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才学论文 >

长三角人才集聚与流动的现状特征与人才协同政策建构

发布时间:2021-09-19 18:16
  长三角一体化成为国家战略,对人才的协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分析长三角人才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出长三角主要城市间在人才层次结构、产业领域分布、人才共享共用、人才流动模式、人才流动结果等五大方面差异化的具体特征。在分析区域人才共享中存在的共享理论、公共信息服务、市场化程度和监督体系等问题的基础上,概括了影响长三角人才发展的三大影响因素。最后,从顶层设计与组织协调、人才共享与人才流动、人才合作与沟通渠道、总体调控与监督体系四个方面对建构长三角人才协同发展的政策体系路径进行了讨论。 

【文章来源】:上海城市管理. 2020,29(03)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长三角人才集聚与流动的现状特征与人才协同政策建构


长三角三省一市从业人员占比变化图(2000~2017年)

变化图,人员,变化图,人才


根据《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江苏省2017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规模达到78万人,拥有两院院士98人,在人才资源储备方面还是比较充足的。但考察各类科技人才的历年变化情况,可以发现,2000年以来,江苏省的专业技术人才总量出现了较大的下滑,如表2所示,从2000年的194.24万人,降低到2017年的119.34万人,缩减为原来的61.44%。下降最多的是工程技术人才,2017年时江苏省共有11.78万工程技术人才,只占2000年时的26.27%。农业技术人才则从2000年时的4.61万人,下降到2017年的2.6万人,缩减为原来的56.4%。科学研究人才从2000年时的1.81万人,下降到2017年时的1.04万人,缩减为原来的57.46%。卫生技术人才和教学人才则略有增加。在人才占比下降的情况下,2017年江苏省发布了《关于聚力创新深化改革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发展环境的意见》,“人才新政26条”的出台以及产业人才发展计划的实施,加强了引才用才的保障功能,对于江苏省人才总量和各类专门人才数量的止跌回升起了重要作用。表1 长三角地区主要年份从业人员数量变化 总人口(万人) 从业人员(万人) 年份 合计 江苏 浙江 上海 安徽 合计 江苏 浙江 上海 安徽 2000 19 530.06 7 327.24 4 501.22 1 608.60 6 093.00 11 340.17 4 418.14 2 726.09 745.24 3 450.70 2005 20 200.61 7 588.24 4 602.11 1 890.26 6 120.00 12 212.53 4 578.75 3 100.76 863.32 3 669.70 2010 20 876.95 7 869.34 4 747.95 2 302.66 5 957.00 13 531.46 4 754.68 3 636.02 1 090.76 4 050.00 2015 21 408.91 7 976.30 4 873.34 2 415.27 6 144.00 14 195.76 4 758.50 3 733.65 1 361.51 4 342.10 2016 21 525.15 7 998.60 4 910.85 2 419.70 6 196.00 14 243.06 4 756.22 3 760.00 1 365.24 4 361.60 2017 21 660.26 8 029.30 4 957.63 2 418.33 6 255.00 14 304.35 4 757.80 3 796.00 1 372.65 4 377.90资料来源:《江苏统计年鉴2018》《浙江统计年鉴2018》《上海统计年鉴2018》《安徽统计年鉴2018》。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创新创业人才发展[J]. 严利,叶鹏飞.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2]川渝区域一体化进程中产业转移与人才流动的互动机制研究[J]. 陆远权,张基斌,尹克寒,牟小琴.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09)
[3]长三角高端人才集聚:理论、问题与机制[J]. 于斌斌.  未来与发展. 2011(12)
[4]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的人力资本一体化研究[J]. 赵丽娜.  经济论坛. 2010(08)
[5]泛长三角人才培养、开发和流动机制研究[J]. 赵曙明.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3)
[6]非均衡视角下区域人才结构的冲突与化解——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 王修来,崔国才,张敏.  科技管理研究. 2009(02)
[7]我国都市圈人才流动的研究框架:集聚、扩散与共享——以我国长三角都市圈为例[J]. 夏琛桂,石金涛.  管理现代化. 2008(02)
[8]长三角区域人才资源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 宁本荣.  西北人口. 2007(03)
[9]人力资本的区域集聚效应与中国现状研究[J]. 顾加宁.  商场现代化. 2006(20)
[10]人才战略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 张向前,刘明杞,张怡曼,张海娇,林晓敏.  经济问题探索. 2006(04)



本文编号:34021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hishidongtai/34021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2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