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劳动学论文 >

论共享经济模式下的用工法律规制

发布时间:2020-06-13 12:54
【摘要】:共享经济的发展实现了从共享经济1.0到共享经济2.0的跨越,平台企业的商业模式从“重资产”向“轻资产”转型。共享经济对劳动法带来了全方位的挑战,就劳动者权益保护而言,虽然劳资关系趋于平等,用工更加灵活性与弹性化,但是“不安全性”与“不稳定性”的风险加重了“网约工”权益保障的风险。“网约工”在劳动者和独立承包人之间形成一条灰色地带,身份认定的模糊不清与“网约工”自身的特性有关:对平台的身份从属性弱化、但是并非完全不受平台的控制,以及在经济上对平台存在依赖。从理论视角分析,现行用工法律规制的僵化已经不能应对灵活化、多样化的新型用工形态,在传统“劳动、劳务”二元保护体系下,“网约工”既有劳动关系的“影子”,也满足劳动关系的部分特征,故而很难将这一主体有效分类。传统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以身份从属性为核心,“网约工”因身份从属性弱化,因此难以有效归类为“劳动者”。我国现有的用工法律规制出现问题,域外应对新型用工模式的两种路径——“主体型”和“内容型”为我国应对以上困境提供了蓝本,创新传统用工法律规制势在必行。在共享经济的视阈下,实现用工法律的新规制需要以保护理念为主旨,在立法技术上以分层调整为核心,辅之亦分类调整。劳动关系以“复合型”为认定标准,增设介于传统劳动者与自雇人之间的“中间主体”类型,对于劳动法保护的范围予以扩大。按照“网约工”的不同类型对其进行身份定位,对劳动者、中间主体和独立承包人提供分层的保护路径。本文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共享经济视阈下的用工现状。阐述了共享经济背景下劳动用工的发展,介绍了这一新经济形势下的特殊组织形式,分析总结了不同的用工类型,并研究了共享经济视阈下用工模式之特殊性。目的在于从宏观的视角了解共享经济对传统用工模式产生的冲击。第二部分为共享经济背景下“网约工”之身份识别。身份定位直接涉及到“网约工”的权利与义务。实务领域对于“网约工”是劳动者还是独立承包人存在争议,争议的原因在于“网约工”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表现在:“网约工”对平台的身份从属性弱化、“网约工”并非完全不受平台控制、“网约工”在经济上对平台存在依赖。第三部分是对当前用工法律规制困境的理论性反思。传统劳动法理论对于劳务提供者采用劳动、劳务二元保护模式。但是,面对满足劳动关系部分要件,也满足劳务关系部分特征的“网约工”往往难以在此体系下进行归类。另外,传统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以身份从属性为核心,这使得从属性弱化的“网约工”往往在实务中难以有效归类为劳动者。劳动法的传统理论以及劳动关系理论对“网约工”的用工形式不能作出合理的判断,传统理论出现了问题。第四部分介绍了域外对于“网约工”的法律规制,以及对我国的启示。域外对于“网约工”的定位发展了两种路径,第一条以德国、意大利、法国、日本为代表,立法或司法突破现有的二元体系,主张构建介于劳动者与独立承包人之间的“第三种类型”,为其提供类似劳动者的保护;第二条以美国为代表,在现有的二元体系下,主张对“控制权”的劳动关系认定标准进行扩大解释,在司法判决中以Borello规则下的13个要素为判断依据,认定Uber司机是Uber的雇员。这两条路径的出现均表明,作为全球化的共享经济,用工法律规制应当予以改革以应对新形态的互联网用工。第五部分为我国“网约工”用工法律规制进行设计,首先要树立保护“网约工”劳动权益和鼓励共享经济的健康发展相统筹的保护理念。在立法技术选择上,以分层调整为基础,辅之以分类调整,按照三阶段的步骤为不同类型的“网约工”重新定位。在重新定位的基础上,提出分类的法律规制保护路径,这是“网约工”实现体面劳动的必然之举。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D92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四川大西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获“自贡市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称号[J];现代焊接;2008年04期

