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艺术自律:现代性的美学话语 ——兼论现代艺术的自律性实践

发布时间:2021-03-28 19:03
  自现代性的展开以来,资本主义社会分工与文化制度的建立到审美现代性的反叛与救赎,再到现代艺术的激变,“艺术自律”不断地获得文化的认同与艺术自主性的积淀。它促使文学艺术成为知识分子在公共领域中进行社会批判的一种现代性的艺术话语,一种特定的审美意识形态,一种反叛工具理性的审美救赎,一种建构审美乌托邦的审美伦理,并最终导向了20世纪现代艺术的形式化狂欢与实验性反叛。所有这一切,都体现了“艺术自律”观念的确立,并贯彻了艺术自主性精神。它不仅仅只是艺术体制上的维护,也是艺术自觉的表现。现代主义艺术语言的“形式变革”与先锋派的创新性实验,就基于“艺术自律”的精神,甚至前卫艺术的先锋实验与反艺术的后现代性趋势,也是得益于这种精神。因为,反叛传统艺术体制与艺术惯例的反艺术行为,维护的恰恰是艺术自主的精神内核。作为文化领域中现代艺术的变革,它们直接参与了审美现代性的文化反叛,并试图积极地建构一套关于审美权力的政治话语。事实上,现代性的艺术话语及其场域,也是知识分子在公共领域话语权斗争的一支力量,一次审美救赎的突围路径。而这些文化事象,与现代性的内在矛盾或张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基于以上的事实,我们的研究将...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0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本文的创新点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当前“艺术自律”问题的研究现状
    一、本选题的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二、本选题遗留的问题
    三、本选题的研究意义与方法
        (一) 研究意义简述
        (二) 研究思路与方法
绪论:现代性与艺术自律
    一、现代性的断裂
    二、启蒙现代性与艺术自律
    三、审美现代性与艺术自律
第一章 “艺术自律”观念的确立
    一、何谓“艺术自律”?
        (一) “艺术自律”范畴的产生
        (二) “艺术自律”范畴的内涵
    二、“艺术自律”观念的学理溯源
        (一) 康德“审美无功利”论
        (二) 汉斯立克自律论音乐美学
        (三) 法兰克福学派“艺术自律”观
    三、“艺术自律”形成的社会因素
        (一) 艺术场域与艺术自律
        (二) 艺术教育与艺术自律
        (三) 技术时代的艺术自律
    四、“艺术自律”的四个维度
        (一) 作为劳动分工与体制化的自律
        (二) 艺术场域的自足性:从“艺术界”到“艺术场域”
        (三) 作为形式化诉求的自律
        (四) 作为审美伦理的自律
第二章 现代艺术的“形式革命”
    一、现代艺术的诞生
        (一) 激变中的现代艺术
        (二) 在否定与反叛中确立自身
    二、现代艺术的“形式革命”
        (一) 现代艺术的内向化变革
        (二) 艺术语言的陌生化
        (三) 建构一种形式化的批评理念
    三、秉承艺术自主的独立精神
    四、在激变中走向“不确定性”
        (一) 现代艺术的“不确定性”
        (二) 现代艺术的“无题”表征
第三章 现代艺术与艺术自律
    一、“现代艺术”界说
        (一) 必要的界定
        (二) 两者的关系
    二、现代主义诗学
        (一) 自我指涉的形式美学
        (二) 形式自律:纯形式化的自律诉求
        (三) 逃亡者的诗学
    三、先锋派的政治
        (一) 先锋派的“审美暴力”
        (二) “杜尚”的意义
        (三) 反自律的自律性:一种审美化的伦理
        (四) 走向一种抵抗的诗学
第四章 现代技术与艺术自律
    一、技术与艺术:何来的两厢悖论?
        (一) 技术与艺术:话题的源头
        (二) 技术在艺术中的作用
    二、技术介入下的“震颤美学”
        (一) 都市生活的现代性体验:从波德莱尔说起
        (二) 技术冲击下的艺术变革
        (三) 本雅明的“震颤美学”
        (四) 一种新感受力的产生
        (五) 为什么“技术与艺术相悖”成为一种“常识”?
    三、文化工业中的艺术元素
        (一) 沦为符号消费的现代艺术
        (二) 反审美的“审美化中断”
第五章 从艺术自律到审美政治
    一、“审美政治”的形成
        (一) 艺术审美的政治化取向
        (二) 美学家的社会批判理论
        (三) 政治化的审美解放学说
    二、游戏的人:实践中的审美伦理
        (一) 文化与游戏
        (二) 现代艺术的游戏精神
        (三) 审美伦理的艺术实践
    三、格林尼治村:一种审美化的异托邦的存在?
        (一) 波西米亚式的生活:被浪漫化的乌托邦世界
        (二) 覆灭的审美乌托邦之梦
        (三) 审美乌托邦之思
第六章 历史终结与最后的诗
    一、知识分子与艺术自律:公共场域的兴起
        (一) 公共场域与艺术自律
        (二) 知识分子角色的转变
        (三) 基于一种空间政治学的思考
    二、艺术消亡了吗?
        (一) 艺术哲学的危机:艺术阐释力的衰竭
        (二) 艺术史的失范:艺术事实与艺术体制
        (三) 美学理论的失语:美学理论与艺术实践的分裂
        (四) 青春的文化反叛
    三、艺术事件化:艺术史编写新思维
        (一) “事件化”的提出
        (二) “事件化”编写模式的合理性
        (三) “事件化”编写的法则
结语:“艺术自律”命题的反思
    一、“艺术自律”与历史的对话:一场虚设的审美救赎?
    二、“艺术自律”在中国的命运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的科研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青年文化的变奏:从“青年的反叛”到“青春审美”的文化消费[J]. 赵雅妮,刘海.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2(01)
[2]艺术自律与市民社会[J]. 冯黎明.  文艺争鸣. 2011(17)
[3]艺术自律与先锋派——以彼得·比格尔的《先锋派理论》为契机[J]. 刘海.  文艺争鸣. 2011(17)
[4]城市广场:城市制约中的空间政治[J]. 刘海.  人文地理. 2011(03)
[5]无可名状的“无题”表征——现代主义艺术“无题”表征的文化解读[J]. 刘海.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1(02)
[6]从感性学到审美乌托邦——现代美学早期的一段问题史[J]. 陈剑澜.  江苏社会科学. 2010(06)
[7]倒塌的围墙与崛起的读者[J]. 刘海.  长江学术. 2010(04)
[8]波希米亚运动与历史先锋派的艺术行为理路[J]. 卫华.  求索. 2010(05)
[9]流行文化:作为“情感场”中后现代“情感消费”场域论[J]. 刘海.  兰州学刊. 2010(03)
[10]还乡情怀与乌托邦终结论——海德格尔与马尔库塞乌托邦情结比较[J]. 刘海.  美与时代(下半月). 2010(02)

硕士论文
[1]生存困境与审美突围[D]. 刘海.广西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1060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1060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c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