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多声部的和谐:解构主义翻译观研究 ——以本雅明和德里达为例

发布时间:2021-06-13 14:53
  解构主义翻译观是源于解构主义哲学思想的翻译理论,自问世以来就充满了争议。本着正本清源的精神,本论文以解构主义翻译观最重要的两个代表人物本雅明和德里达为研究对象,从它的哲学渊源开始,对它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探讨了该理论从本雅明到德里达的发展轨迹,指出它对文学翻译深刻的启示意义,最终阐明了解构主义翻译观借助哲学、语言、文学、翻译等多种渠道传递出的一种多声部的和谐精神,展示了蕴含在它精神深处的和谐主题。全文共分七章。第一章是导言。概述了解构主义翻译观的和谐主题以及解构主义翻译观对于翻译研究的深远意义,同时也对德里达和本雅明在解构主义翻译观上的亲缘性进行了阐述。笔者认为,解构主义翻译观对于翻译研究的意义除了表现在它对翻译的根本问题所提出的一整套系统看法之上,更着重表现在它对文学翻译的启示意义之上。因为,解构主义翻译观关于意义永远无法确定、文本无定解、翻译不是为了传递内容,而是为了释放真理等思想与文学作品的语言的无限创造性、文本的高度虚构性以及随后衍生的文本解读的开放性等突出特征共同构成的文学作品的文学性的精神高度契合。源于解构哲学的解构主义翻译观虽然带有破坏性的表象,然... 

【文章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3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论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1.1 解构主义翻译观的和谐主题
    1.2 解构主义翻译观对于翻译研究的意义
    1.3 德里达与本雅明在解构主义翻译观上的亲缘性
    1.4 研究目的
    1.5 研究方法
    1.6 写作思路和论文结构
第二章 从解构主义哲学思想到解构主义翻译观
    2.1 解构主义的主要思想评介
        2.1.1 概述
        2.1.2 对西方传统哲学(形而上学)的解构
        2.1.3 意义的嬉戏——延异
        2.1.4 延异的延异
    2.2 解构主义的缘起
        2.2.1 海德格尔的踪迹
        2.2.2 结构主义的灰烬
    2.3 解构主义及其翻译观的发展概述
        2.3.1 解构主义翻译观的主要思想
        2.3.2 解构主义及其翻译观的文献综述
    2.4 小结
第三章 残缺的和谐:本雅明的翻译观
    3.1 本雅明的语言观
        3.1.1 神学渊源
        3.1.2 语言是什么?
        3.1.3 语言的等级
        3.1.4 语言的救赎
    3.2 本雅明的翻译观
        3.2.1 翻译是什么?
        3.2.2 (不)可译性
        3.2.3 原作/译作关系
        3.2.4 纯语言
        3.2.5 译者的任务
        3.2.6 翻译的标准及方法
    3.3 对本雅明语言观和翻译观的反思
        3.3.1 神学对本雅明翻译观的影响
        3.3.2 本雅明翻译观的和谐精神
    3.4 小结
第四章 完满的和谐:巴别塔
    4.1 “巴别塔”的解构
        4.1.1 命名与语言的多义性
        4.1.2 翻译的必要性和不可能性
        4.1.3 理性的解构
    4.2 “巴别塔”中的本雅明
        4.2.1 围绕“任务”的讨论
        4.2.2 本雅明给德里达的四点启示
    4.3 巴别塔连接着德里达与本雅明
        4.3.1 语言观
        4.3.2 翻译观
    4.4 小结
第五章 深邃的和谐:相关的翻译
    5.1 文学作品的相关性
        5.1.1 词的相关性——文字游戏
        5.1.2 文本的相关性
    5.2 翻译的相关性
        5.2.1 对文本的解构式阅读
        5.2.2 翻译即转化
    5.3 可译性再登场
        5.3.1 从“那么,犹太人得慈悲点了”说起
        5.3.2 (不)可译性引发的悖论
        5.3.3 (不)可译性的呼唤——越界
    5.4 什么是“相关的”翻译
        5.4.1 慈悲再现
        5.4.2 相关的翻译所相关的
    5.5 小结
第六章 寻找和谐: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学翻译
    6.1 文学性的若干特点
        6.1.1 文学语言的文学性
        6.1.2 文学的虚构性
        6.1.3 文学作品呼唤文学性的翻译
    6.2 解构主义翻译观对文学翻译的启示
        6.2.1 文学翻译应忠实于意指
        6.2.2 文学翻译应体现语言的亲缘性
        6.2.3 解构式解读是文学翻译的前提条件
    6.3 文学翻译应“直译”
        6.3.1 既译词也译味的直译——拱廊直译
        6.3.2 直译的实现
    6.4 小结
第七章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美国解构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分析[J]. 陈晓明.  文艺理论研究. 2012(06)
[2]耶鲁解构学派的互文性研究及其对翻译的启示[J]. 罗选民.  外国文学研究. 2012(05)
[3]纯语言翻译观对传统的颠覆及其对文学翻译的启示[J]. 刘萍,韩松立.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5)
[4]德里达及其解构主义理论在中国的研究现状分析——以博士论文为研究范围[J]. 何玉国.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2(08)
[5]本雅明的“两面神”精神之价值与意义[J]. 郭军.  外国文学. 2012(03)
[6]钱钟书翻译思想探微——以解构主义为视角[J]. 冯立新.  社会科学家. 2012(04)
[7]本雅明美学思想的内在张力[J]. 蒋继华.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1)
[8]中西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J]. 罗丽文,汪军.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2(01)
[9]本雅明:重建现代世界的可经验性[J]. 孙士聪.  文艺研究. 2011(12)
[10]内在的批判:在否定和肯定之间——斯皮瓦克论解构的“政治”[J]. 李应志.  文艺理论研究. 2011(06)



本文编号:32277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2277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b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