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劳动学论文 >

在刘易斯拐点视角下探究我国劳动力结构变迁对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4-07 17:33
【摘要】:劳动力因素是我国特殊经济发展结构的重要成分,多量低价的劳动力创造出产品优势并最终形成竞争力。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加深,农业与制造业的相对地位发生着改变。劳动力人口虽然因人口老龄化等因素有所下降,但整体数量变化率并不高,而逐渐显现的民工荒等劳动力短缺现象则是由劳动力在第一产业及第二、三产业迁移的结果造成的。随着劳动力在不同产业之间的转移,一方面,农村剩余可转移的劳动力数量处于下降趋势;另一方面,劳动力工资成本伴随劳动力的供不应求而上升。本文以刘易斯拐点为视角对劳动力结构的改变进行研究。刘易斯拐点理论伴随发展中国家经济工业化进程的加深而被提出,当经济体跨过刘易斯拐点后,其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形成机制或将面临调整,基于此,本文将在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两方面探究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对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从社会总供给的角度看,刘易斯拐点将引致工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从社会总需求的角度来看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将对有效需求产生复杂的影响,既有消费需求拉动型通胀,也有投资不足型通货紧缩。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影响不尽相同,政策抉择亦大相径庭,因此应从总供给和总需求的两个方面来综合考察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并依据供求的综合作用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刘易斯拐点效应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影响是本文研究主线,相关论述据此展开。本文将研究内容划分为六个部分分别讨论。第一部分为绪论,即文章的开篇,这部分不仅讲述我国民工荒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限背景下的刘易斯拐点效应,而且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以深入了解学界研究趋势,借鉴研究方法、发现研究不足并提出研究创新。第二部分为刘易斯拐点对通货膨胀效应影响的阐述,即刘易斯拐点与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内在联系。该部分从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两个角度探究刘易斯拐点对物价水平的影响,本文在社会总供给方的分析是针对劳动力因素展开的,即刘易斯拐点到来后,第二产业劳动力边际生产率的增长无法支持由于农村剩余可转移劳动力数量下降而导致的第二产业雇佣工人成本的上升,导致产出下降的同时工资水平又带动着物价水平的上升;在社会总需求方的分析是针对有效需求的三个方面展开的,即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及净出口需求,本文分析社会总需求的原因在于,刘易斯拐点对于我国经济的影响渠道是复杂的,因为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导致劳动力结构发生改变,并随之引起劳动力工资水平的提升,从消费需求的角度来看,劳动力工资水平的上升将改善居民的生活刺激消费需求,但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就业所获得的工资低于城镇居民的工资水平的事实尚未改变,二者的差距仍然存在,因此,消费需求尚未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尤其我国较高的房价和城市生活成本反而会压抑劳动力的消费需求,引起需求不足的通货紧缩;从投资需求的角度来看,刘易斯拐点来临后,企业雇佣工人的成本上升,但是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却未能上升到足以支撑工资上涨的水平,因此低产出高成本导致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下降,投资意愿下降进而引起社会投资不足的紧缩效应,但若企业通过提高产品价格的方式应对下降的投资回报,则将引起物价水平上升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从净出口的角度来看,企业成本上升导致我国出口企业低价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被削弱,进而导致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实力的减弱及出口数量的下降,引起我国外部需求的减少。第三部分为描述性统计分析,基于1978~2016年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整理分析数据,如消费、投资、净出口、实际工资水平、边际劳动生产率以及物价水平等来展示刘易斯拐点前后各指标的变化趋势及内在联系。第四部分为模型设定,阐述STR模型的设定过程,并为实证分析做好准备工作,如采用PP检验对通货膨胀率、消费、投资、净出口变化及边际劳动生产率与劳动力工资的差值进行平稳性检。第五部分为实证分析,首先确定模型滞后阶数并确定模型的线性分,再检验模型的非线性并确定转换变量及转换函数的类型,进而确定模型类型为LSTR1模型,最后通过非线性最小二乘法(NLS估计)估计模型参数,并对得到的实证结果进行分析,阐明刘易斯拐点对于通货膨胀的非线性影响。第六部分展示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建议。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是我国二元经济结构面临的一次重要调整,物价水平的变化在本次调整中亦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在宏观经济中,不论是从产生社会总供给的劳动力方面,还是从形成社会总需求的投资、消费、进出口方面刘易斯拐点均将形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而在社会总供给端和社会总需求端分析刘易斯拐点对物价水平影响机制的变化及应对策略是经济平稳运行的内在要求。本文在研究中遇到的难点主要是数据有限,可查数据年代不够久远且劳动力收入及劳动边际生产率均为年度数据,这一弊端或能影响研究结论的准确性。
【图文】:

