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劳动学论文 >

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选择中户籍歧视力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0 03:16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推进,劳动力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的行政管制力度越来越小,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内部,但由于我国传统分配体制对城市劳动力群体更高的分配偏向使得城市户籍属性劳动力群体在政策话语权方面存在着相对优势,这种相对优势会培育偏向城市劳动力群体的就业偏向政策,进而发展成为一种就业路径锁定机制——农村户籍劳动力更多被动选择非正规就业,城市户籍劳动力更偏向于正规就业。这种就业路径锁定机制是依托于户籍制度赋予的身份属性而实施的,但由于农村户籍劳动力相对于城市户籍劳动力而言,其在人力资本方面也存在着弱势,因此,这种依托于户籍身份属性的歧视效应是内嵌于人力资本歧视之中的,具有隐性化的特点,基于此的考虑,本文试着探究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选择中的户籍歧视力度,进而为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弱化制度歧视力度,提高社会流动性提供方向和理论支撑。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为导论。在阐述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形成了严密的研究逻辑和研究框架,指出了本文的创新和不足。第二章为相关文献综述和述评。本章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学者或组织对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研究情况,然后对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相关理论做出概括,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特有的户籍制度来探讨相关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第三章为非正规就业概念的界定。本章首先分别从部门特性和岗位特性出发对正规部门和非正规部门、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进行了辨析,然后从部门特性和岗位特性综合出发,对非正规就业做出全面准确的界定。第四章为研究设计。本章首先介绍了相关数据来源,然后通过数据的描述性统计来说明不同户籍属性劳动力在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存在着显著地差别,最后通过非线性回归模型的Oaxaca-Blinder分解法细致探究了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选择中的户籍歧视效应。第五章PSM方法的稳健性检验。本章首先介绍了PSM方法在处理内生性问题方面的巨大优势,然后通过PSM方法,在控制内生性的基础上,再次探究了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中的户籍歧视效应,以此来说明本文研究的准确性。第六章为结论与政策建议。基于前文的分析,得出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选择中的户籍歧视力度为12%左右,并以此为依据,为我国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学位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7
【中图分类】:F249.2
【部分图文】:

分类图,非正规就业,分类图


图 3.1 非正规就业分类图3.3 非正规就业的特点上文从“部门特性”和“岗位特性”两个方面综合考虑,对非正规就业的各种类型进行了详细的分类,但由于现实情况的复杂性,这些分类不可能完全覆盖每一种就业类型,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对非正规就业的特点进行详细的介绍,只有详细把握、了解其特点,我们才能对其(非正规就业)概念和边界进行准确的界定,相对于正规就业而言,非正规就业在劳动时间、劳动报酬、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李艳霞,2013;张彦,2010)。3.3.1 劳动时间非正规就业的劳动时间不固定,相比于正规就业的八小时工作制、五天工作

分层图,社会等级,分层图,非正规就业


图 4.1 社会等级分层图4.3 非正规就业的界定本文对非正规就业的界定,采用屈小博(2012)在 中国城市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的工资差异 基于非正规就业异质性的收入差距分解 一文中关于非正规就业 的界定方法,从 部门特性 和 岗位特性 出发,将非正规就业者分为:非正规受雇者和自我经营者。其中,自我经营者通过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中的下列各种情况,哪一种更符合你目前的工作状况 列项来进行识别,因此很容易识别,其次,是非正规受雇者的识别,结合本文使用的样本数据,主要通过下面4 个指标来识别:(1)如果就业者的工作身份是单位或个体雇员,并且没有签订劳务合同或者签订的是劳务派遣合同,定义为非正规受雇者;(2)如果就业者的工作身份选择单位或个体雇员,并且工作单位人数为 1 或 10 人一下,定义为非正规受雇者;(3)无固定雇主的受雇者,也定义为非正规受雇者;(4)如果就业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非正规就业”的概念[J];财经政法资讯;2005年01期

2 钟云华;朱家德;;大学毕业生非正规就业:特征、发展困境与破解之策[J];高教探索;2019年01期

3 胡骞文;;我国城市非正规就业的发展与城市化效应[J];新经济;2017年11期

4 郭为;黄卫东;寇敏;廖淑凤;;通往富裕的道路:藏民的旅游非正规就业——对青海湖周边藏民就业情况的调研[J];旅游导刊;2017年03期

5 钱叶芳;;非标准雇佣与非正规就业:区分、交集与调整[J];中国劳动;2018年04期

6 吴燕华;李金昌;刘波;;家庭老年照料对女性非正规就业的影响效应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8年03期

