前人类历史中出现过的各类正义原则在逻辑上和在历史上自我扬弃的结果。在当代中国正义理论的建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不可能仅仅充当批判者的角色,而是担负着为现实生活提供规范的理论责任。

  关键词:

  马克思 正义 高阶正义概念

  作者王新生,哲学博士,南开大学哲学院教授(天津300071)。

  3.英国经济学的演变与经济史学的形成(1870—1940)

  摘要:

  新古典经济学和经济史学分别源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演绎学派和历史学派。二者的分歧早已出现,长期以来其差异性观点和多元化方法的竞争,共同促进了政治经济学的发展。20世纪初,双方的激烈竞争导致学科分裂,也影响了二者的发展。成为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因过度演绎和脱离现实而备受批评,经济史学也逐渐淡化了历史学派面向现实的研究传统。厘清上述发展历程,有助于深入理解经济史学的意义和新古典经济学所存在问题的根源,进而推动经济史学回归历史经济学的传统,促进经济学和经济史学的良好互动与健康发展。

  关键词:

  新古典经济学 经济史 历史学派 制度学派

  作者关永强,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讲师(天津 300071);张东刚,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天津 300071)。

  4.“80后”的教育经历与机会不平等—兼评《无声的革命》

  摘要:

  基于全国抽样调查数据,对“80后”人群的教育经历及其机会不平等状况进行深入探讨,重点考查教育机会的城乡差距和阶层不平等,并回应由《无声的革命》所引发的争论。数据分析显示:尽管教育机会数量增长明显,但城乡教育差距加剧、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等问题依然存在,教育政策制定者需要制定更有效的政策以改变现状。

  关键词:

  教育机会不平等 家庭背景 城乡差距

  作者李春玲,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732)。

  5.中国人口生育意愿变迁:1980—2011

  摘要

  基于1980—2011年间开展的227项关于中国人生育意愿的调查结果,运用横断历史元分析方法,考察了生育意愿的纵向变化趋势。研究发现,1980年以来中国人理想子女数呈减少趋势。2000年之后主要表现为“儿女双全”的二孩生育意愿,平均理想子女数基本稳定在16—18人之间。1980年代中国人生育水平高于生育意愿,随着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的提升,二者均呈下降趋势,但是生育水平下降快于生育意愿。1990年之后生育水平低于生育意愿,,即人们实际生育子女数少于理想子女数。这为认识生育意愿和生育水平在中国的变化趋势提供了实证依据。

  关键词:

  生育意愿 理想子女数 性别偏好 生育水平 横断历史元分析

  作者侯佳伟,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北京 100081);黄四林,心理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北京 100081);辛自强,心理学博士,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北京 100081)。

  6.复杂网络结构范型下的社会治理协同创新

  摘要:

  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开放演化、具有耦合作用和适应性的复杂网络系统,社会治理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环境和社会事物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传统由政府主导的线性管理模式不能对复杂社会问题给出有效的解释和应对方案,有必要引入新的管理范式,即复杂科学管理范式。复杂系统理论与社会治理具有内在的契合性,能够揭示社会治理复杂性产生的内在机理及其规律。复杂系统理论表明,越是复杂的系统,系统协调的要求越高,协同效应也就越显著。复杂社会网络系统所具有的小世界、无标度、社团结构、偏好连接及虚实“二相”性拓扑结构范型,对社会治理有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需要分析社会系统的复杂网络结构及其特征,建立社会治理的协同创新机制和制度安排,展开协同社会治理。复杂系统理论为研究社会治理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复杂网络 社会治理 协同创新

