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论法律的伦理性 ——变革时期法律与道德的冲突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9 03:10
  本文认为,法与伦理的内在关联与一致是中西历史发展的共同结论,伦理性是法律的固有属性和永恒追求。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类理性的有限性和语言的局限性使得体现人类意志的法律与道德不一定能完全客观真实地反映特定社会的伦理。同时,由于法律和道德的不同特征,也由于社会的不断变迁,这两者由统一逐渐走向分离,甚至还产生了冲突。但这种冲突必须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否则将会影响社会的健康持续的发展。而法律的伦理性是限制法律与道德冲突的基本指向。笔者以人类文明进程为背景,以法学和伦理学两个学科为视点,以法律、伦理、道德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法律的伦理性为理论基点,围绕法律与道德的冲突这一中心议题,论述我国当代社会的法律与道德的冲突的现状、形成原因,并从法律的自身逻辑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提出限制法律与道德冲突的途径。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40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绪论
    一、近年来中国关于法律与伦理关系的研究状况与反思
        (一) 现状简述
        (二) 反思与未来
    二、论文主旨与研究路径
        (一) 论文主旨
        (二) 研究路径
第一章 基本理念的阐释与界定
    第一节 法律、伦理与道德
        一、法律
        二、伦理
        三、道德
        四、伦理与道德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法律的伦理性
        一、法律的伦理性及其主要内容
        二、法律的“非伦理性”与法律的道德性
    第三节 法律与道德的冲突
        一、冲突及其意义
        二、法律与道德的冲突
第二章 人类文明进程中的法律与伦理
    第一节 法律与伦理内在关联的历史追寻
        一、中国
        二、西方
    第二节 法律与伦理的理论逻辑
        一、法律对伦理的依赖
        二、法律与伦理的相对分离
第三章 法治秩序中的人
    第一节 人对法律之意义
        一、立法者与法律的创制
        二、司法者与法律的适用
        三、守法者与法律的实现
    第二节 普遍之人性
        一、自利与同情
        二、个体的“无知”与利他合作
        三、自由及其限度
    第三节 人的行为
        一、韦伯的社会行为合理性研究
        二、人类行为的现实复杂性
第四章 法律与道德: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
    第一节 形式正义与法律
        一、法律之形式性
        二、法律的形式价值——形式正义及其标准
    第二节 实质正义与道德
        一、道德之实质性意义
        二、道德之实质正义价值
    第三节 法律与道德的冲突的必然性
        一、个体道德对实质正义的背离
        二、形式正义对实质正义的背离
        三、法律对形式正义的背离
第五章 转型社会中的法律与道德
    第一节 国家与社会的统合与分离
        一、国家与社会的统合:道德法律化与法律道德化
        二、国家与社会的分立:法律与道德的冲突
    第二节 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从传统到现代
        一、社会转型
        二、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
    第三节 价值冲突:法律与道德冲突的深层起因
        一、集体主义与个人本位
        二、人情与法律
        三、“官本位”与权利本位
    第四节 地方性特征与普适性要求:法律与道德冲突的现实展现
        一、普适性要求
        二、道德习惯的地方性特征
        三、现实社会中的法律与道德
第六章 良法及其实现
    第一节 立法之伦理:良法之实体内容
        一、良法之标准
        二、良法之体现
    第二节 法的适用:实质正义的适度妥协
        一、妥协之必要:法律的至上性与法律自治
        二、诉讼人情化的批判
        三、严格规则的例外:基本的正义和人权
    第三节 自由裁量权及其公正行使
        一、自由裁量权
        二、公正与合理:自由裁量权的限制
第七章 和谐社会秩序的构建
    第一节 合作与宽容
        一、社会系统论与合作精神
        二、文化的多样性与宽容理念
    第二节“民间法”与国家法的并存:“活法”
        一、“民间法”研究的理论背景和方法
        二、“民间法”及其范围
        三、“民间法”与国家法的冲突与融合
    第三节 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以调解制度为例
        一、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及其意义
        二、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与法治
        三、调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后 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宽容:现代政治的伦理内蕴[J]. 杨楹.  哲学动态. 2005(11)
[2]试论吉登斯结构化理论[J]. 张云鹏.  社会科学战线. 2005(04)
[3]论守法的成本与效益[J]. 李秋香.  兰州学刊. 2005(03)
[4]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与和谐社会的建立——兼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中的法律控制[J]. 周世中,吴国萍.  学术论坛. 2005(04)
[5]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J]. 王欣.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5(02)
[6]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J]. 范愉.  法律适用. 2005(02)
[7]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J]. 宋菲.  中州大学学报. 2004(04)
[8]全球化、后现代与哲学的文化多元性——简论中国哲学面临的困境与机遇[J]. 张志伟.  现代哲学. 2004(04)
[9]从程序本位到程序自治——以卢曼的法律自治理论为基础[J]. 吴泽勇.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4(04)
[10]因开放、反思而合法——探索中国公法变迁的规范性基础[J]. 沈岿.  中国社会科学. 2004(04)



本文编号:33312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3312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2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