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走向人类学诗学 ——巴赫金外位性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7 13:58
  从20世纪初期的俄国形式主义到20世纪中期的结构主义,在这半个世纪中,诗学经历着面貌纷呈的变迁,巴赫金以其极具个性的思考言说着自己的诗学追求。本文认为,巴赫金对诗学的思考沿着一条朝向人类学诗学方向的道路而展开,因为他始终是在哲学人类学的宽宏视野中观照诸多诗学问题的。巴赫金早年将对人的关注聚焦于入的存在这个哲学人类学的基本问题上,认为人的存在是具有唯一性的,并且他坚持用自我和他人这一二元论人观来观照人的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外位性思想,主张他人作为另外一个独立个体,永远只能存在于我的外位,这就决定了人类每一个体的存在都既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意义和作用,又存在着自己无法突破的局限,从而吁求建立一种自我和他人互相依存的关系。围绕着外位性思想这一或明或暗的线索,巴赫金延伸和展开了对诗学诸问题的思考,其鲜明的人类学色彩与同期的其他诗学主张形成明显对照。在提出外位性思想后,巴赫金主张将主体具有外位性立场视为评判其行为是审美活动的本质性标准,并认为作者具有相对于主人公和作品整体的外位性立场是完成审美建构的关键,如果失去了外位性立场,将难以成功完成艺术创作。因为在他看来,审美反应意味着对人进行...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内容提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导论
第1章 外位性思想的提出
    1.1 人和艺术的双重思考
        1.1.1 人、生活和艺术
        1.1.2 托尔斯泰的问题
    1.2 艺术与存在
        1.2.1 托尔斯泰艺术观批判
        1.2.2 哲学人类学思考
        1.2.3 存在的唯一性
    1.3 外位性思想的提出
        1.3.1 外位性思想的内涵
        1.3.2 从哲学人类学走向诗学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外位性思想的转折
    2.1 外位性立场:审美活动的本质
    2.2 人的观念:陀氏小说的影响
    2.3 内涵的丰富和侧重点的转移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外位性思想的深化
    3.1 教育小说与新人的成长
    3.2 欧洲小说与人的形象
        3.2.1 希腊小说
        3.2.2 传奇世俗小说
        3.2.3 古希腊罗马的传记和自传
        3.2.4 从拉摩的侄儿、鲁巧到骗子·小丑·傻瓜
        3.2.5 人的未完结性:史诗和小说的分野
    3.3 艺术语言与超语言学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外位性思想的明确
    4.1 自我之眼与他人之眼:面对他文化
    4.2 诠释还是理解:对文学作品的态度
    4.3 理解人与认识物:人文科学方法论
    4.4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托尔斯泰《忏悔录》的自传忏悔特色及其成因[J]. 曹蕾.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8(02)
[2]文化史的虚构——巴赫金“狂欢”理论的七大缺失[J]. 阎真.  文艺研究. 2006(12)
[3]审美活动中的移情与外位[J]. 王宗琥.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06)
[4]积极开拓 稳步推进——谈近年来中国的俄国文学研究的基本态势[J]. 陈建华.  中文自学指导. 2006(06)
[5]未完成性——试论鲁迅文本中的对话及其困境[J]. 和磊.  北方论丛. 2006(05)
[6]巴赫金诗学的主体间性之思[J]. 周卫忠.  广东社会科学. 2006(05)
[7]从《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人物类型再谈巴赫金的“未完成性”理论[J]. 阎伟.  学术论坛. 2006(09)
[8]20世纪的俄罗斯文艺学[J]. 刘文飞.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6(04)
[9]作者的命运——论巴赫金美学中的作者问题[J]. 周泽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10]外位性理论与巴赫金文艺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J]. 邱运华.  外国文学评论. 2006(02)

博士论文
[1]巴赫金诗学的双重性思想[D]. 周卫忠.浙江大学 2005
[2]当代西方对话美学思想研究[D]. 程金海.复旦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主体性、对话性和未完成性[D]. 郑霄雁.吉林大学 2005
[2]论巴赫金对话理论中“自我”与“他者”的关系[D]. 顾倩.南京师范大学 2005
[3]论巴赫金的对话理论[D]. 谭博忆.东北师范大学 2005
[4]巴赫金“对话”美学研究[D]. 程军.安徽大学 2004
[5]巴赫金对话与狂欢化理论中的人本观[D]. 袁建军.江西师范大学 2003
[6]巴赫金时空体理论研究[D]. 江珊.西北大学 2003
[7]对话诗学与戏剧[D]. 侯铭铎.山西大学 2003
[8]巴赫金文化诗学中的对话理论[D]. 吴承笃.陕西师范大学 2003
[9]论巴赫金的文学观[D]. 王春辉.曲阜师范大学 2002
[10]试论巴赫金的文学观[D]. 王济远.曲阜师范大学 2000



本文编号:32353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2353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0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