劳动力需求,劳动力供给,比率图,就业人口


1.1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逡逑1.1.1研究背景逡逑本文的研究是在整体经济发展处在增长速度换档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逡逑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背景之下。伴随经济转向中高速发展的有诸多问逡逑题,而在劳动力及物价水平方面,出现了劳动力供给减少、通货紧缩等问题。逡逑从劳动力方而来说,15?64岁的劳动人口即劳动供给在2013年首次出现下降,逡逑并相继在随后三年下降110万/年左右,而劳动力需求逐年上升。从物价水平来逡逑说,2014及2015两年的C丨M均在2°/。以下,2016年恰好达到2%。综合劳动力逡逑供求因素考虑,劳动力成本而临大幅上涨,这一结构性变化是否意味着我国的逡逑|卜:常通胀水平应该提高到3.5%或者更高?如果以上推断成立的话,那么现阶段逡逑我国CPI增长率与3.5%的通货膨胀水平相比,我国就己经进入了通货紧缩。逡逑CP1与劳动力供求之fiij存在一定的关联,一般而言,劳动力需求供给比率的下逡逑降,CP1下降,反之亦然,,如下图所示:逡逑

走势图,通货膨胀率


逦逦逦3刘易斯拐点与通货膨胀效应——描述性统计分析逦逡逑际生产率增长率差值cz、消费c、投资/以及净出口邋nx的年度值及同比增长率,逡逑在此基础上分析各变量在1978至2016年间的变化趋势及变量间的相关性。由逡逑于描述性统计分析旨在刻画、描述各变量的变化趋势,用数据的名义值进行描逡逑述更贴合经济的实际运行,因此对数据的剔除物价因素、波动性因素的操作将逡逑在实证模型构建时进行以获得平稳的可用于估计实际经济的指标。逡逑1.描述各变量的变化趋势逡逑由通货膨胀率的计算公式:兄=C/V,邋-100得到1978至2016年我国的通货逡逑膨胀水平,以此对通货膨胀率的变化趋势进行描绘,结果如下: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249.21;F82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池光胜;;人口年龄结构转变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研究——基于巴萨效应的视角[J];国际金融研究;2015年12期

2 毛学峰;;刘易斯拐点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前景[J];中州学刊;2015年06期

3 唐建伟;陈鹄飞;;经济转型期中国人口结构变化及其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J];新金融;2014年08期

4 沈于;朱少非;;刘易斯拐点、劳动力供求与产业结构升级[J];财经问题研究;2014年01期

5 Fang Guo;;What Causes China's High Inflation? A Threshold Structural Vector Autoregression Analysis[J];China & World Economy;2013年06期

6 张黎娜;夏海勇;;“刘易斯拐点”对城市经济集聚的影响机制研究[J];经济学家;2013年07期

7 陈卫民;张鹏;;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如何影响通货膨胀?——理论解释与经验证据[J];南开经济研究;2013年02期

8 刘友建;张晓飞;;刘易斯拐点的到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J];特区经济;2013年03期

9 巩师恩;范从来;;二元劳动力结构与通货膨胀动态形成机制——基于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框架[J];财经研究;2013年03期

10 罗冰;石美遐;;论刘易斯拐点、人口红利与人力资本投资[J];生产力研究;2013年02期



本文编号:26181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kexiaolunwen/26181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d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