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劳动学论文 >

中国劳动力市场就业性别歧视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5 18:30
【摘要】: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歧视简单的说是由于种族、肤色、年龄、户籍、性别等非个人经济特征引起的区别对待,其中劳动力市场就业性别歧视对于女性的劳动参与情况造成了严重影响。劳动力市场上女性的工资水平普遍低于男性,女性在晋升过程中存在“玻璃天花板”障碍,女性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重重等现象背后,从来不缺乏对女性的“就业歧视”,尤其是在二胎政策全面放开之后,企业会在招聘过程中变相询问是否考虑要二胎,女性劳动力的就业形势也因此变得更加严峻。长期以来,虽然相关部门出台了不少反歧视政策,社会舆论也多次呼吁,但是劳动力市场就业性别歧视现象依然存在,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反而使就业性别歧视现象变得更加隐蔽,许多企业用“隐形门槛”将女性劳动力拒之门外。可以预想,如果没有找到有效的治理方式,劳动力市场就业性别歧视问题必然会长期存在,甚至会因为“隐性门槛”的出现而变得越发严重。正因为如此,只有厘清目前劳动力市场就业性别歧视的现象,分析隐藏在现象背后的原因,找准源头,多管齐下,对症下药,才能从源头上避免和杜绝劳动力市场就业性别歧视现象的出现,让劳动力市场就业性别歧视问题无处隐藏,真正实现女性公平就业。基于此,本文以劳动力市场就业性别歧视为研究对象,首先从就业机会歧视、就业隔离歧视、工作待遇歧视这三方面入手,结合劳动力市场中的统计数据,对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就业性别歧视表现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其次就掩藏在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劳动力市场就业性别歧视主要是由五方面原因造成的,具体的说,是受女性生理特征、重男轻女的社会文化传统、法律制度不健全、女性自我认同与歧视的恶性循环以及企业未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这五个方面的影响,使女性在就业过程中遭受了不公正待遇;然后对我国劳动市场就业性别歧视程度进行测度,以求客观真实的反映我国劳动力市场就业性别歧视问题,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就业性别歧视,且性别歧视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加严重;最后,结合我国国情,分别从国家、企业、个人这三个角度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图文】:

性别构成,应届毕业生,人口普查,北京大学


图 2-1 2010 年不同行业的性别构成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此外,根据北京大学对 2015 年应届毕业生的统计分析可以明确看出,不同

性别构成,性别隔离,人口普查,数据来源


图 2-3 2010 年不同职业的性别构成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2010 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图 2-3 所示的是,,在 2010 年不同职业之间存在的性别隔离歧视。在农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249.2;C913.6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红;反就业性别歧视法中的“歧视”:从经济学视角[J];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08期

2 王萌;;女性高校毕业生就业性别歧视法律问题研究[J];天津电大学报;2008年03期

3 杨金光;于小川;张露;杨帆;袁芳;魏雨婷;;就业性别歧视问题及其法律规制——以应届女大学生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年12期

4 李文沛;蔡飞;;关于消除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思考[J];理论探索;2011年01期

5 唐郢;正视就业性别歧视[J];中国人才;2001年05期

6 张龙;;我国反就业性别歧视立法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陈玉玲;;反就业性别歧视及其法律对策[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张莹;;减少女性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实证分析[J];东岳论丛;2007年06期

9 牟燕;;刍议就业性别歧视[J];法制与社会;2008年28期

10 于楠;;关于我国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思考[J];西安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辛nr;;消除就业性别歧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徐敏;刘芳;赵奎;;基于可雇佣性的女性农民工就业性别歧视影响因素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华女子学院法学院教授 刘明辉;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根源及对策[N];中国妇女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龚亮;用制度反对就业性别歧视[N];光明日报;2013年

3 佟吉清;反对就业性别歧视要下真功夫[N];中国妇女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蔡双喜;反就业性别歧视的借鉴和启示[N];中国妇女报;2013年

5 刘小楠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就业性别歧视为何被盲视[N];中国妇女报;2014年

6 张立 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杨慧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副研究员;用数据说话:就业性别歧视并未被高估[N];中国妇女报;2014年

7 杨慧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副研究员;就业性别歧视的定义、现状与应对措施[N];中国妇女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陆士华;反就业性别岐视为啥那么难[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9 刘伯红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研究员;就业性别歧视:被“高估”还是被“盲视”[N];中国妇女报;2014年

10 段思平;消除就业性别歧视需奖惩并举[N];人民公安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然然;中国劳动力市场就业性别歧视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7年

2 夏晖;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及其法律规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陈金灿;我国反就业性别歧视法律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4 夏迪娅·吾甫尔;论国际人权法视角下的妇女就业性别歧视[D];新疆大学;2015年

5 田庆涛;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规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6 王亚妮;反就业性别歧视法律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7年

7 叶娟;就业性别歧视的法律思考[D];贵州大学;2008年

8 陈秋娴;消除就业性别歧视的公共政策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9 郭艳艳;就业性别歧视法律规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10 贾宇飞;论我国反就业性别歧视法律制度的完善[D];湖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153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kexiaolunwen/26153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9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