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劳动学论文 >

寻衅滋事罪的法教义学形象:以起哄闹事为中心展开

发布时间:2017-03-15 20:05

  本文关键词:寻衅滋事罪的法教义学形象:以起哄闹事为中心展开,,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寻衅滋事罪是我国刑法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罪名,近年来本罪存在着口袋化的倾向,因此,对本罪的法教义学研究十分必要。本文以我国《刑法》第293条以及司法解释关于寻衅滋事罪的规定为根据,对起哄闹事型寻衅滋事罪的规范构造、司法认定以及网络传谣等问题进行了理论探究。本文从保护法益、行为类型和主观违法要素三个方面,对起哄闹事型寻衅滋事罪进行了规范考察;结合案例,从刑法教义学出发对起哄闹事型寻衅滋事罪的具体行为类型进行了分析;并对网络寻衅滋事罪的司法解释进行了研究;对网络传谣行为不能等同于起哄闹事,因此不能以寻衅滋事罪论处的结论进行了论证。【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寻衅滋事罪保护法益行为类型主观违法要素
【分类号】:D924.3
【正文快照】:
寻衅滋事罪是我国刑法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罪名,以往并非常用之罪名。然而,近些年来,寻衅滋事罪在司法实践中大有被滥用的倾向,同时也导致寻衅滋事罪被污名化。在司法解释的推动下,寻衅滋事罪的内涵不断扩张,构成要件所容纳的行为五花八门,几乎成为破坏社会管理秩序犯罪的兜底罪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前6条

1王良顺;寻衅滋事罪废止论[J];法商研究;2005年04期

2孙万怀;卢恒飞;;刑法应当理性应对网络谣言——对网络造谣司法解释的实证评估[J];法学;2013年11期

3李晓明;;刑法:“虚拟世界”与“现实社会”的博弈与抉择——从两高“网络诽谤”司法解释说开去[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4张千帆;;刑法适用应遵循宪法的基本精神——以“寻衅滋事”的司法解释为例[J];法学;2015年04期

5张明楷;;寻衅滋事罪探究(上篇)[J];政治与法律;2008年01期

6张训;;口袋罪视域下的寻衅滋事罪研究[J];政治与法律;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前10条

1徐成宝;;寻衅滋事罪的立法渊源探析——以法律的继受为视角考察寻衅滋事罪的存在根据[J];财经政法资讯;2012年02期

2李凯;;醉酒驾车肇事案件定性问题之思考[J];法商研究;2009年06期

3白瑜;;寻衅滋事罪之主观要素问题探析[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年06期

4董芳;;寻衅滋事罪若干问题探究[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年10期

5戴羽;汪耕云;;浅谈“随意殴打”型寻衅滋事罪之界定[J];法制与经济(中旬);2011年11期

6胡莎;;论随意殴打他人型的寻衅滋事罪——方舟子遇袭案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1年05期

7潘霞;;论寻衅滋事罪中“纠集他人”的含义[J];法制与社会;2012年09期

8任加顺;;寻衅滋事罪的司法实践研究[J];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孙道宁;;寻衅滋事犯罪的认定与案件侦查[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10陆旭;;论教师虐童犯罪的刑法规制[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前4条

1张维;寻衅滋事罪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李凯;交通犯罪的刑法规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3王璐;网络谣言规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4年

4陈烨;刑法的特殊财产类型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前10条

1汪晟;论抢劫不动产行为的定性[D];湘潭大学;2010年

2张悦;寻衅滋事罪在群体性暴力伤害案中的法律适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王丽;对我国虚假广告治理的反思[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焦俊艳;寻衅滋事罪客观要件相关问题探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5杨海涛;寻衅滋事罪的司法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律璞玉;论寻衅滋事罪[D];黑龙江大学;2010年

7蔡丽娜;网络时代刑法解释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胡昆煜;肖传国伤害方舟子案的刑法思考[D];辽宁大学;2011年

