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中外人文论文 >

“新时期”小说的自我认同

发布时间:2021-08-09 09:13
  本论文以中国现代性困境意识为内在线索,以“新时期”小说的自我认同为核心,对“新时期”小说进行总体考察。对“新时期”小说自我认同及其艺术表现的研究不仅是身处全球化语境中的人的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学问题。通过这一研究,不仅可以透视不同历史文化语境中创作主体心灵的嬗变及其内在困境,还可以此探讨“新时期”小说叙事艺术转换的内在精神理路,发掘其审美意义,批评其艺术缺陷。 在“伤痕”、“反思”小说中,与“阶级”话语相对的“自己”、“自我”是“人”的代名词,“人”不仅与“人民”相同一,而且它们还共同沟通着“党”、“国家”、“民族”等宏大话语。在这些小说中,以“人”为中心的个体启蒙话语与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体话语的内在纠缠,具有“五四”启蒙文学所不能涵括的中国革命现代性经验。“新时期”初期小说的“个体”话语就呈现出其启蒙认同与人民认同之间的融合、冲突和对立,其认同危机就表现为它始终摇摆于群体(国家、民族、社会)与个人之间彷徨不定的困境中,大多数创作主体未能真正实现启蒙个体对群体的超越和穿越,这最终导致了其创作中深层反思的匮乏。以知识分子在政治暴力下的惨痛经历来反思苦难、传达启蒙意愿的作品,就渐... 

【文章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24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文学:作为自我认同的方式与载体——从当代中国文化语境中的“文学是人学”说起
    一 现代性语境与自我认同问题
    二 作为文学命题的自我认同:从“新时期”文学中的人学理论说起
    三 历史性与社会性:自我认同的内含维度
    四 有关文献综述与本文的研究思路
第一章 “人”的意蕴与艺术形态:“新时期”初期小说的启蒙叙事(上)——“伤痕小说”与“反思小说”的自我认同
    一 “启蒙”:在“五四”和“新时期”的不同文化语境中
    二 “个人”与“人民”:“新时期”初期小说启蒙叙事的内在缠绕
第二章 “人”的意蕴与艺术形态:“新时期”初期小说的启蒙叙事(下)——“伤痕小说”与“反思小说”的自我认同
    一 人民话语中的个体言说:“新时期”初期小说启蒙叙事的精神底色
    二 丰艳的人民言说与苍白的自我反思:“新时期”初期小说启蒙叙事困境之一
    三 追随或超越:知识者如何面对“人民”——“新时期”初期小说启蒙叙事困境之二
第三章 断裂与接续:“现代化”的艺术形态及其意蕴——“改革小说”的自我认同
    一 想像现代化:作为历史与现实的联结物
    二 “历史”的镜像:在现代化的叙事视野中
    三 想像现实:现代性理念制约下的浪漫化叙述
第四章 “传统”抑或“现代”:悖论中的选择——“寻根小说”的自我认同
    一 启蒙或其反叛:作为群体性叙事的“寻根小说”
    二 “根”的寓言:作为现代性装置的透视物
    三 批判或眷恋:现代性与反现代性的纠缠
第五章 叙事转型中“人”的生成与存在形态——“先锋小说”的自我认同
    一 主体:激进的现代化与自我取消
    二 拆除深度与意义的重建:先锋小说叙述语言的意识形态性
第六章 市场化语境中主体的位置与姿态——1990年代小说的自我认同
    一 陷落与飞翔:1990年代小说的“日常生活”叙事
    二 “自我”的镜像:1990年代中国女性写作的主体意识
第七章 破碎的自我镜像——1990年代小说的自我认同危机
    一 自我认同与认同危机:1980年代与1990年代的辩证
    二 新闻化·影像化·细节化:1990年代小说的经验主义色彩
    三 “结构”或“解构”:1990年代小说中的“结构”意识形态
结论 中国现代性与“新时期”小说的自我认同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发表论文目录



本文编号:33317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jls/33317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0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