2 庞伟燕;;湛江市邮政局获“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殊荣[J];广东交通;2011年06期

3 徐连升;;浅谈企业怎样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J];现代经济信息;2018年21期

4 朱卫刚;;新形势下劳动关系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产业创新研究;2018年12期

5 袁健;;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的探索与实践——以深圳市盐田区为例[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9年01期

6 刘泰洪;;新时代的劳动关系及其治理[J];工会博览;2019年07期

7 陈磊;;开展劳动关系研究应该具有的理念探究[J];人力资源;2019年04期

8 王健;;网络主播劳动关系的认定[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02期

9 黄博骏;;论网络社会对劳动关系的影响及法律应对[J];河北农机;2019年07期

10 石磊;;当前的劳动关系及其治理探究[J];人力资源;201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智轶;;关于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的研究[A];“决策论坛——如何建立科学决策机制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5年

2 王淼;;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关系的变迁[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3 孙亦浩;;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来解决劳动关系方面的矛盾[A];纪念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7年

4 李晓园;杨颖;;以科学发展观构建新型的劳动关系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A];科学发展观与劳动保障问题研究[C];2005年

5 陈诗达;;劳动关系总体稳定发展是主旋律[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6 陈诗达;;当前劳动关系的主要矛盾及原因[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7 陈诗达;;劳资博弈走向和谐是劳动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8 陈诗达;;市场化进程中的劳动关系变迁[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9 陈诗达;;新形势下劳动关系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思考[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10 陈诗达;;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见习记者 彭静;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和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殊荣[N];毕节日报;2019年

2 侯彦亮;柞水全力保障劳动关系和谐[N];商洛日报;2019年

3 重庆市第一中级法院 陈娅梅 刘莉;送餐骑手与“互联网+”企业应如何认定劳动关系[N];中国商报;2019年

4 记者 廖冬云 通讯员 王雪梅;长期“两不找”,,双方还存在劳动关系吗?[N];昌吉日报(汉);2019年

5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人社局;创新信息化建设提升劳动关系治理水平[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9年

6 本报记者 徐蔚冰;要高度关注新形势下劳动关系的和谐问题[N];中国经济时报;2018年

7 贵州省安顺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岳思娴;担任董事长是否与公司形成劳动关系[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8年

8 本报记者 王永;治欠薪 保支付 令劳动关系更和谐稳定[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9年

9 本报记者 粟新林;治理能力强 就业环境优 劳动关系畅[N];成都日报;2018年

10 记者 刘斯宇;拉萨工会 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N];西藏日报(汉);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勤;北京中小企业劳动关系评价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2 龚基云;转型期中国劳动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高新会;论转轨时期我国劳动关系的制度变迁[D];暨南大学;2006年

4 黑启明;政府规制的劳动关系理论与策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焱白;劳动关系稳定之法律调整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6 何圣;上海劳动关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孙瑜;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对工作绩效影响的跨层次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8 周恋;中国情境下的劳动关系氛围与员工工会承诺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9 田巍;和谐劳动关系的政治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崔玲;劳动关系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美荣;论网约工的劳动关系认定及权益保护[D];广西师范大学;2019年

2 郑雯;论共享经济模式下的用工法律规制[D];山东大学;2019年

3 林智熙;P2P用工模式下的劳动关系认定[D];福建师范大学;2018年

4 祖木莱提·迪力夏提;在校生劳动者主体资格认定实证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8年

5 易曼;分享经济下网约车驾驶员劳动关系认定研究[D];深圳大学;2018年

6 吴颖力;上海申苑印务有限公司劳动关系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7年

7 姚橙;劳动关系认定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8 张媛;我国高校劳动关系管理法治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9 顾兵光;基于文本量化分析的我国劳动关系政策演变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年

10 热依曼·沙地尔;雇佣保障对劳动关系氛围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112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kexiaolunwen/27112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a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