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劳动学论文 >

罢工的属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4 17:25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劳动力的市场化,劳资冲突也急剧增加,劳动者因不满劳动条件等原因引起的罢工近年来也大幅增加。罢工问题也成为学者热议的话题。然而,在对罢工问题研究上,出现了一种思维定势,大多数学者都认为罢工权应当立法,罢工权应当入宪。但是对罢工的破坏性认识不足,忽略了对罢工本身的定位和探讨。罢工是雇员争取利益的一种手段,但是由于其表现形式比较激烈,具有一定的社会扩散性和影响力,不论是对经济发展还是对社会秩序来说都有破坏性。雇员集体撤出工作岗位,造成企业停产停业,将直接导致雇主和社会经济利益下降。公共服务部门的罢工还会严重影响到市民的工作和生活,导致社会秩序混乱。即使是对于参与罢工的雇员来说,罢工行为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虽然雇员发动罢工试图达到在未来一段时间获取更大利益或维持现有利益不受损失的目标,但是一旦罢工失败,不仅这些美好的愿望难以实现,而且很有可能面临被迫失业和罚款的双重打击。所以罢工的破坏性不容小觑。因此,罢工不应当随随便便就纳入法律,如果有更好的替代机制,可以不采用罢工这一手段当然是最好的。但是,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罢工的发展来看,罢工仍然有其存在的客观性和合理性,否则也不会大多数国家都将罢工纳入了法律调整范围内。罢工立法的关键不在于是纳入宪法还是纳入一般法律调整,其关键在于处理好破坏性、客观性与合理性之间的关系,既保证雇员的罢工权利,又能将罢工的损失降到最低,这才是罢工权的应有之义。在劳资关系成熟、罢工法律制度完善的国家,工人的罢工权及其行使相对而言能够得到适当保护与合理限制,国家对超出法律允许的罢工活动能够及时有效地加以控制和制止,对社会造成的损失较小。在承认罢工权必不可少的大前提下,正是这种对罢工活动各阶段、各方面的规范与限制性规定,构成了国家处理罢工机制的主体。所有这些机制的目标不是支持鼓励罢工行为,而是为了尽量避免和减少罢工,而其对罢工权利的保护作用只能是谨慎、适度的。要处理好罢工的破坏性、客观性与合理性之间的关系,在于处理好对罢工的限制与保护的关系,这种限制与保护的平衡点就在于,尽可能公平公正地保护劳资双方的权益,以便既不至于使雇主认为可以在劳资关系中任意侵犯劳权,而无须惧怕劳动者运用合法罢工手段进行反抗,也不应当使劳动者过于轻率地使用罢工手段,导致本可避免的经济与社会消极后果。文章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通过我国学界对罢工问题的探讨引出问题,目前对罢工的研究有一种思维定势,大多数学者认为要罢工立法、罢工入宪,对罢工的破坏性认识不足,却一味地推崇罢工的合理性,忽视其破坏性。第二章是从三个视角看罢工的三重属性,即破坏性、客观性与合理性。首先,从政治视角看罢工的破坏性,分别从四个方面介绍罢工的破坏性。其次,从经济视角看罢工的客观性。分别从三个方面介绍罢工的客观性。第一,根据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由于我国处于中等收入陷阱的阶段,矛盾激化。根据相关定量研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必然导致罢工数量的增加。第二,经济利益矛盾,劳资双方的利益有相矛盾的一面,容易产生冲突。最后,从社会视角看罢工的合理性。根据社会学上三种理论,得出罢工发生的合理性。后面三个部分是从法学视角看罢工的破坏性、客观性和合理性。第三章是限制罢工的破坏性,从目的、主体、程序和形式限制四个方面介绍。第四章是承认罢工的客观性,主要介绍国际公约有关罢工的立法规定,罢工的发展历史和其他国家的规定,以及罢工豁免的规定,因为罢工客观性,应当有所豁免。西方各国对罢工的认识也是逐步清晰的过程,从最初只认识到破坏性对其禁止和压制,到认识到客观性,有限制的禁止,再到认识罢工的合理性,给予保护,同时做多方面的限制。第五章是引导罢工的合理性。主要从工会和政府两个层面探讨,工会应当多参与罢工,政府应当多引导、少干预罢工,各自认清自己的角色,发挥好各自的作用。
【图文】:

罢工的属性研究


图00囚旧00囚000囚山山改[

罢工的属性研究


图00囚旧00囚000囚山山改[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郑杭生;杨敏;;社会实践结构性巨变下的社会矛盾[J];探索与争鸣;2006年10期

2 陈步雷;;罢工权的属性、功能及其多维度分析模型[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6年03期



本文编号:26391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kexiaolunwen/26391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e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