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皇家赞助与文化认同 ——南宋院体山水画风格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9 18:09
  南宋“院体”山水画曾为中国画的代名词,而广为西方与日本人所青睐;也因其为宫廷所重,影响了一代中国人。但是,由于南方文人文化对中国绘画的影响,南宋“院体”山水画最终成了画史上“文人画”的反衬。本选题拟从中国人特有的“感觉经验”出发,结合图像与文献等史料,还南宋画史以本来面目。 本文首先由山水画形态的流变推演出“院体”山水画风特征。进而,又从社会情境、艺术家及其作品三个不同的视角出发,对其风格成因展开讨论,从而得出结论:皇家赞助与文化认同在南宋“院体”山水画风格成因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最后,由风格成因论及其史学意义:南宋“院体”山水画风清楚地标示出,南宋“文化观念”在两宋文化嬗变中的重要作用。 

【文章来源】: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

【文章页数】:16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1. 引论
    1.1 对“艺术史学”的理解
    1.2 选题的确定
    1.3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的方法
    1.5 研究思路与内容框架
2. 南宋院体山水画形态之特征
    2.1 “画院”沿革
    2.2 何为“院体”?
    2.3 山水画的文化意义
    2.4 院体山水画形态之特征
        2.4.1 中国山水画的出现及其初始形态特征
        2.4.2 南宋之前山水画形态的演变
            2.4.2.1 青绿语汇的完成(隋、初唐)
            2.4.2.2 水墨山水画的诞生(唐代)
            2.4.2.3 水墨山水南北画风的最后确立(唐末、五代、宋初)
            2.4.2.4 北宋前后期山水画形态的演变
        2.4.3 南宋院体山水画形态特征
            2.4.3.1 构图
            2.4.3.2 笔墨
            2.4.3.3 造型
3. 南宋院体山水画风格之成因
    3.1 从宫廷到民间:皇家赞助与民俗情结
        3.1.1 文化思潮
            3.1.1.1 宋学的文化观念
            3.1.1.2 “右文”的文化政策
            3.1.1.3 雅俗并举的文化风气
        3.1.2 皇家赞助
            3.1.2.1 两宋宫廷一贯的趣味倾向
            3.1.2.2 两宋宫廷趣味的变化
            3.1.2.3 南宋宫廷趣味与赞助
        3.1.3 风俗情结
            3.1.3.1 画院画家来自民间
            3.1.3.2 宋代宫廷对风俗趣味的接纳
    3.2 从趣味到时尚:文人诗情与身份认同
        3.2.1 特殊身份的文人
        3.2.2 特殊技能的工匠
        3.2.3 从趣味到时尚
    3.3 从东京到临安:技法传承与地域变迁
        3.3.1 北宋笔墨的变异与南方景致的融合
            3.3.1.1 荆范笔墨的影响
            3.3.1.2 李郭笔墨的影响
            3.3.1.3 二米笔墨的影响
            3.3.1.4 青绿形态的影响
        3.3.2 简约的置景造境
            3.3.2.1 立轴
            3.3.2.2 长卷
            3.3.2.3 小幅
        3.3.3 南北兼融的审美取向
            3.3.3.1 尚意
            3.3.3.2 诗意
            3.3.3.3 复古
4. 南宋院体山水画风之史学意义
    4.1 院体山水画风的画史意义
    4.2 图像标示下的文化嬗变
    4.3 南方地域北方气息的文化现象佐证
5. 结论
附录一: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南宋主要院体山水画家研究史料
附录三: 南宋院体山水画家简表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宋艺术论[J]. 廖奔.  文艺研究. 2002(01)
[2]苏轼文人画理论的批判[J]. 顾平.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0(04)
[3]论宋代江南之“吃菜事魔”信仰[J]. 芮传明.  史林. 1999(03)
[4]宋代族塾义学的兴盛及其社会作用[J]. 王善军.  中国史研究. 1999(02)
[5]荆浩《笔法记》对中国山水画理论发展的贡献[J]. 顾平.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3)
[6]宋马和之《小雅鹿鸣之什》卷赏析[J]. 马季戈.  文物. 1996(06)
[7]宋学的发展和演变[J]. 漆侠.  文史哲. 1995(01)
[8]南宋浙东学术论稿[J]. 吴江.  中国文化. 1993(01)
[9]北宋山水画家李公年小考[J]. 于中航.  文物. 1992(07)
[10]僜人的原始宗教及其社会影响[J]. 张江华.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02)



本文编号:31280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1280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3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