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劳动学论文 >

论罢工权的实现

发布时间:2020-09-27 17:34
   进入21世纪,我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现阶段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不断向深水区进入,劳动人民的法律维权意识也不断在提升,劳资关系也同时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极具特色的样新阶段。但我们同时也看到,在市场化改革中,由于劳动法律法规不完善,赋予工人权利的不足,致使大量工人权益被侵害,工人为经济分配和体面工作等权利发起了一波又一波群体性的暂时停止工作的行为,集体争议和罢工事件层出不穷且有不断上升的趋势。追根究底,其实质是劳动者和企业主之间的经济利益矛盾不断激化的表现。外国早已深入的研究罢工权的立法及其相关联或配套制度衔接,并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和一手资料,作为人格权和社会权的权种,罢工权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被列入了宪法,成为劳动者所特有的、普遍性的一项重要的社会经济权利,各国还为罢工权作了很多明确具体的配套性法律法规,使罢工权更便于操作,即从根本法律体系上充分保障了劳动者的罢工权,从而在协调、平衡劳动关系和促进社会稳定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虽然目前我国的一些学者对罢工的行为及权利的研究也已取得了一些理论上的成果,但罢工权没有被包含在我国当下的法律之中,法即没有明确规定享有,也没有明确予以禁止,导致各方都无法规范的处置罢工问题的尴尬状况,无法及时有效地解决劳动关系双方的冲突,使矛盾积累的越来越深,对当下我国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市场经济的改革非常不利。面对日益严重的劳资矛盾引发的对立和冲突,笔者认为,我国对罢工权进行立法的条件已经成熟,罢工权立法已经迫在眉睫。以标准规范的法律条文的方式赋予我国劳动人民充分的罢工权利,并进一步明确罢工权行使所必备的合法要件、实施方法、全部流程及各相关主体的责任以及享受的特定刑事和民事上的法律保障。并且也是我国当下完善社会主义法治的需要,极具法律实践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遵循提出、剖析和解答相关问题的路径,全文分为四章。首先,在导论部份,从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罢工及其权利的定义入手,对国内外罢工权的研究进行简单描述和概括,其次,通过描述我国当前劳资纠纷现状分析其原因,引申出劳资纠纷所呈现出的特点及所产生的结果,通过对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分析,总结出我国罢工权立法的必要性及实施的可行性,为下文的阐述奠定理论基础。再次,在第三章通过对我国宪法、法律法规、签订的国际条约和地方性法规中关于罢工的规定进行梳理,结合企业对罢工行为的态度和劳动者对维护自身权益的认识以及罢工权的缺失对社会的负面影响进行系统的总结与分析,阐明我国目前罢工权实现的法律障碍和现实障碍,找出罢工权实现的困境,为罢工权的实现垫定了基础。承上启下,既承接了上文,又为下文的展开埋下了的伏笔。最后,学习外国先进的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在第四章对罢工权实现的前提条件、主体要件、目的要件、程序要件及手段要件进行论证并对其加以深化,对完善罢工权的实现提出具体的完善建议,为罢工权立法提出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第四章无论是在结构还是内容上都与前两章紧密铆接,彻底解决了前面所提出的问题。
【学位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D922.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
    第二节 现有国内外研究理论概述
        一、国外法律规定和学者所给定义
        二、国内法律规定和学者所给定义
        三、本文的创新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罢工权法律确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一节 罢工权法律确立的必要性
        一、当前我国劳资矛盾凸显——现状要求
        二、劳动者权益保护制度部分缺失——深层次动因
        三、劳动权利完整性要求——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整体趋势
    第二节 罢工权法律确立的可行性
        一、现代社会劳动者罢工所呈现出的特点
        二、罢工权立法及实现的可行性分析
第三章 罢工权实现的障碍
    第一节 罢工权实现的法律障碍
        (一) 宪法层面的规范缺失
        (二) 基本法律层面的规范缺失
    第二节 罢工权实现的现实障碍
        一、行政干预成为重要手段
        二、企业的态度及行为
        三、劳动者的认识
    第三节 罢工权缺失所造成的负面作用
        一、使政府行政工作负担加重
        二、正当罢工的保护和无序罢工的限制均无法可依
        三、使国内立法无法与国际立法对接
        四、劳动者与企业主之间的利益关系失衡严重
第四章 罢工权的实现路径
    第一节 立法层面的确认
        一、罢工权立法的基本原则
        二、法律对罢工权的承认
        三、法律责任在罢工行为上的体现
        四、罢工权立法规范所经历的阶段
    第二节 政府职能的转换
    第三节 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提升
    第四节 工会或其他组织者职能的正确定位
        一、工会
        二、行业协会或工人自发组织
    第五节 劳动者的权利意识与行为审慎
    第六节 罢工权的排除与限制
        一、罢工权行使的主体
        二、罢工目的正当性
        三、罢工程序正当性
        四、罢工手段正当性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宇凤利;;罢工权入宪的理性构思[J];法制与社会;2007年06期

2 石礼川;;浅谈对罢工权的立法思考[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09年02期

3 李楠;;规制胜于逃避——罢工权的合法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9年06期

4 李余华;束安娜;;罢工权的法理透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5 王露清;;从“出租车司机罢运”事件浅谈罢工权问题[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年03期

6 周宝妹;王茜;;论劳动者的罢工权[J];行政与法;2010年07期

7 高凌霄;;论集体合同制度下的罢工权[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8 贺智;;罢工权特征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2年S2期

9 杨晶;;论罢工权再入宪[J];陇东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10 蒋言;;浅谈我国的罢工权立法[J];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27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赵蕾;东航事件引发罢工权之争[N];南方周末;2008年

2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法学04151班 任明伟;如何使合法罢工权规范化[N];贵州民族报;2008年

3 李满奎;欧洲罢工潮中的三道“防火墙”[N];法制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杜涵;“希腊今日无新闻”[N];法制日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杰勇;罢工权论[D];湖南大学;2009年

2 李位国;论罢工权的规范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3 赵继东;中国罢工权立法必要性研究及制度设计[D];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

4 张杰;论我国罢工权法律确认的必要性和保障方式[D];苏州大学;2009年

5 董新丽;罢工权法律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6 李林倩;试论罢工权立法[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7 刘丽文;罢工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8 刁晨航;罢工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9 刘腾腾;罢工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许超;论我国罢工权入宪[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281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kexiaolunwen/28281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8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