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劳动学论文 >

法治建构的中国道路

发布时间:2017-01-03 08:53

  本文关键词:法治建构的中国道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全文】【法宝引证码】 CLI.A.1173239       [编者按]《中国社会科学》杂志2013年第1期刊登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孙谦同志的“法治建构的中国道路”一文,现予转载,以飨读者。转载时作者作了个别文字修改。
  社会因法治而进步,时代因法治而辉煌。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是在改革开放进行了30多年,中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明确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并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了重要部署,为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确立了新的功能导向和路径选择。
  法治:历史走出来的基本共识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法治共识应该是最深入人心的基本共识。但是,中国法治发展的历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949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初创时期,以“五四宪法”为标志,初步奠定了法制建设的基础。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期间,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改革开放以来,法治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鲜明特色之一。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确立为治国基本方略,法治逐渐形成共识。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人宪法。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党的十八大更是以前所未有的篇幅,深刻阐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思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成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回顾历史,可以得出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只有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道路,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十八大报告关于法治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反映了人民的呼声,是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基本共识。
  法治共识包含两个基本方面:
  一是不能舍法治而求人治,不能走回头路。改革开放之初,法学界爆发了一场关于“法治与人治”的大讨论,后来又有关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讨论,[1]这些学术争鸣为法学界拨乱反正,凝聚改革开放时代的法治共识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总体上,中国必须走法治之路已成为共识。但是,在这种共识下也还存在一些杂音。在当前这样一个社会矛盾凸显期,有一种思想观点主张:依靠人治的思维和实践来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历史经验和教训表明,这条路是绝对行不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决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这非常及时、非常必要。
  二是要走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不能照搬西方法治模式。自清末改制以来,中国法制现代化道路一直是以偏重于学习和借鉴西方法律制度和理论为取向的“追仿型”法治进路。改革开放30多年来,虽然我们一直强调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主义”以及“中国特色”这两个基本点不断为决策者所坚持,并且在具体法治实践中得到体现,但不能否认的是,长期以来,直到今天,中国社会始终存在一种过度崇尚乃至迷信西方法治模式的思维偏向。这种“西方法治模式”主要是人们对其所接受的有关西方法治理论与实践的各种信息,进行理想化的提炼、筛选甚而推测后所形成某种总体印象,进而依照这种总体印象去设想和勾画中国法治的应有状态和未来图景,把西方法治模式当作中国法治的摹本和示范,把西方法治的“今天”视为中国法治的“明天”。[2]这实际上是西方中心主义在法治领域的体现。一国的法治总是由一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中国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选择应是以适应中国具体国情、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为基本目标,立足于自我发展和自主创新的自主型法治道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全社会中处于核心领导地位,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这是中国在政治上的最大特色,也是中国法治始终不可动摇、始终不可放弃的特色。[3]
  法治: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必要途径和制度保障
  在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幸福未来的过程中,法治既是必要途径,更是制度保障。十八大报告的法治思想更加清晰地昭示了这一点。
  —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离不开法治。在当代,保障人权和建立法治已经是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人权与法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人权是法治的基本价值和根本目标,法治是人权的根本保障,也是人权得以保护和尊重的重要标志;离开了人权,就没有真正的法治;离开了法治,,再好的人权理念也不能实现。2004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正式写人宪法,这是中国人权保障发展历史上的重大成果。党的十八大报告又进一步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至此,从根本法的确立到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进一步重申,表明尊重和保障人权在中国已经受到高度重视。
  —人民参与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离不开法治。十八大报告在论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时,将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经过30多

  ······

法宝用户,请后查看全部内容。
还不是用户?点击单篇购买;单位用户可在线填写“申请试用表”申请试用或直接致电400-810-8266成为法宝付费用户。

【注释】                                                                                                     

©北大法宝:()专业提供法律信息、法学知识和法律软件领域各类解决方案。北大法宝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正式引用法规条文时请与标准文本核对。
欢迎查看所有产品和服务。法宝快讯:如何快速找到您需要的检索结果?    法宝V5有何新特色?

本篇【

关注法宝动态: 

法治建构的中国道路

 

法治建构的中国道路


  本文关键词:法治建构的中国道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25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kexiaolunwen/2325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f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