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我国高校人文基础学科课程建设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11 01:02
  人文基础学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工程,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内涵提升、潜力积蓄的根基,是经济社会发展长远效应的动力源泉。因此,人文基础学科的兴盛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人文素养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积累,需要全面的课程体系安排与文化环境的薰陶。不仅需要师生间就人文素养进行更多的切蹉与内化,还需要师生以人文精神充实自己,并形成自觉的行动,正面影响到学风、校风和世风的改善。学生能力的训练属于基本素质的培养,重在眼光、品质、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训练。课程建设是人文基础学科人才培养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和关键。虽然近年来不少学者在人文基础学科课程建设上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少好的经验,但是我国人文基础学科的课程建设还是存在诸多弊端。因此有必要对人文基础学科的课程与教学方法进行重新思考,通过对现有我国高校人文基础学科课程建设的探讨,分析其中所取得的成就和不足之处,从而探索我国高校人文基础学科课程建设的模式,为我国培养出更多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能自觉地以自我力量来正面影响学风、校风和世风的文科人才。本研究以我国高校人文基础学科的课程作为逻辑起点,对我国传统人文学科课...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我国高校人文基础学科课程建设的研究


3学校评价方式统计图

模块课程,通识教育,比例模型,院校


图4.1各类型院校通识教育模块课程比例模型图4.2.3文科基础平台课程调查的9所院校的人文基础学科,笔者发现多数院校在基础平台课的设置上主要的模式是学校设置好的必修课,除了本学科的基础平台课以外,相关学科的基础平台课是学校己经设置好的3一4门必修课程,有的学校甚至就只有本学科的基础平台课,而没有相关学科的基础平台课,这很不利于文史哲专业之间的贯通学习,建立厚基础、宽口径的课程体系。所以笔者在考虑到这些弊端的情况下,借鉴复旦大学的文科基础平台课,文史哲三个学科共用一个学科基础平台课程,在这些课程中会涉及到文史哲三学科的基础课程,每一个专业的学生除了必修本专业的基础课程,还能自由的选修其他两专业的基础课程。在笔者设置的文科基础平台课程中将会借鉴国学班的经典原著导读的课程和宋代书院所学习的儒家经典著作。通过学习儒家经典著作可以明智明理,达到修生养性的目的。通过对儒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国初年由学堂向学校嬗变过程中传统文化的断层及其补救[J]. 栗洪武.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1(02)
[2]蔡元培的高等教育课程思想及其对现代大学课程建设的启示[J]. 陈威.  教育探索. 2010(12)
[3]论文化校园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 任伟伟,郭峰.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5)
[4]大学人文学科教育中的美育价值[J]. 段虹.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0(03)
[5]重点大学复合型创新英才培养模式探讨——华中师范大学本科人才培养“博雅计划”的实践[J]. 刘建清,郑伦楚.  中国大学教学. 2009(12)
[6]莫忘本——从“文化帝国主义”看“读经”的必要性[J]. 王朔.  前沿. 2009(08)
[7]论大学教育中人文基础学科的突出地位[J]. 吕遂峰.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8]人文学科的治学与育人——张岂之教授谈人文学科研究生的培养[J]. 张茂泽,孙学功.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9(03)
[9]基础学科毕业生就业问题:原因与对策[J]. 尹慧.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01)
[10]必须加强基础学科和基本理论的建设——我国综合大学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J]. 张翼星.  现代大学教育. 2008(06)

博士论文
[1]大学人文教育与人文课程[D]. 谭伟平.华中科技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民族地区师范类高校的课程建设研究[D]. 左静妮.兰州大学 2011
[2]理工院校人文教育现状分析与改进对策研究[D]. 孙艳秋.西南大学 2009
[3]我国综合大学应用性理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郭芮.兰州大学 2009
[4]理工科大学文科发展研究[D]. 赵根成.武汉理工大学 2008
[5]高等师范院校“综合型”人文课程师资培养模式研究[D]. 杨杏利.云南师范大学 2007
[6]河北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D]. 王兴达.燕山大学 2007
[7]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关颖婧.南京理工大学 2006
[8]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运行机制研究[D]. 邹林斌.南京理工大学 2005
[9]高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培养模式研究[D]. 李四海.第一军医大学 2005
[10]新军事变革中军队院校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D]. 陆阿坤.西北工业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2770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2770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8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