7 曲燕;;非正规就业理论、案例及对重庆的启示[J];现代经济信息;2018年06期

8 李志飞;喻珍;;旅游非正规就业:基于中外多维度的比较研究[J];武汉商学院学报;2018年02期

9 曲燕;;非正规就业概念及其测算方法探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03期

10 武晓雯;;非正规就业群体社会保障研究:文献综述与研究展望[J];新疆农垦经济;2018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冰寒;洪亮平;;老旧社区非正规就业特征及优化策略探究——以武汉市扬子社区为例[A];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C];2018年

2 王志凯;钟昌标;;流动人口管理和非正规就业问题研究 第二章 流动人口非正规就业的市场结构与效果——以杭州为例的实证研究[A];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2004年研究课题汇编[C];2005年

3 王志凯;钟昌标;;流动人口管理和非正规就业问题研究 第四章 非正规就业对正规就业的冲击与管理对策[A];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2004年研究课题汇编[C];2005年

4 丁小翠;;试析女性非正规就业者的困境[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与理论探索[C];2010年

5 丁金宏;冷熙亮;宋秀坤;韩伯仁;徐月虎;;中国对非正规就业概念的移植与发展[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陈诗达;;非正规就业劳动关系现状[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7 陈诗达;;非正规就业中劳动关系协调发展对策思考[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8 ;紧密联系实际,努力做好咨询课题——“非正规就业的国内外比较及上海对策研究”课题简介[A];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第六届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事会会议材料[C];2008年

9 李红宽;;非正规就业群体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从网络主播群体角度分析[A];第一届中国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论坛暨第六届安徽财经大学社会保障学术交流会摘要集[C];2017年

10 陈诗达;;非正规就业中的劳动关系[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四川省委党校 李颖丽;关于我省城镇非正规就业情况的研究报告[N];四川经济日报;2018年

2 四川省委党校 李颖丽;四川非正规就业出现新态势[N];中国经济时报;2018年

3 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 曹东勃;容得下“阿大”们的城市才有人情味[N];中国青年报;2017年

4 甘肃省社科院 李巧玲;切实保障非正规就业妇女的权益[N];甘肃日报;2013年

5 湖南行政学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肖万春 豆小红;加强非正规就业者权益的制度保护[N];中国经济时报;2012年

6 省社科院 童凤莉;积极拓展非正规就业的对策[N];安徽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刘建;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亟待规范[N];法制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郑莉;非正规就业女工:被社会保障遗忘的群体[N];工人日报;2010年

9 记者肖兰;促进非正规就业 破解“就业难”[N];亚洲中心时报(汉);2010年

10 米文蕾 袁晨;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中国审计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燕晓飞;非正规就业劳动力的教育培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白冰冰;上海市非正规就业的发展及其城市空间形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乔观民;大城市非正规就业行为空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姚宇;中国城镇非正规就业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唐斌尧;中国转型期非正规就业女性群体的福利权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6 董亚男;政府主导下的劳动就业制度公正论[D];吉林大学;2009年

7 陈静;体面劳动视角下城镇非正规就业群体的劳动权益保障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8 孙业亮;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镇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9 胡凤霞;城镇劳动力非正规就业选择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袁霓;中国女性非正规就业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书博;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选择中户籍歧视力度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7年

2 蔡文鑫;农民工非正规就业的变化趋势、影响因素及就业正规化政策效果评估[D];南京财经大学;2018年

3 王丁磊;最低工资对就业正规化趋势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8年

4 李玉青;城镇非正规就业教育培训研究[D];河南大学;2018年

5 于婧;非正规就业群体就业质量的性别差异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7年

6 张宁;中国女性非正规就业群体就业保障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8年

7 王欢;“亲职认知”与“亲职能力”:非正规就业双职家庭“成长”的悖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

8 王慕文;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对劳动者幸福感影响的实证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7年

9 刘杰;女性非正规就业趋势化的原因和纠正机制[D];云南大学;2016年

10 邹忠红;旅游非正规就业者的社会认同及行为倾向[D];青岛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346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ekexiaolunwen/28346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7f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