9高忠华;论寻衅滋事罪的废止[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10吴勇华;寻衅滋事罪法理研讨[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前10条

1刘守芬,孙晓芳;论网络犯罪[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2徐岱;张维;;刑事政策下的寻衅滋事罪立法及其完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草案》为视角[J];当代法学;2010年06期

3潘庸鲁;;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比较研究——以方玄昌、方舟子被袭案为切入点[J];法律适用;2011年02期

4王良顺;寻衅滋事罪废止论[J];法商研究;2005年04期

5李晓明;;论公共视频监控系统对公民隐私权的影响[J];法学杂志;2010年11期

6张维;黄佳宇;;寻衅滋事罪司法困境之评析[J];法学杂志;2011年05期

7陈立华;计算机犯罪及立法探讨[J];法学;1990年01期

8陈冉;;论恢复性正义在环境犯罪治理中的功效——兼议传统刑罚理念的有限性[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9吴贵森;;刑法上“公共”概念之辨析[J];法学评论;2013年01期

10霍忠华,王健,刘贵;浅谈寻衅滋事罪的立法缺陷[J];检察实践;2000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前1条

1本报记者 陈东升 本报见习记者王春  ;[N];法制日报;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前10条

1张影;寻衅滋事罪几个问题探究[J];杭州商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2汤晓慰;适用寻衅滋事罪的疑难问题及对策[J];检察实践;2002年03期

3梁剑,叶良芳;寻衅滋事罪立法规定质疑[J];政治与法律;2003年06期

4王富国,孙启香;随意殴打他人寻衅滋事罪之“随意”的认定[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5谢锡美,张志军;寻衅滋事罪与抢劫罪之界限探析[J];政治与法律;2004年01期

6杜启新,安文录;论寻衅滋事罪的合理定位[J];政治与法律;2004年02期

7叶君;论寻衅滋事罪的证明[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8高铭暄;梁健;;寻衅滋事罪若干疑难问题探讨[J];人民司法;2008年17期

9张明楷;;寻衅滋事罪探究(上篇)[J];政治与法律;2008年01期

10张明楷;;寻衅滋事罪探究(下篇)[J];政治与法律;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前10条

1;寻衅滋事罪标准应从严掌握[N];检察日报;2003年

2袁媛周恒祥(作者单位:镇江市润州区检察院);抢劫罪与寻衅滋事罪之区别[N];江苏法制报;2006年

3陈新华;解读寻衅滋事罪中的“强拿硬要”[N];江苏经济报;2007年

4周宁平邋朱帅;“随意”殴打他人致轻伤构成寻衅滋事罪[N];人民法院报;2007年

5仲璐;“强拿硬要”是否构成寻衅滋事罪[N];江苏经济报;2011年

6常州市武进区检察院陈建军;寻衅滋事罪与抢劫罪的区别[N];江苏法制报;2011年

7梁小伟沙丽;如何认定寻衅滋事罪[N];江苏法制报;2012年

8杜启顺;寻衅滋事罪是兜底性罪名[N];检察日报;2003年

9阜宁县检察院王洁;如何认定寻衅滋事罪的多次情节[N];江苏法制报;2010年

10江西省高安市人民检察院吴子牛彭笑灵;寻衅滋事罪立案标准还需细致量化[N];检察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前1条

1张维;寻衅滋事罪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前10条

1王波;寻衅滋事罪的理论和实践探讨[D];吉林大学;2008年

2胡宁宁;寻衅滋事罪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池益贤;寻衅滋事罪定罪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4张英男;论寻衅滋事罪的认定[D];吉林大学;2010年

5任加顺;寻衅滋事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6王孝江;寻衅滋事罪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2年

7汪际宏;论寻衅滋事罪[D];武汉大学;2004年

8郑漫容;寻衅滋事罪相关问题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王化斌;寻衅滋事罪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朱莺华;寻衅滋事罪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寻衅滋事罪的法教义学形象:以起哄闹事为中心展开,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09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kexiaolunwen/2509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f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