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论当代语境下中国电视纪录片的人文精神

发布时间:2021-06-19 08:00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市场国际化,经济一体化的加速行进,中国进入一个有大众传媒主导的以大众文化为主要特点的社会,大众文化的种种特征也使得中国纪录片面临许许多多的挑战。世界竞争已经不仅仅是经济实力,还有文化、传统的“软实力”的竞争。人文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有着全新的理解和诠释。生存环境的危机、经济衰退的影响无不威胁着人的存在。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的自身意义。纪录片创作者与媒体也越来越多的将注意力由英雄传奇、领袖人物英雄典型的转向小人物、平民百姓生存困境的故事的关注。从宣传政治、教化大众转向服务大众、娱乐大众。在经济发展给我们提供良好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人们精神生活的极度匮乏也逐渐的体现出来。人们赖以生存的社会价值理念也发生了异化和变形。人们不在相信人心向善。城市中的钢筋水泥建筑起铜墙铁臂不仅仅保护我们的隐私,也隔绝了我们心与心交流的机会。昔日夜不闭户的乡村也显示出她的疲惫与荒凉、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下岗再就业、经济危机、就业率下降、农产品价格上调都使得城市低收入家庭人群无以为继。环境恶化、生存空间变小、竞争性危机等等,都使得人们在市场和经济的大潮中,丢失了对“人性”最起码的关怀。为了生存而忙碌的... 

【文章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电视纪录片与人文精神的关系
    一、人文精神是电视纪录片的核心
        (一) 纪录片的本质就是人文精
        (二) 纪录片中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二、中国电视纪录片如何承载人文精神
        (一) 纪录片必须保持思考的本质
        (二) 纪录片是影像的记录,更是思想的提纯
        (三) 纪录片展现了具体创作对文化价值的诉求
第二章 当代语境下中国电视记录片人文精神的缺失问题
    一、娱乐化、大众化的强势与人文精神的弱势
        (一) 中国大众传媒主导的"大众文化"对人文精神的冲击
        (二) 后现代主义、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
        (三) 纪录片栏目化、市场化给纪录片带来的问题
    二、对于小人物和边缘人群的过分重视和刻意塑造
        (一) 在题材上过分强调奇人异事
        (二) 为迎合受众刻意塑造"典型"人物形象
        (三) 对"边缘化"题材的过分重视
    三、媒体对于人文精神的浅化和窄化
        (一) 角度雷同、题材狭隘与"人文精神"的失落
        (二) 思考缺乏深刻性、批判性与"人文精神"的走样
        (三) 创作方式的单一与模仿,致使"人文精神"的简单化
第三章 怎样解决电视纪录片人文精神的实现途径
    一、探索电视纪录片的内在规律,实现传播中的人文精神
        (一) 题材的正确运用
        (二) 真实呈现和摆演再现
        (三) 纪实性摆拍
    二、改善电视纪录片实现人文精神的外部条件
        (一) 纪录片的故事化生存和创作者的态度
        (二) 建立完善的社会机制,加大纪录片创作投入
        (三) 学术团体的建立和媒体支持
        (四) 开拓纪录片市场,推广记录理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物纪录片的负载[J]. 熊焰.  电视研究. 2002(02)
[2]电视纪录片的文化建构[J]. 汤健萍.  电视研究. 1998(05)
[3]人文精神:中国电视纪录片创作的建构之魂[J]. 吴风.  运城高专学报. 1997(02)

硕士论文
[1]论人物类电视纪录片的人文关怀[D]. 徐思红.暨南大学 2000



本文编号:32374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2374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2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