  作者范如国,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武汉 430072)。

  7.“法不禁止皆自由”的私法精义

  摘要

  “法不禁止皆自由”的精准含义是只要行为人不实施侵犯他人合法的私人领域这一为法所禁止的不正义行为,他就享有充分的自由。“法不禁止皆自由”力图宣示,扣除禁令后剩余的所有空间均为自由的领地,由此凸显了自由为“扣减权”的无所不包的特性,从而营造了最大的自治空间。从微观层面看,它主要适用于仅涉及行为人的涉己行为、无涉第三人的合意行为等场合。在立法中禁令不足、行为虽不违反禁令但违反公序良俗等情形,以及法定主义模式的作用领域,该命题的适用受到限制。从宏观层面看,它具有空泛性,仅依凭其自身,并不足以有效捍卫私人的意思自治。只有使禁令保持一般性、目的独立性、程序性或形式性、底线性等品质,这一命题才能真切地构建起最大的自治空间。

  关键词:

  最大自治空间 禁令 自由 否定性

  作者易军,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北京 100088)。

  8.媒体生态与中国散文的现代转型

  摘要

  为报刊写作,是晚清至五四时期散文最显著而重要的特点。以报刊为媒介载体的散文,其新的写作方式和传播方式,外在地影响着散文的体式、语言和风格。同时,媒体的价值取向又规定或部分规定了散文的主题设置。民族国家想象中的媒体与散文现代性之间具有某种内在的关联,以报刊建构民族国家想象的共同体,是晚清至“五四”的主流媒体为中国现代性建设所作出的特殊贡献,而媒体散文是联结报人志怀、报刊功能和民族国家建构的关键词。《时务报》等媒体,生成了其时以“维新”、“新民”为宗旨的论说体散文。五四新文化(300336,股吧)时期,散文的主题由“新民”置换成“立人”,散文语言由文白合体转化为现代白话,散文体式由论议体的一枝独秀变为杂文与美文的双流并呈。五四时期的许多散文作家,既是现代散文理论又是现代散文创作自觉的主体。理论与创作的有机互动,实现了中国散文的现代转型。

  关键词:

  媒体生态 散文 现代转型

  作者丁晓原,文学博士,江苏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常熟 215500)。

  9.皇帝“私”礼与国家公制:“开元后礼”的分期及流变

  摘要:

  唐代“开元后礼”的建设可以分为不同时期,开元后期与天宝时代以皇帝为首对《开元礼》所建制度大兴改革,并建立国家祭祀中的道教崇拜体系。安史乱后面临对《开元礼》和天宝改制的选择,从建中贞元初以《开元礼》的继承和回归为主,到贞元后期和元和中更多地纳入新制而进行调整,变化的因素不断增加。而对《开元礼》的“删定施行”则通过对制敕的删修得以实现,体现了礼制以皇权为中心的意义和时代对变革的需求。与此同时,道教祭祀与代表皇帝私人和家族性质、表达皇帝个人意旨的“私”礼(或云“家礼”)进一步结合,与作为国家公制的礼仪同存共融,形成了中古时代礼仪的新概念和新特色。

  关键词:

  开元后礼 《开元礼》 回归 改革 道教祭祀

  作者吴丽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特聘教授(北京 100048)。

  10.“王在法下”的浪漫想象:中世纪英国“法治传统”再认识

  摘要:

  受“辉格派”史学的影响,诸多西方学者一直强调中世纪英国盛行限制王权的“法治传统”。然而征诸史实则不难发现,在当时的英国,虽然流行着由日耳曼法、封建法与神法融合而成的“王在法下”的观念,但这种观念并不能真正地限制独裁的国王。被视为体现这种“法治传统”的议会,虽然有时限制君主的权威,但仍旧是国王的议会,从根本上说是支持王权的。大贵族集团利用议会来争权夺利,不应该被视为宪政意义的“革命”和“实验”。对西方学者的这一“辉格版”诠释,我们应该重新考量,在研究中将“思想中的政治”、“制度中的政治”和实际发生的政治区别开来,得出令人信服的科学结论。

  关键词:

  中世纪英国 法治传统 “王在法下” 政治史研究

  作者孟广林,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北京 100872)。

  本期论文英文提要(ABSTRACTS)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正义理论的四重辩护,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07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kexiaolunwen/2307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0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