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超然主义”:近代日本政治的底流

发布时间:2018-05-13 11:49

  本文选题:明治宪法 + 超然主义 ; 参考:《日本研究》2015年01期


【摘要】:明治宪法标榜天皇主权与职能性分权,同时以议会代表"国家公义",这从根本上为"超然主义"提供了可能。"超然主义"实为近代日本政治之底流,它并未随藩阀政治的结束而消失。在藩阀政治受挫后,伊藤博文、桂太郎等通过政党实现的只能是相对"超然主义",而且,他们的期待最终被政党所"出卖"。经过大正民主运动,"超然主义"作为政治潜流持续存在,并与政党一样获得发展,当"宪政常道"下的政党政治被民众质疑和抛弃时,新官僚力倡普选,以民众广泛参政强化天皇权威,同时否定政党组阁的正当性,"超然主义"卷土重来,并显得比明治时代更为"成熟",成功"逆袭"政党政治,它看似基于民意,实则相反,政府超然于民众与议会之外,这也为法西斯独裁专制打下了基础。
[Abstract]:The Meiji Constitution touts the emperor's sovereignty and functional decentralization, while the parliament represents "national justice", which fundamentally provides the possibility for "transcendence". " The transcendentalism is actually the undercurrent of modern Japanese politics, and it did not disappear with the end of the vassal politics. After the defeat of vassal politics, Ito Po-wen, Gui Taro and other political parties only realized relative "detachment", and their expectations were finally "betrayed" by political parties. After the Dazheng Democratic Movement, "transcendentalism" persisted as a political undercurrent and developed as a political party. When the party politics under the "regular way of constitutionalism" was questioned and abandoned by the public, the new bureaucracy advocated universal suffrage. To strengthen the authority of the emperor with the broad participation of the people in politics,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deny the legitimacy of the formation of the cabinet of political parties, to make a comeback of "transcendentalism", and to appear to be more "mature" than in the Meiji era, and to successfully "counterattack" party politics, which seems to be based on public opinion, but on the contrary. The government was aloof from the people and parliament, which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fascist autocracy.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东亚世界的裂变——关于东亚国际政治对立局面形成之文化探源”(项目编号:14JJD7700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近代日本政党新论——‘多数决’的挫折(项目编号:2014M55114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K31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武寅;论明治宪法体制下日本内阁与议会的关系[J];世界历史;1996年05期

2 杨爱芹;论近代日本由藩阀体制向桂园体制的转变[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S1期

3 周颂伦;明治国家主义析论[J];日本研究;2000年03期

4 武寅;论明治宪法体制下的内阁更迭[J];日本研究;1996年03期

5 小关素明;张东;;明治维新“革命”论——权力的“起点”与普遍化的手段[J];日本研究;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伟;近代日本的藩阀政党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焦海艳,丁志强;试析天皇在日本法西斯化过程中的作用[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杨夏鸣;论日本右翼思潮的意识形态根源[J];江海学刊;2003年01期

3 丁志强;试析天皇在日本法西斯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战争责任[J];日本问题研究;200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发臣;近代日本极端国家主义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解晓东;日本天皇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吴建铭;民初(1912-1913)立法与行政关系的论争[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俊英;日本明治中期的国粹主义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5 董力;近现代中国责任内阁体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刘永红;日本国家主义与东亚“华夷秩序”的碰撞与冲突[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宁;日本的历史认识及其对朝日关系的影响[D];延边大学;2007年

3 刘晋;明治宪法体制下的天皇制再探讨[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孙志鹏;明治政史中超然主义的兴起与衰落[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朱帅;加藤弘之国家主义思想探析[D];吉林大学;2012年

6 闫琨;战前日本政党政治时期的文官官僚制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7 于飞;日本明治时期多元政治结构的重新确立及其对政党政治的影响[D];辽宁大学;2012年

8 张方舟;劝业博览会与近代日本国民意识[D];吉林大学;2014年

9 肖何;日本初期议会斗争和政友会的创立[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尚侠;;近代日本国家意识的历史思考[J];日本学论坛;2008年01期

2 焦润明;;论近代日本的从属资本主义改革[J];日本研究;2008年02期

3 安善花;;近代日本中国观的变迁及其东亚强国地位的确立[J];日本学论坛;2008年03期

4 安善花;;近代日本中国观的双层构造及其东亚政策的矛盾性[J];大连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5 向卿;;近代日本“民族国家”论[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胡连成;;近代日本留学生与东西文化冲突[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郑雪飞;;论国际体系因素与近代日本的现代化进程[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安善花;;近代日本的国际秩序观与外交取向[J];外国问题研究;2011年03期

9 王力;;情报与近代日本航运势力在中国的扩张——以长江航路为中心[J];安徽史学;2012年06期

10 刘劲聪;;日本人“民族”概念的形成——近代日本学者相关研究考察[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晓;;后殖民主义视野中的近代日本殖民教育解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副教授 曹大臣;近代日本的对外战略(1868—1945)[N];团结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顾钧;近代日本学术思想的变革[N];中华读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含;近代日本和平思想的发展轨迹[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2 王发臣;近代日本极端国家主义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陈伟;近代日本的藩阀政党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4 安平;近代日本报界的政治动员(1868-1945)[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田雪梅;近代日本国民的铸造:从明治到大正[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丹;简析近代日本农村基层组织的创新(1868-1914年)[D];山西大学;2012年

2 罗晓红;近代日本亚洲观的演变及其特点[D];暨南大学;2008年

3 宠宝庆;近代日本“金解禁”史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徐东飞;从STS视角看近代日本成功的原因[D];沈阳工业大学;2014年

5 尹英杰;略论近代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铁路投资及影响(1905-1931)[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曹绿;近代日本文化侵略特性的历史渊源及解析[D];江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830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18830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c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