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才学论文 >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人才流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3 18:10
  促进科技创新资源自由流动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措施。通过构建2009—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面板数据,测量了珠三角9个城市间科技人才流动强度,分析科技人才流动的现状,并检验了影响科技人才流动的因素。研究发现:2009—2018年珠三角9市间科技人才的流动整体呈现逐年增强的趋势;城市的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显著抑制了科技人才流入,城市公共医疗服务水平、公共交通、人居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均能显著促进科技人才流入。 

【文章来源】:城市观察. 2020,(03)

【文章页数】:13 页

【部分图文】: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人才流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各城市科技人才历年流动强度

珠三角,总值,广东省,科技人才


流入深圳的科技人才强度最高的依次是东莞、中山、惠州和珠海。东莞、惠州和深圳相邻,一直以来经济、科技、人力资源等方面的联系都很紧密;中山作为华侨之乡,有着丰厚的华侨资源,回到中山本地的科技人才更倾向于流入深圳;珠海和深圳同为经济特区,两座城市因时代使命被放在一起,而今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两者的联系更加紧密。大湾区各城市科技人才流入珠海的占比上中山独占鳌头。各城市流入惠州的科技人才流动强度较小,其中东莞流入的占比最高,近些年随着东莞的产业转型升级,部分制造产业转移到了惠州,促使东莞部分科技人才流入惠州。各城市流入东莞的科技人才流动强度分布较均匀,占比较大的是中山、惠州、广州和佛山。流入中山的科技人才占比最大的是江门,而流入江门的科技人才占比最大的是中山。中山和江门作为传统的侨乡,地理上接壤,文化上相近同源,两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不大,科技人才的交流紧密,促进了两者科技人才的双向流动。肇庆作为珠三角9市中经济体量最小的城市,对科技人才的吸引力较小,科技人才总流入强度在9市中是最小的。图3 2018年各城市科技人才流动强度及增速

科技人才,强度,港澳,珠三角


2018年各城市科技人才流动强度及增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科技人才流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互动关系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J]. 李培园,成长春,严翔.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19)
[2]研发要素流动对京津冀城市群的科技创新影响研究[J]. 李涛,张贵.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3]研发要素空间流动与区域协同创新效率[J]. 邵汉华,钟琪.  软科学. 2018(11)
[4]我国区域科技人才国际化创新环境评价研究[J]. 陈书洁,李雨明.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7(11)
[5]创新要素的流动为何如此重要?——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J]. 王钺,刘秉镰.  中国软科学. 2017(08)
[6]研发要素流动、空间知识溢出与经济增长[J]. 白俊红,王钺,蒋伏心,李婧.  经济研究. 2017(07)
[7]城市公共服务质量对人口流动的影响[J]. 杨晓军.  中国人口科学. 2017(02)
[8]海峡西岸经济区知识型人才流动的测评研究[J]. 李春浩,牛雄鹰,张向前.  西北人口. 2016(06)
[9]行政等级、公共服务与城市人口偏态分布[J]. 覃成林,刘佩婷.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6(11)
[10]流动人口与地方教育财政投入——基于2000-2011年跨省数据的实证分析[J]. 张光,尹相飞.  教育与经济. 2015(06)

博士论文
[1]创新要素空间流动及其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 吕海萍.浙江工业大学 2019
[2]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新路径[D]. 刘莹.湖南大学 2018
[3]中国人才流动问题及对策研究[D]. 梁伟年.华中科技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617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ishidongtai/30617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6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